《国际刑警:十大传奇疑案全记录》 第1章 《国际刑警:十大传奇疑案全记录》 作者:《传奇》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isuu.)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第一章双重身份 楔子 国际刑警组织的全称是国际刑事警察组织(internationalcriminalpoliceorganization,英文缩写为icpo),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以d调预防和打击国际刑事犯罪为目的的国际组织机构,负责预防犯罪研究,传递犯罪信息,d调各国打击跨国犯罪,并对成员警方进行技术培训等。其总部设在法国里昂。 从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运用,跨国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而欧洲国家之间的复杂边界和交往的频繁,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国家之间警务合作的必要性,因此,探讨这一国际性问题也逐步纳入了各国警察机构的议事日程。到20世纪初期,跨国犯罪作为一种尖锐的社会矛盾首先在欧洲表现出来,并迅速地向世界范围蔓延,摩纳哥国王阿尔贝特一世因一起王室的犯罪案件,提议创建一个国际性警察合作组织,并得到欧洲各国的积极响应,便于当年在摩纳哥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刑事警察大会”,国际刑警组织艰难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便由此开始。1923年,国际刑警组织成立,最初名为国际刑警委员会,1956年改名为国际刑事警察组织。 “d调”是国际刑警组织最根本的、也是最具?常性的职责。本书列举的案例都体现了这种国际合作的?则,并对国际刑警组织在各国打击犯罪的过程中所起到的d调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跨国犯罪现象日见突出,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威胁。随着近些年来全球反恐形势的发展和国际间打击犯罪力度的加大,国际刑警组织所发挥的效能已?上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书涉及的案例是西方一些国家20世纪发生的比较引人关注的案件。这些案件都具有相同特征,那就是犯罪分子跨国作案或作案后潜逃并辗转于世界各国企图逍遥法外。发案国警方与国际刑警组织进行充分、密切的合作,通过各种刑事侦察途径和手段对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阴谋泄露起杀机,沉尸大海灭踪迹。1990年10月,一对加拿大父女,在瑞士滑雪,假期结束后便神秘失踪。不久,在英国的海面上又发现了一具溺死的男子尸体。从表面上看,这两起离奇案件的发生地点相距3500英里,似乎毫无关联,但实际上,这却是狡猾的罪犯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来自四个国家的调查人员不遗余力地工作,他们发现这是一件扑朔迷离的案件。失踪案的背后掩藏着金融诈?等十几项犯罪事实。最后,国际刑警以死者的劳力士表为突破口,并以指纹确定了犯罪分子的身份,将相隔3500英里的两起案件并案调查,最终揭开了重重迷雾?? 贼胆包天,光天化日盗抢博物馆。1984年10月,他们在一个在漆黑宁静的夜晚,闯入法国的塞谬尔奥克索斯美术馆,偷走了镇馆之作--法国著名?家柯罗的五幅作品。一年以后,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闯入法国著名的马库坦美术馆,把包含著名?家莫奈的《印象·日出》在内的九幅名?抢劫一空。又是一年后的大清早,在日本,发生了惊天大案,日本三菱银行运钞车被抢,劫匪抢走3.3亿日元,创造了日本抢劫案件涉案金额最高的记录。 恐怖分子疯狂劫机,无辜乘客惨遭杀害。1985年11月23日的希腊雅典,一伙恐怖分子劫持了648航班,强飞马耳他。想以此让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改变对阿à伯世界的政策,屈服于他们。在交涉不成情况下,他们对手无寸铁地的无辜乘客进行枪击。两个以色列姑娘被枪杀,三个美国人被处决。埃及突击队炸飞机救人,导致58条生命在这场暴力冲突中惨遭涂炭,而罪魁祸首几乎侥幸逃脱。 杀人恶魔列车作案,心理变态令人发指。1999年10月的一个晚上,一起凶杀案打破了沉寂。为了铲除邪恶、伸张正义,打击犯罪、告慰死者,法国警方与国际刑警组织密切合作,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露出的蛛丝马迹。他们随即撒下了一张天网,对犯罪分子给予了打击和惩罚。 谋财害命终被抓,多国合作二十载。美丽的泰国海滨,风景迷人、游人如织,但就在这胜似人间天堂的地方,却发生了游客暴尸荒野的案件,死者都是西方人,先被注入烈性毒药,然后私人财物被洗劫一空。这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和不安。泰国警方在国际刑警组织的支持参与下,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行动,试图在短时间内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但是,让警方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阴谋。犯罪团伙不仅心狠手辣,而且诡计多端。他们一次次地逃脱了警方对他们的追击和制裁。 惊天爆炸露马脚,恐怖组织终被端。1993年5月23日深夜,在静谧和祥和的尼加à瓜首都郊外圣罗莎附近,巨大的爆炸将数十间房子完全摧毁。现场惨不忍睹。酣睡的人们从梦中惊醒,他们绝望地目睹自己的家园遭到毁灭。令人更无法想象的是,这一次偶发事件使一个藏匿在地下的巨大秘密惊现于世。 双重身份 1990年10月,一对加拿大父女,在瑞士滑雪,假期结束后便神秘失踪。不久,在英国的海面上又发现了一具溺死的男子尸体。从表面上看,这两起离奇案件的发生地点相距3500英里,似乎毫无关联,但实际上,这却是狡猾的罪犯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 来自四个国家的调查人员不遗余力地工作,他们发现这是一起扑朔迷离的案件。失踪案的背后掩藏着金融诈?等十几项犯罪事实。然而,这个案件的主谋是一个极为狡猾的家伙,他逃离加拿大时进行了精心的伪装,竟然以旅游为名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警方发现,溺死男子的身份证件被一个叫à塞尔的窃取,他以他的身份生活着。警方进一步调查,这个叫à塞尔的同样不是真实身份,真正的à塞尔对自己的身份证件被别人盗用而一无所知,那到底是?正在利用他们的身份呢?他为什么要利用别人的身份呢?那名男子是怎么死的呢?那对加拿大父女到底哪里去了? 最后,国际刑警以死者的劳力士表为突破口,并以指纹确定了犯罪分子的身份,将相隔3500英里的两起案件并案调查,最终揭开了重重迷雾?? 一、父女失踪 1990年10月,在位于多伦多西南部65英里处的布兰特福德地区。芭芭à·沃克女士同意前夫阿尔伯特·沃克带着15岁的女儿阿曼达·沃克前往瑞士滑雪度假。那天,秋高气爽,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芭芭à·沃克女士隔着玻璃,目送他们的离去。芭芭à·沃克女士显得依依不舍,阿曼达15岁了,这是第一次离开她,她的内心有点生离死别的感觉。但是,年少的阿曼达怎能体会妈妈的心情,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个劲地向妈妈招手。沃克低着头,默默地搬送着行李,有意回避芭芭à的目光。沃克是一个坚强的男人,他的情绪不易外露,但是芭芭à知道,沃克一定也舍不得她,他们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相亲相爱,并生下可爱的女儿。即使已?离婚,但是彼此尊重,相敬如宾。他绝对是一个可以信任的男人。看着沃克带着女儿去实现一次期待很久的旅行,芭芭à既兴奋又失落。兴奋的是,女儿的心愿终于如愿以偿,这次旅行肯定会是女儿一生愉快的?历。失落的是,她将很长一段时间在漫长的思念和身边没有亲人的生活中度过。 但不幸的是,假期结束之后,她的前夫和女儿并没有按时返回。她打前夫的手机,根本无人接听,她发电子邮件给他也是石沉大海。无数次联系失败之后,她有一种可怕的念头,难道这对父女在旅行地神秘失踪?或者被人绑架杀害?紧张的芭芭à·沃克女士决定去布à德福警察局报案。 她向警方介绍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谈话,她记得,她们谈论的是健康问题,她非常担心自己会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芭芭à·沃克女士还向警方拿出了父女俩的最后一张照片。从照片上看,她的前夫是一个成熟稳重的男子,她的女儿显得年轻而又漂亮。父女的消失让芭芭à·沃克女士心情悲痛,她对警官比尔·席勒说:“我很无助,这一切发生在另一个遥远的国家,我怎样才能找到他们呢?” “他走之前没有说过什么吗?” “没有。” “你觉得他有什么异常吗?在走之前。” 由于悲痛和紧张,或者由于其他的?因,她并没有向比尔·席勒提供更加详细和具体的信息。这对父女到底哪里去了?这让比尔·席勒疑惑不解。如果他们活着他们肯定会和芭芭à·沃克女士取得联系,至少应该打个电话,除非他们被绑架或者已?遇害。失踪的后面可能掩盖着更多的内幕,职业感觉告诉他们这会是一个很棘手的案子。 比尔·席勒展开调查,同时没有取消对芭芭à·沃克女士的怀疑,芭芭à·沃克的女儿和前夫的失踪会不会与她有关呢?如果与她有关,那么她的犯罪动机是什么?为情还是为了别的?警方的调查显示,芭芭à·沃克与他的前夫离婚后一直未婚,警方并没有听到她与别的男人交往。 第2章 为钱?他们在离婚时进行了财产分配,也没有听到他们的朋友们提到过?对财产分配不满。 二、案中有案 有道是祸不单行。就在警察对这起案件展开调查时,有七十多万美元从芭芭à前夫阿尔伯特的公司——沃克金融服务集团的账户上神秘消失。十多年来,沃克金融服务集团已为客户在储蓄和退休金账户上投入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这个消息一?传出立刻引起了骚动,《多伦多之星》的通讯员比尔·席勒办公室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人们纷纷询问真相,居民中弥漫着恐慌气氛,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当然,其中有些是老人,对他们来说,这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几乎是他们全部的积蓄。 警察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这七十多万美元已?转到何处,芭芭à前夫与这起事件是否有关?芭芭à前夫的失踪做何解释?显然,这些不是居民关心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这些作为储蓄和退休金的70万美元存款,何时能够找到。加拿大调查人员对阿尔伯特·沃克展开调查,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调查人员发现,阿尔伯特·沃克在瑞士使用过信用卡,但并未动用苏黎世的往返票。也就是说,阿尔伯特·沃克很有可能并没有返回到加拿大。他可能将公司的巨额财产转移到自己的账户然后逃之夭夭,其失踪也有可能是在迷惑警察的视线。这些都只是警察的猜测,并没有证据。 芭芭à显然不这么认为,在她的眼中,她的前夫是一位正直、善良、慷慨、有风度的人。他不会侵吞公司的财产,他只是去旅行了,已?遇到了某种不测,或者有人利用他旅行之际侵吞了公司财产,这仅仅是一个巧合。但她像警方一样,迫切希望早日找到前夫和女儿。 不久,警方取消了对芭芭à的怀疑。芭芭à并没有异常迹象,也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她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她前夫的失踪案。警方开始把精力转移到那个失踪的阿尔伯特·沃克身上。 加拿大警方觉得案件重大,而且涉及他国,他们通知了国际刑警组织。并向国际刑警组织求助。加拿大警方将电话打到国际刑警组织美国办事处前负责人约翰·伊姆霍夫警官那儿。对于这类求助,约翰·伊姆霍夫警官?常遇到,一般来说,警员要打电话向渥太华的国际刑警组织分部表明身份,并表示他需要国际刑警的帮助。这样以来,国际刑警就会采取行动。 国际刑警确认这起案件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了阿尔伯特和阿曼达·沃克失踪的“黄色通报”。这一通报将一直持续到找到这对父女为止。国际刑警每年都会发出类似的通报,以d助各国破案。 在国际刑警发出的通报中,十几年或数十年之久杳无音信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只要调查人员需要国际刑警组织提供帮助,国际刑警就会一直介入其中,永不放弃。在国际刑警看来,只要找到这对父女,那么沃克金融服务集团丢失的70万美元也就有了线索。 于是,比尔·席勒询问阿尔伯特·沃克的雇员,得知阿尔伯特·沃克办事非常的严谨和认真。随后,他们对阿尔伯特·沃克的住处和办公室进行搜查,比尔·席勒发现他的东西摆放得十分整齐有序。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留下,甚至连文件夹都空了。仅仅是一次旅行,为什么要带那么多的文件呢? “你们能告诉我,这个文件夹以前都放一些什么吗?”比尔·席勒询问阿尔伯特·沃克的秘书。 “都是一些客户资料和合同。” “他每次出门都带上这些吗?” “不一定。但总是会带上一些。” “他走之前跟你说过什么?” “没说什么。他不太愿意和员工沟通。” 比尔·席勒在这间办公室反复地审视着,显然,这间办公室已?很久没有人使用过,桌上铺满了厚厚的灰尘。他的目光忽然停在墙壁上挂着的一张崭新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什么时候挂上去的?” “三个月前。阿尔伯特·沃克事长旅行之前想看看瑞士离加拿大有多远。就买了这张地图。”秘书说。 比尔·席勒想三个月前正好是阿尔伯特·沃克失踪前一个月,他仔细地检查了这张地图,上面没有明显的标记。 比尔·席勒陷入了沉思。 三、无名男尸 与此同时,在距离多伦多3500英里远的英格兰德文郡,一位驾驶拖网渔船的渔民正在收网。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以捕鱼为生。每天很多次地将捕鱼网撒在大海,然后期待着收网时能捕到一条大鱼。但是,这一次他吃惊地发现,鱼网中有一具男子尸体。这个尸体已?开始腐烂,发出的臭味让他想呕吐。慌忙中的男子在一阵惊慌失措之后,马上想到了报警,他给皇家海岸警卫队报警,并按照警察的要求返回了布里克瑟姆港。 伊恩·克里纳侦探接到上级命令,迅速赶往现场。他?以为这是一具年轻男子的尸体,因为在一周前的沉船事故中,有一名年轻男子失踪,并报到警察局备案,为此,警方正在寻找这名男子的尸体。克里纳侦探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打捞出来的尸体,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年轻人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男性尸体还被罩在鱼网中,身体趴在船板上,长时间的海水浸泡皮肤已?起皱。他们对男性尸体进行了仔细检查,尸体的全身上下都穿着衣服。死者略显年老,可以看出尸体在海水中已浸泡了很长时间。死亡男子身上没有找到任何身份证明。裤子上的口袋早已·了出来。 克里纳侦探认为,这或许是一名遭抢劫的受害者。他没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过仔细的检查后他们发现了两个线索:第一,死者左手上带着一块劳力士手表。克里纳侦探仔细查看了这块手表,上面的时间定格在11点35分,日期为22日。但是克里纳侦探没法第一时间辨别这块劳力士手表的真假。劳力士手表是全世界最为流行的一款高档手表,这会是一条线索。第二,纹身。克里纳侦探在死者右手背上发现了一个模糊的“星形”纹身图案,它显得与众不同。 尸体很快抬到警察局进行法医鉴定。病理学实验室的医学专家决定,首先提取受害者的指纹。如果能找到指纹,就很容易辨别出这具尸体的身份,这对破案至关重要。但对于一具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的尸体来说,这又谈何容易。由于在海水中浸泡的时间过长,受害者的双手已?起皱,从上面提取指纹是极为困难的。但法医病理学家吉安·费尔南多还是提取到了有效的指纹。相对来说,英吉利海峡冰冷的海水较好地保存了受害者的尸体。 克里纳侦探告诉医学专家,死者后脑部有一条很深的伤口,有可能是被人击打所致。费尔南多医生仔细检查死者身体,发现了三处伤痕,其中有两处分别位于受害者的臀部和大腿部。在他看来,这两处瘀伤是死后造成的。而第三处创伤,也就是后脑部的伤痕,令费尔南多疑窦顿生。这有可能是死者生前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死后造成的。但尸检表明,这名男子是溺水身亡。 除了几处创伤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线索。而溺水身亡的人,身上一般都会出现伤痕。所以如果警方把它定为谋杀案,还为时过早。但是困扰警方的是,如果不是谋杀,那么有?半夜三更跑到大海投海自尽,他完全有很多种选择如吃安眠药、煤气中毒等其他自杀方式,还有,如果他是来自杀他是怎么来的,一定是乘船而来,那么这艘船现在在哪儿?他的伤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克里纳侦探无法做出解答。 法医专家小心翼翼地将受害者的随身物品收集起来,放入袋中。此时,费尔南多医生又遇到了一个难题,这就是受害者的死亡时间。由于尸体在海水中浸泡过长,死亡时间已很难确定。很有可能尸体已在海水中浸泡了一到两周。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线索可?。死者身上的三处创伤?因不明,死者的身份尚未确定,死者如何溺水而亡也是个谜。病理学家将尸体冷藏起来,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德文郡当局将提取到的指纹输入已知罪犯的数据库中,但并没有找到与之相吻合的指纹。这个中年死尸案到此无法再取得新的进展。 几天过后,又一具尸体出现在布里克瑟姆港附近水域。海岸警卫队最终确认,这正是在沉船事故中遭遇不幸的青年男子。但这与先前打捞出的尸体毫无关联。 四、真假巴雷特(1) 现在,第一具尸体仍躺在停尸房中。这仍是一个谜团。警方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尽快确定死者的身份,以及死者的确切死亡原因。他们得寻找突破口,克里纳侦探想到了劳力士表和纹身。他们开始从劳力士手表下手。克里纳认为,通过劳力士手表或许能找到答案。手表很快被送往肯特郡劳力士英国总部。众所周知,每块劳力士手表都有详细的记录。如果出现故障,公司在维修时就会将手表所有者的姓名记录备案。 同时,克里纳侦探对受害者的衣服进行重新检查时,又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在死者的衣物上,找到了很多加拿大生产厂商的标志。克里纳侦探打电话到加拿大的这家服装厂商:“我是英国的克里纳警察,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克里纳警察,您需要什么帮助?”接电话的是办公室一位负责人。 “我这有一件你们公司生产的服装,你们能确定它是在哪儿销售的吗?” “有点困难,因为我们既有内销也有出口。” “能想想什么办法吗?” 对方沉默一会儿,“你让我想想??那你需要把衣服上的标志告诉我们。 第3章 上面有序号信息。” 看到还有希望,克里纳侦探格外高兴,他赶忙把衣服标志告诉了对方。 对方回答:“我们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得确定是哪一批,然后这一批发给了哪些客户。” “谢谢!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在加拿大的布兰特福德,阿尔伯特和阿曼达·沃克的失踪案还没有任何消息。五年时间过去了,这对父女生死未卜,国际刑警的黄色通报发出后也是杳无音信。这五年对芭芭à·沃克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对女儿和前夫的挂念让她近乎发疯。但芭芭à从未放弃希望。她尽量把事情往好处想。她相信,总有一天警方会找到女儿和前夫。警察非常理解这位无助的妇女,无论是对于妻子还是对于一位母亲,这都是一个噩耗,都是悲剧。更何况她身兼两者,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到目前为止,这是两起发生在两个大陆的案件。一个是令人绝望的家庭悲剧,在加拿大,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前往欧洲度假,自此神秘失踪。一个是从海水中打捞出来的无名男尸,被一位英格兰渔民打捞发现。这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悲剧,至少从表面上看,它们之间似乎毫无关联。 英国的伊恩·克里纳侦探还在决定全力以赴,彻底破获这名神秘男子的死亡事件。调查显示,劳力士手表上的序号能确定手表的主人。劳力士公司的检查结果表明,这块手表曾有三次维修记录,而且都是在英格兰的约克郡哈罗门市进行的。三次维修记录备案的都是同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尼尔·巴雷特。 尼尔·巴雷特。调查人员首先想到了那具男尸。难道死者的真实身份就是尼尔·巴雷特?克里纳侦探派了一名同事去调查此事。警方需要证据证明身份属实。劳力士表的主人的最后一个住址是位于伦敦西北部的切姆斯福德,距离德文郡大约五个小时的车程。克里纳侦探的同事——彼得·雷德曼奉命前往切姆斯福德,确定是否有人认识尼尔·巴雷特。彼得·雷德曼侦探好不容易找到了巴雷特租住的地方,那是在一个安静的乡村,但此时早已?空无一人,巴雷特于是找到房东讯问情况。房东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他告诉彼得·雷德曼侦探,尼尔·巴雷特早就不住在这里了。他已?搬到了法国。细心的彼得·雷德曼侦探要房东复印一份租约,希望能从租约上获得一些信息。当房东把复印件交给他,在租约上面,雷德曼侦探吃惊地发现,除了尼尔·巴雷特和房东的签名,还有一位名叫史蒂夫·à塞尔的男子的签名。 史蒂夫·à塞尔是??雷德曼侦探打电话给史蒂夫·à塞尔告诉了他了解的情况。“雷德曼,你赶快联系一下史蒂夫·à塞尔,看能不能得到有关尼尔·巴雷特的信息。”克里纳在电话里告诉他。“等等??”克里纳似乎想起了什么。“你先不要把尼尔·巴雷特死亡的消息告诉他,也不要让他去看尼尔·巴雷特的尸体。” 史蒂夫·à塞尔很快来到了雷德曼侦探的办公室,他身高与雷德曼侦探差不多。穿着笔挺的西装,拿着一个公文包,留着一小撮胡须,给人的印象还不错,成熟稳重。这个人很健谈,衣服也很考究。虽然穿得相对简便,但很讲究。在交谈中,他表现得很有自信。他说话时带有一种口音,应该来自北美。但不能确定是美国还是加拿大。 史蒂夫·à塞尔说两个月前他还和死者尼尔·巴雷特见过面。他们认识已?有一段时间,两个人都比较喜欢古,他们在一次小型艺术品交易会上曾?为了争夺一个古,发生过一些争执。就因为这次争执,他们很快成为朋友。但是对于雷德曼侦探提出的最后一次见面时间,他是否知道尼尔·巴雷特的计划,他为什么会前往法国,又怎会死在德文郡附近海域的讯问,史蒂夫·à塞尔没有合理的解释。他只是支支吾吾地告诉雷德曼侦探:尼尔·巴雷特说过想去巴黎,他曾在陆军服役。 四、真假巴雷特(2) 史蒂夫·à塞尔提供的信息不足以对死者的身份和背景予以判断,在雷德曼侦探的不断努力下,他们确认了死者的真实身份:这具尸体就是尼尔·巴雷特的。通过对比尼尔·巴雷特的医疗和牙科记录,他们坚信这一点。同时,警方并没发现有第三方参与此案,警方并没有找到其他有关谋杀的证据,或许这只是一次意外事故。他们?常会碰到这样的案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侦破,到头来发现是自杀或意外事故。雷德曼侦探认为,可能这起案件又是如此,他终于可以宣告结束了。 克里纳在听到雷德曼侦探的汇报后,将巴雷特的死讯告诉了他哥哥。他的哥哥从照片和纹身证实了死者的确是尼尔·巴雷特。巴雷特的哥哥告诉克里纳,纹身是加拿大枫叶。他请求克里纳侦探联系史蒂夫·à塞尔,希望能找到弟弟的私人物品。克里纳欣然同意后,再次打电话给彼得·雷德曼侦探,要求他去拜访à塞尔。 彼得·雷德曼侦探不得不去拜访à塞尔,找到死者生前的一些遗物,以尽快了结此案。雷德曼侦探开车前往,在英格兰乡村,住宅一般都没有街道地址,而是用居住者的姓名做标志。那时,车外是艳阳高照,车内是40c的高温,雷德曼大汗淋漓,还得不停地侧着头歪着脖子观看路边的房屋标志。寻找à塞尔的家,让雷德曼吃尽了苦头。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两处都没有标注姓名的住宅。于是,他就随便敲了一家。雷德曼侦探客气地问到:“我要找史蒂夫·à塞尔。” “小伙子,你是不是弄错了,我不叫史蒂夫·à塞尔,我隔壁的邻居也不叫史蒂夫·à塞尔,他叫尼尔·巴雷特。”屋子的主人是一个高大的老人,他摇摇头说。 “尼尔·巴雷特?你的邻居?”雷德曼侦探一头雾水,马上觉得其中有诈。因为尼尔·巴雷特已身亡,怎么这里还会有一个尼尔·巴雷特?这里不是住着史蒂夫·à塞尔吗? 细心的雷德曼侦探保持冷静,继续问道:“你们做邻居多久了?” “有几年了,他们好像不是欧洲人,倒像北美人,他有一个年轻美丽的妻子。他们非常地相爱,他们现在有两个孩子,我?常看见他们一家幸福地在乡间小路散步。” “那他长什么样子?” “和你差不多高,平常比较严肃,胡须浓黑。” 雷德曼发现,邻居老头儿描述的尼尔·巴雷特与史蒂夫·à塞尔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雷德曼侦探确认,尼尔·巴雷特显然就是史蒂夫·à塞尔。这是同一个人用了两个名字。雷德曼意识到史蒂夫·à塞尔利用了尼尔·巴雷特的身份。但是史蒂夫·à塞尔为什么要利用尼尔·巴雷特的身份?一方面尼尔·巴雷特刚刚死亡,他就利用其身份,这是不是巧合?另一方面,他放弃史蒂夫·à塞尔的身份,难道这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本来是调查一次事故,却节外生枝,出现两个尼尔·巴雷特,死者的朋友à塞尔以尼尔·巴雷特的身份生活在这里。雷德曼用电话向在德文郡的伊恩·克里纳通报了这一消息。当克里纳侦探听到这个消息时,有点不知所措,他不得不重新断定死尸案,把它当作刑事案处理,这使得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五、揭开面纱(1) 在加拿大的布兰特福德,警方依然没有侦破父女俩的失踪案。但是警方开始意识到“阿尔伯特·沃克”一案要比先前预想的复杂得多。沃克及女儿失踪后,巨额资金也神秘消失。很多线索表明,沃克很有可能侵吞了自己公司的财产。银行信息显示,有一笔巨额资金已转移到了他的个人账户上。芭芭à·沃克知道这绝不是他自己的钱,因为作为她的前妻,她知道阿尔伯特·沃克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这笔钱要么就是公司的钱,要么就是客户的钱。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阿尔伯特·沃克并非一个看似正直、优秀、慷慨的人。他抛下自己的妻子不管,让她来收拾这个极端混乱的残局。更让人们感到震惊的是,阿尔伯特·沃克置客户的利益于不顾,突然之间就携带公司的巨额资金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们摸不着头脑。他欺?了所有的人。 加拿大警方以包括盗窃、欺诈以及洗钱在内的19项罪名指控沃克。他们要求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报”。他成了国际刑警组织名单上的第四大通缉要犯。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红色通报如同电子版的通缉令,遍及全球182个国家。如此以来,罪犯即使跨越国界也难逃其责。只要沃克露面,国际刑警就会将其绳之以法,然后遣返加拿大,接受法律的严惩。 但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沃克,绝非易事。当他离开加拿大后,他一定会改变身份。他是一个非常狡猾的罪犯。沃克虽然不是天才,但在犯罪领域,他却是一个异常狡猾的罪犯。现在,阿尔伯特·沃克已处于国际刑警的全力追捕之中。他已毫无藏身之地。国际刑警已?在指纹库留下了他的指纹,他们推测,这个家伙要么已?整容、要么已?以新的身份活在其他国家的某个角落。警方只有留下指纹,等待他再次暴露,这有点守株待兔的味道,但是别无他法。 加拿大的比尔·席勒想起了阿尔伯特·沃克拿走的文件。他再次找到沃克的秘书:“你们的电脑文档里有沃克拿走的这些文件备案吗?” “有一部分,你具体需要什么呢?”秘书问道。 “客户资料和合同。” 秘书去准备,比尔·席勒再次走进阿尔伯特·沃克的办公室,他一抬头就看见了那张显眼的世界地图。它的上面也已? 第4章 沾满灰尘,看上去有点陈旧。比尔·席勒一拍脑门:沃克是不是在寻找潜藏的目的地? 接下来,比尔·席勒开始对秘书提供的客户资料进行分类,本国的为一类,国外的为一类。他得从这些客户身上找到突破口。英格兰警方正在全力调查尼尔·巴雷特案。现在,案件的关键线索已?变成了那位自称是史蒂夫·à塞尔的人。此人自称史蒂夫·à塞尔,但是却又以尼尔·巴雷特的身份生活在英格兰乡村。警方派了小组对史蒂夫·à塞尔进行监视,他们发现,史蒂夫·à塞尔同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一起生活。看上去,他们生活得非常安逸,还养了一条宠物狗,?常一家人在乡村路上散步。那位妻子非常年轻,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 克里纳侦探和加拿大的服装生产厂商取得了联系,他们告诉克里纳这件衣服是在加拿大的一个销售点销售的。克里纳侦探马上找到了尼尔·巴雷特的哥哥,他需要确定,尼尔·巴雷特是否到过加拿大。尼尔·巴雷特的哥哥告诉他:“是的,他移民到了加拿大。” “什么时候去的?” “两年前,他跟家人说,他想和他的女朋友移民加拿大生活,他对加拿大充满了好感,喜欢那里的枫叶,申请过很多次的签证,最终申请下来。” “那为什么会回来呢?” “我接过他从加拿大打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和他的女朋友分手了,他们?常吵架。他的女朋友不习惯加拿大的生活。” “他的女朋友叫什么,我怎样才能联系上??” 在加拿大,对芭芭à·沃克来说,史蒂夫·à塞尔这个名字毫无意义。她更关心的则是早日抓到前夫、国际刑警组织的第四大通缉犯阿尔伯特·沃克。她相信警察,她已?对人面兽心的前夫不抱有幻想,她现在只担心她的女儿。 在加拿大,比尔·席勒从沃克的客户资料中,找到了一个人,他叫史蒂夫·à塞尔,比尔·席勒决定和他进行面谈。史蒂夫·à塞尔显然对沃克非常地不满,他不停地对比尔·席勒说:“那是一个没有信誉的家伙?”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尔·席勒敏锐地注视着对面这个人。 “在他失踪前,我的公司出现了资金周转问题,我需要一笔贷款,于是我打算从阿尔伯特·沃克先生那里获得一笔贷款。沃克先生表示,贷款并没有问题,但需要他提供出生证明。于是,我就向沃克提供了身份证明,但是贷款的事不了了之。后来,沃克就消失了。” “这大约在什么时间?” “就在他失踪前一个星期。” “你觉得他为什么要用你的身份呢?” “?知道呀!他最好别用我的身份犯罪,这个讨厌的家伙。” 五、揭开面纱(2) “他跟你说过什么?” “我们有一次一起吃饭,他对我说,他想去旅行,去瑞士、英格兰、法国都行,他还问我这些国家的一些政策。后来他就去了瑞士。” 比尔·席勒断定,正是靠着这张纸片,沃克窃取了à塞尔的身份。就像比尔·席勒最初推测的一样,沃克需要另一个身份,在这一案件中,有两点他做得相当成功。一是准备工作做的非常充分;二是在转移过程中,他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并能够提供必要的官方证明,增加身份的可信度。 比尔·席勒向国际刑警通报,沃克可能正以à塞尔的身份生活在瑞士、英格兰或者法国,请求国际刑警d助调查。同时,国际刑警也接到了英格兰警方的消息,英格兰男子死尸案中,一个叫à塞尔的正以尼尔·巴雷特的身份生活在英格兰,他们需要国际刑警调查一下这个人的真实身份。这个时候,国际刑警第一次因两个à塞尔而将两起案件联系在一起。 于是,国际刑警推测:阿尔伯特·沃克在倾吞公司资产后借旅游为名,先以史蒂夫·à塞尔的身份在英格兰开始了新生活。3年后,由于担心加拿大调查人员发现他,他又使用了尼尔·巴雷特的身份。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就第一次将英格兰和多伦多的两起案件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疑问:他是怎么窃取到尼尔·巴雷特的身份证明?他从何时开始窃用尼尔·巴雷特的身份?和他一起失踪的女儿哪里去了?国际刑警督促英国警方尽快查出à塞尔的更多嫌疑。英国警方的破案程度直接关系着加拿大警方的破案进程。 六、阴谋的背后 英格兰的克里纳侦探开始了漫长的取证过程。他对假史蒂夫·à塞尔的住宅进行了调查,并详细查看了煤气、水、电的用户情况。调查发现,所有公用设施都是以尼尔·巴雷特的名字登记的。警方调查时还发现,孩子的出生证明也是以巴雷特的名字登记的。但真正的尼尔·巴雷特却躺在德文郡的停尸房中。事实是巴雷特孤身一人,没有妻子。不用说,假史蒂夫·à塞尔在尼尔·巴雷特还活着的时候就已?开始盗用他的名字生活。在他死后依然在盗用他的身份。克里纳侦探猜想:如果有两个尼尔·巴雷特生活这儿,他们会不会冲突了?要想不冲突该怎么办?得让其中一个消失,或者死,或者离开英格兰。克里纳侦探想起死者去过加拿大,克里纳非常兴奋,如果尼尔·巴雷特去了加拿大,不就只有一个尼尔·巴雷特吗? 克里纳通过尼尔·巴雷特的哥哥找到了尼尔·巴雷特的前女友。她叫梅林达,她和尼尔·巴雷特认识了10年以上,并保持着同居关系,她一定知道尼尔·巴雷特的更多信息。克里纳侦探找到了梅林达,并和她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随着交谈的深入,史蒂夫·à塞尔的身份再次出现。这让克里纳侦探如获至宝。警方调查发现,梅林达是为一位叫做史蒂夫·à塞尔的人工作的。她的任务是在大陆范围内购买古和房产。但这并不是她的全部工作。à塞尔先生还要求她将大量的现金转移到欧洲,并将它们存入瑞士,以及其他国家的、不同的银行之中。她从未对这些钱的来源提出质疑。她完全信任à塞尔。在她的眼中,老板是一个商业的成功人士,由于某些不愉快的?历,他才来到英格兰。 梅林达又把男友尼尔·巴雷特介绍给了老板。此时,她和尼尔·巴雷特非常相爱,她的男友一直希望去加拿大,但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成行。梅林达想到了她的老板,她向她的老板求助。梅林达和她的男友尼尔·巴雷特邀请史蒂夫·à塞尔共进晚餐,梅林达介绍她的加拿大老板给男朋友。那个晚上,他们过得非常的愉快,他们三人喝了一点威士忌。在这次谈话中,梅林达向à塞尔先生表示,尼尔·巴雷特梦想着能移民加拿大,希望能得到à塞尔的帮助。史蒂夫·à塞尔沉稳而又不失风度,他显得极其为难但又会尽力去想办法。就这样,à塞尔与梅林达、尼尔·巴雷特结识并很快结成了生意伙伴。当时他们一起工作非常开心。他们没有理由怀疑à塞尔。毕竟,他是非常慷慨的。善于伪装的à塞尔有一次过圣诞节的时候,为巴雷特和梅林达提供了两张前往加拿大的单程票。他们当时非常激动,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对à塞尔充满感激。他要求梅林达和尼尔·巴雷特提供身份文件,其中包括出生证明。他需要巴雷特的身份。克里纳内心在想:你们有所不知,à塞尔正需要巴雷特离开这个国家,这也正是他设下的一个圈套。巴雷特走了,他才能顺理成章的成为尼尔·巴雷特。 据梅林达透露,不久,在加拿大,尼尔·巴雷特和梅林达的恋情出现危机。他们?常争吵,互相厌恶对方,随后,梅林达返回了英格兰。事隔不久,史蒂夫·à塞尔就收到一封了尼尔·巴雷特的来信。尼尔·巴雷特表示,他已决定返回英格兰。警方推测:当尼尔·巴雷特决定返回英格兰时,肯定会有所突破。因为将再次出现两个尼尔·巴雷特。如果尼尔·巴雷特知道à塞尔在盗用他的身份,他会做出什么反应?显然这是非常麻烦的问题,要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其中一个消失,克里纳侦探怀疑,这可能就是史蒂夫·à塞尔谋杀尼尔·巴雷特的动机。 如果梅林达没有撒谎,那à塞尔在接受彼得·雷德曼询问时的谎言就已?非常明显,他说他和巴雷特是在古交易会上认识的,而梅林达却说是她介绍他们认识的。 七、缉拿归案(1) 事情进展到这个时候,警方已?大概知道了假史蒂夫·à塞尔的犯罪事实。于是,克里纳侦探决定以怀疑谋杀尼尔·巴雷特为名,对à塞尔先生及其妻子黛安·à塞尔实施逮捕。 他们找到了黛安·à塞尔居住地。但是,据邻居们讲,à塞尔一家已?搬出了这座城镇。但细心的彼得·雷德曼侦探还是决定亲自前去看个究竟。他在一辆车里,观察着房屋里面的动静,他惊奇地发现,车道上还停着一辆汽车。很有可能,à塞尔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回到了这个房子。此时,雷德曼侦探孤身一人,没有一点后备力量。 于是,彼得·雷德曼侦探给总部打电话要求增援。他是绝不会让他们就此逃脱的。虽然他并不知道这个人的真实身份,但他是一位谋杀罪通缉犯。另外,他很有可能携带枪支。 在英国,警察一般不佩带手枪。而类似的抓捕行动,则需要警方的特别安排。警方告知雷德曼要耐心等待,总部会尽快派遣支援力量。在雷德曼侦探焦急等待的同时,一辆出租车在住宅前停了下来,而上车的人正是所谓的史蒂夫·à塞尔奇#書*網收集整理。不管有没有后援力量,雷德曼侦探是绝不会让嫌疑犯从自己眼皮底下溜掉的。 第5章 于是,他赶紧跟上了这辆出租车。由于没有携带武器。他只能追踪,同时希望后援力量尽快赶到。他向总部汇报正在追踪一辆载有嫌疑犯的出租车。于是,总部紧急命令接警出动的警车迅速跟上。最终,大约在距离住宅二三英里的地方,紧急出动的警车将出租车拦住了。 警方小心翼翼地靠近嫌疑犯。在这种情况下,史蒂夫·à塞尔的任何行为都是不计后果的。彼得·雷德曼警官走近他对其进行拘捕时,à塞尔一眼认出了他,à塞尔显得一无所知,非常冤枉,还近乎开玩笑地说:“彼得·雷德曼警官。这是怎么了?”彼得·雷德曼警官没有吃这一套,他告诉à塞尔:警方怀疑你杀了巴雷特。à塞尔显得极为镇定,他丝毫没有反抗。他很顺从地把双手放到背后,随后,警方给他戴上了手铐,然后,把他押上了警车。 在à塞尔家中,雷德曼和他的助手找到了其他的家庭成员:他的妻子黛安以及两个孩子。黛安见到警察有点吃惊,雷德曼告诉黛安,警方怀疑à塞尔犯有谋杀罪,他很有可能谋杀了尼尔·巴雷特并将其抛尸大海。随后,警方对她进行了讯问,希望她能跟警方走一趟。黛安并不惊慌失措。她说:“等我为孩子准备些东西,我就跟你们走。”她走进了一间小屋,开始收拾东西。在黛安收拾东西的过程中,一位陪同黛安的女警官发现她为孩子准备的一个小背包非常可疑。女警官从黛安的脸上瞧出了异样,女警问里面是什么东西,黛安支支吾吾。女警夺过这个小包,感觉非常重,不像是装着孩子的物品。 打开背包时,发现里面装有好多块金条和几千英镑的现金,一个三岁的孩子又怎么会需要这些东西呢? 另一边,克里纳侦探正在紧急审问这名神秘男子。但是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à塞尔是一个沉着、冷酷、颇有心计的杀手。他在杀了尼尔·巴雷特后能够敢于去接受警察局的讯问,他还若无其事地接着以尼尔·巴雷特身份生活,他的伪装本领可见一斑。他的心理防线很难突破,他仍在负隅顽抗。对于警方的讯问,每一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是“无可奉告”。警方根本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审讯的警官已?渐渐地失去了耐心,而à塞尔却表现得越来越自信,他要么和警方耍心眼,要么闭口不谈。他坚信只要自己不说,警方就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警方得想其他的办法获得证据,狡猾的à塞尔不会这么容易投降。 随后,警方在单独审讯黛安·à塞尔。她说,史蒂夫·à塞尔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他从美国前往这里,是因为他不想让已?分居的妻子得到他另一半的财产。他们非常喜欢生活在这里,仅此而已。这对警方来说简直是毫无用处,警方急切想知道的是,他是怎么杀死尼尔·巴雷特的。 警方随后对à塞尔家进行了搜查,希望能够找到他犯罪的铁证。在当时情况下,克里纳侦探并没有掌握任何确凿的证据,而实际上,克里纳侦探的注意力仍集中在巴雷特的谋杀案上。随后,在à塞尔的家里,调查人员发现了更多的现金和金条。另外,他们还找到了多份文件,其中包括一个自动存储库的租赁d议。在搜寻过程中,警方还发现了一套用于海上航行的全球定位系统设备,即gps。这些对警方来说都是重要的实物证据。 嫌疑犯拥有一艘以巴雷特的名字注册的船只。警方最终在德文郡码头找到了这只船,将其扣押并进行了仔细搜查。调查显示,这艘船并不是巴雷特的,而是à塞尔的,这个船曾?在一个晚上出航过,码头上的人证实,当时出航的是两个人,他们有说有笑,但不知道那么晚了出去干什么。由于晚上太黑,他们没有看清两人的模样。 警方还找到了装有信用卡收据的包裹,其中一张是某船舶供应店的收据。信用卡使用的也是巴雷特的名字。警方很快找到了那家商店,随后,警方对店主进行了讯问。店主是一个老头,他透露,这是一张购买锚的收据。他回忆说,当时这名顾客坚持要买这只锚,相对于他的船只来说,锚的尺寸过小。店主还对这名顾客进行了描述。从描述的情况来看,此人正是史蒂夫·à塞尔。 七、缉拿归案(2) 克里纳侦探知道,他必须找到这只锚,锚是指控史蒂夫·à塞尔谋杀的最好证据。于是,他再次讯问了那名打捞出尸体的渔民。渔民回忆说,当时打捞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具尸体,确实还有一只锚。这位渔民早已忘记了锚的情况。毕竟,当时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尸体上面。但在本案中,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证据。 病理学家吉安·费尔南多把受害者的尸体冷冻后,保存了起来。如果警方找到了这只锚,那么他就可以重新对尸体进行检查。费尔南多医生认为,死者大腿部和臀部的伤同锚的形状是相吻合的。他得出结论,凶手是用锚将受害者沉入水中的。费尔南多医生认为,锚肯定是挂在死者腰带上面的。尸体被打捞上来时,锚从腰带上脱落了。于是,警方对腰带进行了仔细察看,从腰带扭曲的情况来看,锚就钩在这里,这是毫无疑问的。随后,他们把腰带和锚带到了实验室。锚上面包裹有一层锌。法医专家在腰带上面也找到了锌的痕迹,从而找到了证明本案是谋杀案的证据。 警方认为,凶手先是在船上将尼尔·巴雷特打昏,然后又用锚将受害者从船上沉入水中。警方确信这是一起谋杀案。虽然锚是史蒂夫·à塞尔利用尼尔·巴雷特的信用卡购买的,但调查人员还必须找到他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很快,警方在他的储藏库内找到的一套全球定位系统设备则是无可辩驳的铁证。随后,警方将该系统送往生产厂家进行检测,以确定最近期间它的导航路线。检测结果表明,该套gps系统曾于7月21日出现在距离廷茅斯六英里处的海域,而这刚好是渔船打捞尸体的地方。 当时发现尸体时,手表上的日期显示为22日,所以说,这在时间上并没有出入。因为劳力士表的动力储备长达44小时,当时劳力士表还在正常工作。对史蒂夫·à塞尔来说,他完全具备作案时间,现在已是铁证如山。谋杀一罪,难逃其责。但令当局意想不到的是,他所犯下的罪恶远不止于此。 英国警方以谋杀尼尔·巴雷特的罪名逮捕了史蒂夫·à塞尔。但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的指纹数据库,英国警方发现,他们破获的是一个困扰调查人员多年的跨国大案。只要抓获了外国嫌疑犯,当局都会将他的指纹输入国际刑警组织的指纹数据库,以确定这名嫌疑犯是否在国外犯过罪。警方发现,在指纹数据库中的确有一个与之吻合的指纹。但他不叫史蒂夫·à塞尔。 这绝非只是一起简单的谋杀案,罪犯所犯下的罪恶远远超出了当局的想象。在克里纳侦探发函几小时后,他们收到了一封回函,史蒂夫·à塞尔就是阿尔伯特·约翰逊·沃克——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上的重要通缉犯。他们抓到了世界上的第四大通缉犯。有这样的成绩,他们都感到非常兴奋。 英国警方一直致力于尼尔·巴雷特案的侦破,而加拿大警方一直在致力于失踪案和欺诈案的侦破,他们一直在独立办案。但是在国际刑警组织加入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加拿大和国际刑警组织巧妙地将两宗案件连在了一起,并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沃克是两起案件的主角,但是在两起案件中身份不同,而且在两个不同的国家。?能想到发生在多伦多的案件会在6年后告破,简直就不可思议。本来这是一个非常缜密的高智商犯罪,但是那块劳力士成了本案的关键线索,先是暴露了死者的身份,然后又暴露了顶替死者身份的à塞尔(其实是沃克),然后在加拿大警方的侦破下,顶替à塞尔身份的沃克最终浮出水面。这件案件的告破同样让国际刑警组织如释重负,这是一场智力的较量,他们全球追捕沃克6年后,终于将他绳之于法。 这两起案件看来已?尘埃落定,但是还有一个谜团一直没有解开,那就是,沃克的女儿哪里去了?早在6年前,阿尔伯特·沃克是和他的女儿神秘失踪,逃离加拿大,沃克已?抓获,但是他的女儿呢?在加拿大的布兰特福德,芭芭à·沃克已有6年不见她的女儿了。她一直生活在阴影之中,整天以泪洗面,这6年让她苍老了许多,她已?变成了老太太,脸上毫无血色,皱纹爬上整个额头。痛苦和思念让她的生活有点悲凉,她?常莫名地等待电话的叫响或者别人的来访,因为她坚信她的女儿还活着,会跟她联系的。 6年后,她终于收到了盼望已久的电话。这不是她女儿打来的,但是和她女儿有关。电话是从安大略警察局的梅尔斯侦探打来的,他们告诉她找到了她的女儿,她现在很好。芭芭à·沃克喜极而泣,她的女儿还没死,盼了这么多年,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英国当局最终发现,à塞尔的妻子实际上就是芭芭à·沃克失踪的女儿。这又是怎么回事?警方疑惑不解。“老夫少妻”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这对“老夫少妻”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容貌非常相似。不用多想,这其中肯定存在问题。他们其实就是失踪的父女。警方对于如何处理这个案子感到十分棘手,因为其中涉及到了父女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也打破了自由的?本含义。但是很显然,他女儿也是一名受害者。自15岁起,他的女儿就同他生活在一起。在操纵他人方面,沃克颇具心得。他扰乱、破坏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 第6章 不管是对待朋友还是家人,他所考虑的只有他自己的利益。 七、缉拿归案(3) 关于黛安孩子父亲的身份,虽然有很多猜测,但她并没有透露具体是?。英国社会救助机构安排了芭芭à和女儿的第一次会面。芭芭à·沃克虽然觉得震惊,不过一切还算顺利。她和女儿见面的那一刻,他们紧紧拥抱,他们相拥而泣。他们还是有点拘束,毕竟6年没见面了。他们似乎要重新介绍。她难以想象女儿吃了多少苦,是生活在怎样的环境,她的不幸和女儿的不幸都是那个该死的沃克所致,“我的天哪!”芭芭à·沃克自言自语。?又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呀!可能只有老天才知道吧。 当解除了黛安身上的符咒、摆脱了她父亲的控制之后,她主动向警方讲述了整个事件的始末。显然,她并不是嫌疑犯,而是受害者。阿曼达·沃克同意指控她的父亲。警方再次提审阿尔伯特·沃克:“沃克,你的女儿呢?” 沃克露出了罪犯的阴险:“你们永远也不会找到她。” “但是我们找到了你的妻子。” “妻子?”沃克不知道警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她不就是你的女儿吗?” 沃克沉默不语。 阿尔伯特·沃克的心理防线再也无法抵抗,他承认自己谋杀了尼尔·巴雷特。6年后,这个外表冷静,内心狂热的家伙终于低头认罪。他向警方透漏:6年前,为了转移公司的资产,并逃脱加拿大警方对他的追捕,他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首先他想到了外逃,他巧妙地从à塞尔那里获得了身份证明,这样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在英国生活,然后为了不让周围人和前妻怀疑,他带上了自己的女儿,这样才让人感觉像是去旅行。到了英国,为了将侵吞的财产变成合法财产,于是他找到梅琳达帮其洗钱。3年过后,他担心加拿大警方查私吞财产案揪出à塞尔,于是他想到再次变换身份。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情况出现转机。他的助手梅琳达的男友想去加拿大,这对他来说是绝好机会,他赶快帮忙,并再次盗用了尼尔·巴雷特的身份。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尼尔·巴雷特很快回来,他必须让尼尔·巴雷特消失,否则他在加拿大的犯罪很快就会暴露。他和尼尔·巴雷特见面后,他马上想到了将其打晕后沉船抛尸的计划,这就是他犯罪的全过程。 这是个完美的谋杀计划。从各方面看,他都能逃脱惩罚。当时,如果他将死者的手表扔到六七十码外的地方,或许,现在他还不会被发现,还是一个自由人。如果没有国际刑警组织,谋杀犯的身份之谜或许永远都不会解开。接下来,指纹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指纹,我们就无法确认身份,也就无法知道他就是阿尔伯特·沃克。直到国际刑警组织将阿尔伯特·沃克的信息发回英国之后,调查人员才最终确认了罪犯的真实身份。阿尔伯特·沃克因犯有谋杀罪而被判处终身监禁。虽然警方最终将他缉拿归案,但自负的沃克还是表现得非常嚣张。有一次,一位狱警在谈话时提到了克里纳侦探的名字,他说:“我认识他,他是利物浦人,典型的傻大个。”但不管怎样,警方还是比他聪明。他最终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阿尔伯特·沃克被判终身监禁,他将在英格兰监狱中度过余生。在加拿大,他被控犯有37项罪名。 第二章失落的线索 失落的线索 1993年5月23日深夜,在静谧和祥和的尼加à瓜首都郊外圣罗莎附近,突然传出了几声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此时,这里的居民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境里,根本不知道将要遭遇的厄运。这几声巨响源自一个强烈的爆炸,爆炸声非常大,数十间房子完全被毁,窗户都被震碎了,强大的爆炸气浪震毁许多建筑,使得现场到处都是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尘土气息。 酣睡的人们从梦中惊醒,他们绝望地目睹自己的家园遭到毁灭。令人更无法想象的是,这一次偶发事件使一个藏匿在地下的巨大秘密惊现于世。 在尼加à瓜警方和国际刑警组织的紧密配合下,一个跨国的武装犯罪团浮现在世人面前。他们不但拥有各种先进的武器,而且还有着严密的组织。他们的任务就是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制造恐怖事件,以达到他们的目的。然而,他们的阴谋能得逞吗?随着警方的严厉打击,这些人终于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 一、爆炸事件(1) 1993年5月23日深夜,在静谧和祥和的尼加à瓜首都郊外圣罗莎附近,突然传出了几声山崩地裂般的巨响。 此时,这里的居民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境里,根本不知道将要遭遇的厄运。这几声巨响源自一个强烈的爆炸,爆炸声非常大,有16间房子完全被毁,窗户都被震碎了,强大的爆炸气浪震毁许多建筑,使得现场到处都是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尘土气息。 酣睡的人们从梦中惊醒,他们绝望地目睹自己的家园遭到毁灭。令人更无法想象的是,这一次偶发事件使一个藏匿在地下的巨大秘密惊现于世。 住在附近的中年警官马龙·蒙塔诺也被这声巨响惊醒了。 他下意识判断是出事了,他想也许是地震,也许是爆炸,但警察的职业敏感使他本能反应是必须去看看。他无暇多想,匆匆忙忙穿上衣服出门。 他第一个赶到现场,并立刻通知了警方。 目睹了火光冲天的爆炸现场,警官马龙·蒙塔诺感到非常吃惊:一个昔日的平静地带掩盖在一片废墟瓦砾中,三次爆炸把一个修车厂和周围的房子炸得粉碎。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出现爆炸事件?是?故意制造的恐怖事件还是意外?他脑中迅速浮现一连串的疑问。 救护人员火速赶到的时候,街上全是受伤的居民。居民们有的被炸伤了双手,有的腿上血迹斑斑,有的头部鲜血直流。在亲人们搀扶和抚慰下,伤者们流露出的痛苦呻吟和无助神情给了马龙·蒙塔诺一个深刻的记忆。虽然惊恐的人们还不知道爆炸事件的真相,但爆炸带来的直接伤害却牵动了许多人的情感,使人们痛楚而迷惘。 几辆闪烁着红灯的救护车疾驰而来,在爆炸现场戛然而止,急救小组被派来拯救伤员,救援小组则负责搜索废墟之下的居民。在废墟和尘埃中,医护人员忙碌地抢救着伤者。 与此同时,警方也很快来到这里维护秩序。 爆炸让人们想起了地震曾给这一地区带来的毁坏,但这一次,并不是自然灾害。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什么导致的爆炸事件?这个答案成为心头一个重要悬念。对于警官蒙塔诺来说,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找出这次爆炸的?因,化解所有人心中的疑问。旋即,他和同事们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了调查。 起初,调查人员以为是煤气罐爆炸导致灾难的发生。因为通常这种情况会有发生。 然而,接下去他们发现的大量的金属碎片证明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在院子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手榴弹爆炸装置的残骸。 当蒙塔诺和其他调查人员小心地逐渐靠近爆炸中心修车厂时,他们还发现了一些令人惨不忍睹的东西:支离破碎的尸体。 一辆警车飞驰电掣般驶向现场,尼加à瓜警方犯罪调查专家,同时也是这次国际刑警行动的负责人卡罗司·班达那下车视察现场,面对眼前的一幕,他感慨万分地说:“这次爆炸实在太可怕了,我在一百码之外都能看见散布的尸体碎片。”灾难的突然和可怕使人们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但接下来,事实真相比爆炸事件本身会更让人感到震惊。 警方们开始仔细地搜索现场,很快就有了新的惊人的意外发现:在修车厂的地下,一个很少被人注意的地方,居然有一个小型弹药库。这个发现如同空中惊雷,使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为之一震。 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过程是:当调查小组在废墟中搜寻时,他们发现了一个钢筋混泥土的地下掩体,四周都装有铁门。 这里还有秘密隧道通往其余几个地下密室,里面全都是军火。密室里有各式各样的武器,ak47突击步枪、c4炸药、单兵肩射防空导弹和火箭筒。 ?也不曾想到,在一个个不起眼的木箱里,隐藏的是天大的秘密。 在地下掩体中,警方发现了至少24枚单兵肩射防空导弹,它们的编号全都被刮掉了。 还有一些军事专用的c4塑性炸药。这些炸药?常被一些恐怖机构收购,派了其他用场。在黑市里,它们是恐怖分子的最爱,而这就足以证明这件案子的重要性。 发现这些非法武器使人们再度紧张不已。 这个国家几?风雨,几十年的索摩查专政,以及后来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一直都使尼加à瓜的局势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直到1990年,尼加à瓜才获得了民主的重生,维奥来塔·查莫罗当选为尼加à瓜总理。 但是,尼加à瓜大量的非法武装并没有因此减少。查莫罗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了解除这些武装,14年后,在他的决策下,尼加à瓜再度加入国际刑警组织。 这个做法是很明智的,因为国际刑警组织为这个局势动荡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使可能几度面临风雨的尼加à瓜政权化险为夷。 巴西联邦警署警长罗梅乌·图马是à美地区国际刑警组织的副主席,在他看来,新政府没有什么?验,因为这个国家才刚刚脱离军事专政不久。他认为恐怖分子可能准备再度扰乱à美地区的和平局势。 一、爆炸事件(2) 根据?验他判断说:“总统查莫罗正在努力建立民主政权,这些私藏武器的发现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第7章 这些数量不小的武器确实是一个潜在的重大危险,因为利用它们恐怖分子可以发起活动,会使许多无辜的人处于险境,使政府面临危机。 然而,在没收那些武器时,警方又有了一个更让人不寒而栗的发现:恐怖分子的国际作案阴谋。 在仔细检查物品时,他们发现了几百个假冒证件,包括驾驶执照、出生证明和护照,这些使得许多非法武装分子能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自由出入,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制造各种恐怖事件。 卡罗司·班达那发现,每个人都有三四个国家的护照,每张照片上的形象都不一样,名字也完全不同。他们就是这样变换身份,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往于各国之间,而不会留下痕迹。 通过找到的这些证件,调查人员发现全世界的恐怖组织都在很有组织地进行合作。前美国国际刑警首长约翰·英霍夫认为,这些新的发现改变了爆炸事件的调查进程。约翰·英霍夫认为,一旦找到这些信息,问题就远远不止是?放的炸药这么简单了。警方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掌握了解这次犯罪的最终企图和恐怖分子的下一步计划。 在à美地区,有许多恐怖分子会通过绑架富人来勒索现金,换取武器。为了达到目的,它们不择手段,?常伤及无辜,而且作案手段灵活多变,是当地政府的心头大患。这些恐怖组织成员长期分散潜伏在世界各国,以各种形式与国际刑警进行对抗。凭借发现的这些假护照和武器等,恐怖分子们完全可以做出无数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行动,让警方疲于侦查追捕。 而在检查中警方发现的这些假冒者中,有两个加拿大人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卫·斯宾塞和克里斯丁·à芒特,他们是几年前巴西一起绑架案的主谋,正在牢狱中服刑。这使警方将视线投向他们的犯罪历史记录。 那是几年前在巴西,他们精心策划组织的一起绑架案件中,一名富商遭到了绑架,在数万人通过电视直播?面的关注下,警方动用了强大的警力并与绑架分子进行了漫长的谈判,整个谈判和营救过程可谓惊心动魄。而不久后,在3600英里之外的尼加à瓜,另一场爆炸性灾难的降临,才将一个惊人的秘密揭开。 二、神秘资料(1) 但此时没有人想到,这两大事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十年的暴力冲突曾使尼加à瓜分崩离析。马那瓜的市民还以为一切都已过去。而在另一端的巴西,一个富商曾被绑架,警方对绑架分子的真实动机并不清楚——这条重要的线索遗失了将近4年时间。 恐怖分子是在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执政时期进入尼加à瓜的。当时,许多国外组织和武装都在尼加à瓜找到了容身之处。桑地诺政权结束后,这些暴力难民还依然潜伏在这个国家。他们有组织地联合起来,当地警方对他们也束手无策。 出手职业的习惯,警方对发现的大量伪造证件进行了详细研究。而这一事件引起了高层重视——尼加à瓜国际刑警长官卡罗司·班达那接到总统查莫罗的命令,开始组织调查人员与这些文件中涉及到的国家取得联系。 面对恐怖分子正在酝酿邪恶,恐怖组织已有国际化的趋势,国际刑警必须及时阻止。?过周密的布置,国际刑警组织开始了一系列行动。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卡罗司·班达那说:“我开始和一些国家的相关人员联系,看他们是否愿意和我们合作。” 国际刑警罗梅乌·图马是最早的响应者之一。他从巴西赶到尼加à瓜,d助他们找出在这些假护照和文件背后的主谋。他们所要面对的是铺天盖地的证物,超过6000份的文件,装满了整整40个文件箱。同时,尼加à瓜警方从当地入手,查到了修车厂厂主米格尔·莫里诺的住址。表面看来,修车厂是一个典型的私营小厂,看起来与恐怖组织毫无关联,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警察搜查了嫌疑犯的住所,但人已不见踪影。 警方认为,这个低调的修车厂其实是恐怖组织窝藏武器和文件的地方。需要弄清楚的是,这里的主人对此又知道多少呢?他是否与此有重要关联? 警方可以查到的是,在爆炸当晚,厂里有个看门人受了伤,于是,警方就去医院对他进行讯问。 “你的伤好些了吗,可以谈谈你所了解的情况吗?比如说,厂主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平常都做些什么?他和什么人来往?”警察展开笔录。 “是的,我很乐意告诉你们。他是个非同寻常的人。” “可以说得具体一点吗?” “哦,我想用危险人物来形容他比较合适。” 根据看门人的说法警方了解到,?来,修车厂厂主米格尔·莫里诺的真名为欧塞比奥·阿扎卢司,为西班牙巴斯克分离主义恐怖组织成员,曾进行过包括谋杀等一系列恐怖活动,是西班牙警方的通缉对象(奇*书*网-整*理*提*供)。这一发现令警方找到了一点线索,马那瓜市警方通知了国际刑警,希望尽快得到相关信息。 在时间极其宝贵的情况下,必须速战速决。警察们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行动,这也正是国际刑警存在的意义。 行动需要趁热打铁,国际刑警立刻发布了通告通缉恐怖分子欧塞比奥·阿扎卢司,但是,这个成为了国际刑警首要目标的恐怖分子很可能已?更换了身份。 “这些都是什么?”一位年轻警官在查阅资料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我来看看。”一位中年警官仔细·阅着资料,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一些人的基本情况,他根据?验判断这些资料是一份重要的新线索。 在查阅那些文件时,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些关于à美地区,比如墨西哥、巴西许多商业、政界和社团巨头的专案材料。其详细程度使人不寒而栗。 国际刑警罗梅乌·图马认为:“从这些专案材料可以发现,这个组织是专靠绑架à丁语系国家的商业人士获取巨额利润的。” 警方发现,每份专案材料都是对一个潜在目标的完整研究,包括受害人的作息时间、个人喜好、保安措施、地图,以及预计敲诈的数额等等。这些信息准确完整到连警方都感到惊讶不己。 “对于执法机关来说,一个正在酝酿中的犯罪资料是最大的收获。”警察约翰·英霍夫感到这些资料对警方非常有价值。 在掌握了这些资料之后,国际刑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当事人。调查人员首先确定了这些当事人所在的国家,发现其中大多数暂时安全无恙。但资料中所提到的一位巴西企业大亨早在四年前就遭到了绑架。这起1993年发生在尼加à瓜的爆炸案,让国际刑警发现了大量的非法武器和数宗连环绑架案的线索。而根据资料,恐怖分子曾于1989年绑架了52岁的巴西商人阿比利奥·迪尼斯。 1989年12月11日早晨,巴西最富有的商人之一,巴西圣保罗市的超市行业巨头阿比利奥·迪尼斯从白色别墅驾驶黑色轿车出门,沿着一条整洁宁静的林荫道驶往公司。 他是一位衣着考究、举止得体的中年男性,由他的父亲创建的迪尼斯公司每年获利高达6500万美元,是巴西数一数二的大型企业。迪尼斯是一个大型全国连锁超市的事长,与妻子已?分居,他和妹妹住在一起,和家人关系密切。而对于这一切,恐怖分子早有研究,准备伺机下手。 二、神秘资料(2) 当迪尼斯驾车驶向一个丁字路口时,一辆由小货车伪装的救护车突然从右边路口驶来,阻断了车的去路。他被突如其来的这辆车吓了一跳,只好被迫停车。他迟疑了一下,下意识地感到有些不对劲。为了避免不测,他从怀中掏出自己防身的手枪,打开了车门想看个究竟。 在还没有弄明白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就被救护车上迅速跳出来的几名有备而来的蒙面男子击昏,按倒在地上。随后几名男子将他拖上救护车车厢后门,车就快速启动了。 就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阿比利奥·迪尼斯遭到了绑架。随后,所有人消失得无影无踪。狡猾的绑匪迅速抹去了一切线索,然后和迪尼斯一同消失了。 阿比利奥·迪尼斯的黑色轿车停在那里,而主人却不知去向。但他们的计划并非天衣无缝。 就在匪徒劫持迪尼斯的时候,一个目击者开车?过并认出了阿比利奥·迪尼斯,他急忙调头,驱车赶到附近迪尼斯的家中通知他的妹妹。 当目击者告诉迪尼斯的妹妹所发生的一切时,绑匪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在恐惧惊慌中急忙打电话报了警,圣保罗市反绑架组组长尼尔é·吉马良斯接到电话后迅速和同事们赶到迪尼斯家中,此时他的家中乱作一团,亲人们在担心和恐惧的气氛中度日如年。 尼尔é·吉马良斯是一位?验丰富、冷静机敏的老警察,他告诉迪尼斯的妹妹不要担心,他们会努力拯救她的哥哥。警方迅速在迪尼斯豪华的家中安装了监听通讯的设施。 警方在迪尼斯家中很快采取了行动,除了窃听电话,还委派警员在其家中值守,以及派人去各处搜查。 尼尔é·吉马良斯对绑架案的分析是:“绑架就好像一个分成两个阶段的游戏。第一个阶段为绑架者所控制,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免受害者的生命受到威胁。而在第二个阶段,我们就要主动出击去挽救受害者。” 美国国际刑警前任长官英霍夫认为:“警方和犯罪分子之间永远都在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这也是许多人喜欢这一职业的?因,他们喜欢这种追捕游戏。” 但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20世纪80年代末期,à美地区的犯罪活动异常猖獗,一年就有超过五百起绑架案发生。 第8章 调查人员希望能安全地解决此事,但是困难重重,因为这些绑匪个个都技术高超、?验丰富,并且非常残忍。如果得不到赎金,他们就会将受害者,以及任何绊脚石统统除掉。 三、猫鼠游戏(1) 在迪尼斯被抓走仅仅半小时后,绑匪就打来了第一个电话,在电话铃响过几声之后,警方示意迪尼斯的妹妹——一位年轻美丽的女性拿起电话。在一个公用电话亭,一个体态高大、肥胖的女性打来电话,她告诉他们如果想要迪尼斯活着回来的话,就不要报警。 她说:“我还会再打电话来,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杀掉迪尼斯。” 迪尼斯显然是被一群胆大亡为的歹徒绑架了,而且他们的目的很有可能是钱。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他们还不会杀掉人质。 迪尼斯的妹妹接完电话,含着泪水望着警察。没人知道迪尼斯的情况,他的家人迫切地想知道他是否平安无事,只要能让他回来,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1小时后,警方在离迪尼斯家几英里的地方发现了那辆伪装成救护车的小货车。在拦截迪尼斯的座车成功之后,这辆小货车就被绑匪丢弃了。 尼尔é·吉马良斯描述:“当发现那辆小货车后,我们开始从中搜寻证据,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几乎都快把那辆车给拆了。” 在汽车的通风系统里,警方发现了一张绑匪不小心遗留的名片,?来这辆车来自于市中心的一个机械修理厂。 此时,迪尼斯家中的亲人们担心极了,他们祈祷着亲人能平安回来。他们不知道,迪尼斯此时被绑匪们捆绑着,关在一个地下室的木箱中。在阿比利奥·迪尼斯被关的小屋外面,绑匪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以此来掩盖他们所发出的一切声音。虽然明白自己被绑架了正身处险境,迪尼斯却无法挣脱束缚和恐惧。加上外面传来的巨大噪声使得迪尼斯难受之极,他在痛苦中祈祷着有人能来救他。 警方尽量让迪尼斯的家人冷静下来,劝告他们相信调查人员,也要保证绝对不能擅自行动。 几小时之后,绑架者再次打来电话。他们提出了交换阿比利奥·迪尼斯的赎金:3000万美元。迪尼斯的家人表示了同意,并说明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筹集这笔巨款。绑架者称还会再次打来电话,安排交款的时间和地点。 调查人员立刻前往迪尼斯家中d助工作。警方必须与时间赛跑,被绑架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救,通常会遭遇不测。巴西警方立刻赶往在小货车中发现的名片上所写的车行。 在向车行老板询问后,对于这起神秘的绑架案,警方开始有了一些头绪。车行老板说有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戴眼睛的年轻男人把车开来修理,但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只给了老板电话号码。调查人员根据号码找到了圣保罗的一栋公寓。 警方破门而入,但那里空无一人。 警方认为这两个人具有重大嫌疑,决定对这所公寓进行严密监视。技术人员在房间里秘密安置了窃听器和摄像头。警方在这所公寓对面的公寓大楼里征用了一个房间,安排了工作人员,使用望远镜对这所公寓进行全天候24小时的监视活动。 在监视过程中警方发现,有几个年轻人常在这里来来往往。他们出入公寓时都十分小心谨慎,在开门时都会前后左右张望一下看看有没有旁人,这就显得更为可疑。他们自认为行动和住处是隐秘的,却并没发觉法网已向他们收拢,警察就在附近。 在列出出入公寓的人员名单后,警方最终确定其中两人就是驾驶那辆救护车的人。他们决定尽快开始行动。不久,当其中一个长相酷似球星卡洛斯的年轻嫌犯独自呆在公寓时,警方的机会来了。 当从望远镜中发现和确认嫌犯独自在房间后,几名警察冲了进去,突袭逮捕了恐怖分子尤利塞斯·阿塞卫多。他见势不妙,转身就逃,但还是被警察团团围住。他极力挣扎,几欲拔出手枪挣脱,都被警察们制服,只好束手就擒。 巴西富商阿比利奥·迪尼斯遭人绑架后,当地警方和国际刑警通过迅速的调查,终于逮捕了恐怖分子尤利塞斯·阿塞卫多。 阿塞卫多被带到警方总部进行审讯。面对警方的问询,他并不愿意合作,始终保持抵触情绪。他声称自己根本不知道迪尼斯被绑架一事,但尼尔é·吉马良斯对此持怀疑态度。而迪尼斯的家人还在焦急地等待,警方认为时间已?不多了,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拯救迪尼斯。 警方查到尤利塞斯·阿塞卫多有很长的犯罪史。他是智利的“左派革命运动”成员,曾?干过抢劫。他还有一定的军事谋略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这给警方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警方转向搜索更多线索。在逮捕尤利塞斯·阿塞卫多的公寓里,警方发现了一个让他们更加接近阿比利奥·迪尼斯的线索。 警察们发现了一张小额账单,标明了另一栋位于查尔斯·达尔文街的公寓。那是他们为绑架租用的另一个地方。 这个发现是个意外惊喜,对找到人质非常重要。警方非常小心地开始监视第二处公寓,以免打草惊蛇。 因为还没有确定具体位置,所以警方不想做出太大的动作来引起绑匪的怀疑,他们不想使受害者的生命受到威胁。?过仔细研究和商量,警方决定采取逐个击破的策略,在嫌疑犯出现时一个个地将之擒获。 三、猫鼠游戏(2) 警方在查尔斯·达尔文街逮捕了四名嫌疑犯,但还是没有发现任何有关阿比利奥·迪尼斯的线索。 警方对嫌疑犯进行了谨慎而耐心的审讯,他们需要从嫌疑犯口中得到哪怕一点点的线索,从而找出迪尼斯所在的位置。 在绑架发生5天之后,绑匪对迪尼斯的家人施加压力,试图尽快榨取这个巴西富豪的赎金。他们强迫阿比利奥写下纸条,乞求家人快付赎金,不然他们就会将他杀掉。处在高度紧张和恐惧中的富商阿比利奥几乎快要绝望了,他盼望有人来救他,但又担心绑匪下毒手,加上令人几近崩溃的高强度音乐声,他痛苦极了。 迪尼斯家人焦急地等待着,时间越久他们就越失望。他们知道,任何时候绑匪都可能在惊恐之下杀掉迪尼斯。虽然警方一再保证很快就会救出迪尼斯,但不可预料的结果让双方都十分不安。 警方很早就清楚这些恐怖分子曾参加过某种军事训练。所有的恐怖分子都能熟练使用ak47突击步枪和其他各种武器。如果首领让他们睡觉,他们也能立刻睡着。他们非常有组织,行动高效,?验也很丰富。所有这些嫌疑犯都与“左派革命运动”有关,他们走到一起只有一个?因:从绑架中为恐怖主义活动获得资金。找出这个案子的关键需要时间,但时间就是警方的敌人。这起案件沾染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越发显得扑朔迷离。 但真实情况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迪尼斯真正被关押的地方,其他人只知道一些琐碎的信息,有些人也只知道行动的某个部分。警方必须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审问,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警方的审讯追问下,其中一个嫌疑犯终于供出了阿比利奥·迪尼斯的关押地点。警方如获珍宝,破案心切,随即,由一个嫌疑犯带领,警方立即迅速地前往那个住宅。 他们计划等待更多支援,然后将绑匪一网打尽。出乎意料的是,两名绑匪手持冲锋枪冲了出来,与警方猛烈交火。 但是同去的只有两名警察,警方势单力薄,只得放弃?有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警方失去了先发制人的优势。在力量不均衡的对峙中,他们只好要求更多的支援,其他警察?地待命。 四、媒体追踪(1) 不久,200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包围了整座房子,由于情况突变,?本计划好的突袭变成了双方紧张的对峙。面对警方的重重包围,气急败坏的绑匪把阿比利奥·迪尼斯带到窗前,威胁说不得到赎金的话,他们将会杀掉他。 考虑到人质随时有可能遭遇歹徒的疯狂报复,出于安全考虑,警方希望能避免一场血战。他们劝说绑匪用纸条与他们传递消息,但谈判结果并不理想。 绑匪们要求把3000万美元放在一辆装甲车里,还要有一架飞机能把所有人带往国外。他们写出这些要求,还说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但是,警方坚决不同意里面的任何一项要求。因为这样的话,无疑于警方向绑匪让步和屈服。 迪尼斯的家人慢慢开始绝望,他们觉得警方不能让他安全地回来,怀疑和沮丧的情绪持续笼罩在家人心头,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僵局一直持续到晚上。 警方安排战略小组在房子周围不停地活动,以此对恐怖分子造成压力。绑匪要求终止谈判,但警方不愿给他们′息的机会,希望能借此消耗他们的体力和意志力。 现场情况非常复杂,警方需要很多人手,需要狙击队员,军事警察,以及负责解决暴力冲突的专门人员。这种局面随时都可能失去控制,警方应该做好应急的准备。 警方决定切断电源,这是一次冒险,没人知道绑匪会做出什么反应。他们可能会放弃抵抗,也可能会在情急之下杀死人质。但时间已?不多,警方决定放手一搏。 巴西富商阿比利奥·迪尼斯被一个世界性的恐怖组织绑架。警方逮捕了一些同谋,从他们口中得知迪尼斯所在的位置,随后包围了圣保罗市的一栋住宅。第一晚的对峙过去了,依然无人投降。 这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上午,绑架者要求通知媒体后,无数记者蜂拥而至。记者伊莎贝尔·文é特也在其中。 第9章 她说:“当时的情形相当紧张,警方和那些在房子里的绑匪周旋了一夜,他们威胁说要杀死迪尼斯或者自杀。” 令人感到巧合的是,同一天,也是巴西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当时正值巴西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全民投票的总统大选。但巴西超市业巨头阿比利奥·迪尼斯被绑架的消息让大选黯然失色。这简直可以成为该国新闻界一个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 绑架与大选的消息同时传出,人们的关注焦点投向了气氛紧张、扣人心弦的绑架案现场直播的屏幕。 警方与绑匪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绑匪要求和一些大使谈话,警方于是请来了圣保罗地区的主教从中调解。期望能用和平手段平息对峙的圣保罗市主教是一位知名的人权维护者,他为人谦和,在人们心目中德高望重,被请来在警方和绑匪之间传递信息非常适合。 此时,阿比利奥·迪尼斯的家人正从电视里观看这一切,为了能让亲人平安归来,他们愿意答应绑匪的一切要求,付出什么代价都不会吝惜。 在警方看来,他们坚决不能向恐怖分子做出让步。这有损警察的职业尊严,还会助长更多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甚至会影响公众对警察的信任,警方决定坚持下去。 气氛愈发紧张,在外面的人都不知道迪尼斯的命运如何。屋内的绑匪们也渐渐失去了耐心。几小时过去了,还没有回音。人们都担心情况不妙,只能焦急地等待着,迪尼斯的命运牵动着全国观看这一现场?面的电视观众们的心,报纸、广播等各大媒体相继进行最新报道,这起绑架案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 终于,在绑架案发生六天之后,又?过了36小时的漫长对峙,筋疲力尽的十名绑匪终于弃械投降,宣布他们要走出房间。两名加拿大人,26岁的大卫·斯宾塞和30岁的克里斯丁·à芒特首先走了出来,这对年轻的男女长相俊秀,衣着整洁,他们双手空空,举过头顶,打开门缓步走出。人们看到他们的第一眼很难把他们与绑匪两字联系起来,但是,他们却是货真价实的恐怖分子。 当绑架者宣布投降的时候,大选也在同时进行。因此,当那一天快结束的时候,人们可以同时在电视上看到10个绑架犯投降的情景和大选的结果。但绑架案太扣人心弦,以至于大选的一切都显得不太重要了。 在现场,警察们荷枪实弹,枪口对着公寓大门,不敢有丝毫松懈,眼也不眨地盯着绑匪们一个个举起双手缓缓出公寓。余下的8名都是à美籍绑匪,他们相继走出房间。没有迪尼斯的消息,人们看不到他的身影出现,纷纷开始担心他已?遭遇不测,警方决定立即搜查现场,展开营救行动。 在阿比利奥·迪尼斯营救现场,新闻媒体的镜头寸步不离地跟随训练有素的巴西警方进入屋内,寻找迪尼斯,整个国家都屏住了呼吸。 警方小心翼翼地潜入住宅进行搜索。最后,在地下室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小屋,里面一片漆黑,也没有任何响动。打开门后,他们发现了阿比利奥·迪尼斯,他还活着。被发现时,他已?有点神志不清了,身体非常虚弱的他,根本分不清白天黑夜。 四、媒体追踪(2) 在整个巴西,成千上万的人在屏幕前紧张地观看着现场直播。?过6天的禁闭,幸运的阿比利奥·迪尼斯终于重获自由。神?紧绷了数十个小时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阿比利奥·迪尼斯的家人闻讯也喜极而泣。 被10名歹徒绑架6天的巴西富商阿比利奥·迪尼斯最终被警方营救,脱离了危险。在巴西的新闻界,这一新闻成了轰动一时的头条,巴西警方英勇及时的营救行动也为他们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人们对警方的破案速度和过程大多是肯定和赞扬的,警方并没有陶醉在赞扬和掌声中。 他们立即着手在住宅里搜查取证。那间小屋宽1.5米,长3米,有一个台灯,一张小床和一个移动式厕所。绑匪从外面控制着灯光、声音和受害者的行动。他们都很专业,但究竟?才是他们的幕后主谋?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警方对刚被逮捕的绑匪进行了审问。他们发现,所谓的人权主义者,加拿大人大卫·斯宾塞用化名租下了这所住宅。 但是斯宾塞和克里斯丁·à芒特都坚持说自己根本不知道迪尼斯被关在他们家里。警方在他们的住处发现了更多的证据:各种各样的化名,伪造文件及护照,这些都证明他们是披着人权工作者外衣的犯罪分子。尽管如此,à芒特和斯宾塞还是用人权主义的名义发誓自己与这宗绑架案毫无关联。 五、真相大白(1) 实际上,这两个加拿大人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这项计划。他们租了一辆小货车,对迪尼斯进行拦截,然后再把他带到事先租好的一栋房子里关押起来,他们是这次行动的主要角色。 1990年,克里斯丁·à芒特和大卫·斯宾塞被判有期徒刑28年。但他们依然声称自己是清白的,尽管警方对他们策划绑架案的真实目的心存疑惑,但却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3年后,在3600英里之遥的尼加à瓜,一间修车厂发生了三次剧烈的爆炸。国际刑警从中发现了更多à芒特和斯宾塞与恐怖分子有联系的证据,也才揭开了这起绑架案的真正谜底。 两件表面上没有任何关系的案件被国际刑警联系在了一起。一件是发生在1993年尼加à瓜首都马那瓜市的修车厂爆炸案,警方由此发现了一个藏满武器的地下掩体,从中发现了恐怖分子为获取恐怖活动资金,准备绑架多名富商(其中包括巴西富豪阿比利奥·迪尼斯)的大量详细资料。另一件则是1989年在巴西圣保罗一帮恐怖分子对巴西富豪阿比利奥·迪尼斯的绑架案。在紧张的对峙后,绑匪终于宣布投降,但绑架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还未确定。 将爆炸案与迪尼斯绑架案联系起来的是一些关于à芒特和斯宾塞的个人资料。地下掩体中的文件里有两人的伪造驾驶执照、护照,以及一切掩护他们行动的东西。 虽然这两人始终不肯承认他们是绑架案的元凶,但警方认为,这些东西足够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与3年前的巴西绑架案密不可分,他们策划和实施了这场绑架。 巴西警方调查员尼尔é·吉马良斯认为,地下掩体中所发现的资料使克里斯丁·à芒特和大卫·斯宾塞的罪名更加确凿。 他们声称那次绑架是对人权的提倡,警方觉得不可理喻。因为事实上,他们就是一帮剥夺他人自由的亡命之徒。这一点从他们娴熟的作案手法和超强的心理素质可见端倪,同时警方对他们绑架的意图也感到不可思议。 具有丰富侦破?验的国际刑警罗梅乌·图马认为:“à芒特和斯宾塞确实在绑架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后来爆炸案中发现的那些伪造的文件,加拿大人的美国护照,伪造的签名,都表明了他们与犯罪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在,国际刑警把注意力集中到粉碎恐怖分子的预谋上面来。依靠在爆炸案中得到的信息,他们开始对余下的成员进行追击。 对于警方来说,这起爆炸案的最大发现就是:这些分布在各国的恐怖组织,事实上已?开始把他们的资金、武力,以及其他一切资源联合起来进行恐怖行动了。 如果不是c4炸药和其他东西混合引发了爆炸,国际刑警也许永远都无法将这帮恐怖分子绳之以法。这次爆炸,为警方提供了事实的真相,使他们对几年前的绑架案的动机看得一清二楚,也因此顺藤摸瓜地查出其他犯罪分子,制止下一个罪恶行径的发生。 根据各种线索,警方逮捕了6个人,包括当晚在修车厂把风的恐怖分子。1995年,他们都被证明犯有不同程度的罪行,从损坏财产到伪造文件等等。另外两人,包括修车厂厂主欧塞比奥·阿扎卢司,在逃往古巴的途中被警方捉住,他们被控犯有威胁国家安全等罪行。 在巴西服刑10年后,à芒特和斯宾塞被转往加拿大的一个监狱,但两人竟然在10周后被释放了。 由于各种?因,国际执法机关几乎很难对恐怖组织的活动有所察觉,但1993年的尼加à瓜爆炸案为人们提供了详细的研究资料,证实了恐怖组织行动的专业性。因此,国际执法机关需要时刻提高警惕,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人们了解到:这些恐怖组织里面包括很多专业人士,如技术人员、建筑师等等,他们在一起制造掩体,系统地学习如何进行绑架以及其他犯罪活动。在尼加à瓜找到的那些文件还表明,他们?常会召开一些研究行动策略的小型会议。 这些发现会使人们不寒而栗:为了一定的政治、宗教、民族?因,训练有素、作风大胆的恐怖分子们,究竟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行恐怖活动是人们所无法预知的,邪教徒在东京地铁放置沙林的事件、“9·11”事件的发生,许多无辜群众的死亡和受伤,加深了人们对恐怖活动的恐惧,也令人们愈发感受到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可怕,更加渴望和平和安全的社会秩序。 新世纪,恐怖主义已?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地区已?在反恐问题上结成了联盟,他们组织警察和军队几度联手进行反恐演习,致力维护地区安全。在联合国,反恐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被多国代表一致重视。 而国际刑警时刻严阵以待,那些铤而走险的歹徒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现任议员,巴西国际刑警罗梅乌·图马认为应该把反恐行动放在一切事务的首位,国际刑警必须尽一切可能地发挥重要作用。 第10章 他说:“我认为,国际刑警的存在能够促使警方改进工作方法,减少绑架案及其他案件的发生。在‘9·11’事件之后,全世界一致反恐,国际刑警组织也会因此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反恐的中坚力量。” 五、真相大白(2) 历史告诉我们,恐怖分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国家,世界反恐行动将会继续下去。而在面对这些危机和犯罪时,国际刑警必将发挥最大的能量以维护世界每一个地区和角落的安全稳定。 第三章打蛇打七寸 打蛇打七寸 美丽的泰国海滨,风景迷人、游人如织,但就在这胜似人间天堂的地方,却发生了游客暴尸荒野的案件,死者都是西方人,先被注入烈性毒药,然后私人财物被洗劫一空。这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和不安。泰国警方在国际刑警组织的支持参与下,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行动,试图在短时间内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但是,让警方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阴谋。犯罪团伙不仅心狠手辣,而且诡计多端。他们一次次地逃脱了警方对他们的追击和制裁。 但是,在国际刑警组织的严密监控下,这群凶残的罪犯还是露出了破绽。他们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作案时被当地警方发现,并受到严密跟踪。随即,国际刑警组织立即行动,调取大量的档案资料,终于将犯罪嫌疑人给锁定。随着调查一步步地深入,一幕幕的罪恶让警方感到震惊。他们终于在20年后将杀人恶魔绳之以法。 一、无名尸体(1) 风光旖旎的帕塔亚小镇位于泰国中部,素有泰国“里维埃à”的美称,70年代前后,每年会有许多西方游客慕名而来,那碧波荡漾的海水和金黄色的沙滩散发着的慵懒气息以及神秘的异国情调使休闲度假的人们流连忘返。这些出手大方、富有情趣的西方游客们很受镇上商人的欢o,到了夜晚,热闹的街上总有许多来来往往的客人,黎明时分,小镇才慢慢归于寂静。 一个宁静的清晨,渔民们像往常一样驾艇出海。一个年轻的渔民发现,在不远的蓝色海面上有些异样的东西漂浮着,那漂浮物看上去颇为奇怪。他很好奇,决定靠近去看看究竟是什么。 渔民迅速将小艇驶过去,然而眼前的一幕却让他大吃一惊,一股寒意从脚下升起:?来漂浮在水面上的异物竟然是一具女尸。这可怕的情景使他不敢再看下去,他想到了报案。 泰国皇家警察局刚刚上班,警察办公室里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不久,警车飞速驶向这片出事的海滩。迅速赶到的警察们封锁了现场,女验尸官仔细地检查了这具女尸,向渔民询问有关的情况。 “你在哪里发现的尸体?”女验尸官询问发现尸体的渔民。 “在那个水域的海面上,我看到她的尸体漂浮在那里。”脸色发白的渔民惊魂未定,手指向远处的海面。 死者是一个年轻的西方女性,由于鉴定结果和现场迹象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女验尸官初步判断这名女子极有可能是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的。只是,死者的身份无法得到确认。 法医采集了这名女子的指纹,并对尸体进行了仔细检查。毒理学化验结果表明,死者体内含有大量的酒精和大麻。这表明死者生前喝过许多酒或吸过毒,在游泳时眩晕昏迷导致溺水而死。 女验尸官根据在职业生涯中曾?遇到好几起类似事故的?验推断,死者应是一名在帕塔亚附近水域不幸遇难的西方女游客,也许是喝醉之后意外落水身亡。 “这里有外国旅客失踪吗?”在附近的旅店,年轻的警察逐个询问旅店职员。 “我没见过这名女子。”职员总是千篇一律回答。 没人认识这名女子,小镇上每天来来去去的外国游客太多了。女尸的身份成了一个谜,她的国籍、姓名无人知晓,好像这个人根本就不曾存在过。最初大家还议论这件不幸的事,两个月过去了,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个溺水的女游客。惬意的生活还在照旧,游客们络绎不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镇很快又面对不平静的一天。 一名工人轻松地吹着口哨驾驶卡车?过帕塔亚附近的同一片海滩,他注意到草丛里有些异样。好奇的司机停车下来走过去察看,拨开草丛,他倒吸一口凉气,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可怕的景象:一具西方女子的尸体蜷伏在草地上,衣衫上沾满了斑斑血迹,生前似乎?历过痛苦和挣扎。 泰国皇家警察局再次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一名中年警官拿起电话,“这里是警察局。什么?一具女尸?在哪里?”他拿起笔,飞快地记下电话内容。 警察们迅速赶到现场。 “她是被人谋杀的。”一名戴眼镜的警察在周围仔细察看后作出结论。警察详细勘察现场后,得出了初步判断。 警察仔细搜查了这个地带,但是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女尸身上没有身份证明,也没有钱包和有护照。这名年轻女子可能只是到海外旅游的西方国家女学生,但却无法知道她的姓名和身份。 中年记者阿兰·道é在当地报纸上报道了这两起死亡事件。人们对这一新闻的议论使迷人的帕塔亚笼罩了一片阴影。 此时的警方并未将这名女子与上一位受害者联系起来,一起普通的谋杀案不会引起警方特别的关注,多数人没有想到两者会有不可思议的纠葛。 但两起接踵而来的事件却引起了一位国际刑警索姆弗尔·苏赛麦的注意,他产生了怀疑。索姆弗尔·苏赛麦是泰国警察局的中校,也是国际刑警组织泰国分部的负责人。作为一位职业嗅觉敏锐、破案?验丰富的国际刑警,他关注的不是两起事件的相似点——而是不同之处。 “两名女子都是在海滩附近被发现的,但是尸体的状况不同。警察局的报告表明,第二位死者是被人故意溺死的。” 索姆弗尔·苏赛麦说完,陷入了沉思。这个发现令他对第一位女子的死因产生了怀疑。她可能也不是死于意外。这样发展下去,也许还会有一系列女子惨遭毒手。 坐在警察局办公室宽大的座椅上,索姆弗尔·苏赛麦想到这里不禁感到一阵寒意,直觉告诉自己,这种担心并非多余,而且很有可能会应验。 泰国警方遇到了难题。他们发现了尸体,但是找不到任何线索来证实死者的身份。他们必须对两名女子的死因展开调查,但关键的步骤是:确认死者的身份。对这两名遇难女子的身份确认是破案的关键环节。 医院停尸房将死者的照片刊登在《曼谷邮报》上。考虑到数万名东南亚人在一大早就会读到这份英文报纸,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前来提供死者身份的线索,警方猜想。 一、无名尸体(2) 警方希望能有人提供与死者相关的信息,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停尸房里两位年轻西方女子的身份依旧是一个谜。 “泰国吸引了不少青年人。他们觉得与本国的文化相比,泰国更加有历史厚重感。他们喜欢这里的一切。”中年记者阿兰·道é深谙年轻的西方游客偏爱泰国的?因。素有泰国“里维埃à”美称的帕塔亚深受西方游客们的喜爱,奇#書*網收集整理年轻人喜欢来这个安全而富有异国情调的小镇游乐。但是没有人想到,这是一个杀手肆虐的地方,昔日美丽的小镇弥漫着诡异的气息。 就在帕塔亚的村民们发现第二具女尸后仅两天,还笼罩在阴影下的当地人惊讶而又恐惧地得知,这一地区居然又发现了两具尸体,现场惨不忍睹。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死者是一男一女。与以往相同的是,两名死者也是西方人,也是被谋杀的。 现场的种种迹象表明:凶手企图焚尸灭迹,两名死者的面部已?被烧焦。检查发现,这名女子被硬物袭击过;而这名男子遭受过毒打,他被凶手扼住脖子直到无法呼吸。凶手非常残酷,也非常狡猾,受害者的面目全非使受害者身份很难确认,给破案造成了很大障°。 “他俩是被活活烧死的。”验尸官在两名死者的气管里都发现了煤烟,他以肯定的语气告诉警察同事。 “这是非常恐怖、极不人道的谋杀行为。实施这种罪行的凶手在本质上就相当凶残。”一向冷静的国际刑警索姆弗尔·苏赛麦心中升起一股愤慨之情,预感得到证实并不能带给他半点喜悦。四人被害,却没有一点破案线索,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这两具尸体被发现时还在燃烧。这种作案手法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目睹了现场惨状,记者阿兰·道é心有余悸地说道。 警方进行了仔细搜索,希望能够找到证明死者身份的物件或线索。但是,他们只发现了女死者衣服上的一个商标,上面写着“荷兰制造”。这是被害者留下的唯一线索,却很难成为案件的突破口——凶残狡猾的凶手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泰国警方已?发现了4具西方人的尸体,但是没有任何破案线索,破获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 在“泰国之旅”中,有一条颇受青年人青睐的线路就始于帕塔亚。这条线路穿越泰国、印度以及尼泊尔三国的边界。游客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东方的哲学思想,还可以弄到现成的大麻和酒精。然而,这样的宽松气氛只是一种安全的假象。 “这种假象极有可能让游客成为投机分子的猎物。”记者阿兰·道é对游客们没有警惕感到担心。因为在纵情玩乐的游客当中,潜伏着一个毫无怜悯之心的杀手——他既没有任何动机,也没有任何限制。 警方依照刑侦线索重新绘制了最近两名死者的外貌。遇害的三名女子及一名男子年龄都在18到25岁之间。 第11章 警方希望这条消息能在游客间传播开来,希望某位游客曾?接触过其中的受害者,比较熟悉他们而且能够提供相关的线索。但是,凶手的行动比消息的传播速度更快?? 二、曼谷“商人”(1) 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魅力不仅仅存在于泰国,邻国印度、尼泊尔美丽的风光、含蓄独特的民族文化也同样吸引了不少的西方游客。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与泰国帕塔亚相距1400英里,尽管此时帕塔亚刚刚发生的惨剧消息还没有传播到这里,在加德满都却很快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两个天真顽皮的尼泊尔小男孩伽纳什·kc和同伴没有去学校上课,他们约好要到加德满都城外去轻松一下。在空气清新、行人稀少的郊区,远离父母和学校的管教约束,兴高采烈的孩子们释放活泼好动的天性,在草地上和树林中尽情地嬉笑和你追我赶着,累得实在跑不动了,两人终于在草地上坐了下来。 “那是什么?”小男孩伽纳什·kc突然发现不远处的草丛中似乎有点不太对劲,他感到心中一丝不安,紧张地对同伴说。 “在哪里?我看不清楚。”同伴顺着伽纳什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我猜想那一定是只迷路的小动物。”伽纳什心中忐忑不安起来。 “不如我们过去看看。”好奇的同伴站了起来。有种不祥预感的伽纳什跟随同伴走了过去,走得越近越感到一阵心慌,于是他放慢了脚步。 眼前看到的悲惨一幕让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倒吸一口凉气,也在他们脑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因为映入眼中的居然是两具全身赤裸、面目全非的尸体,尸体的面部已?被烧毁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尸首。死者是一名外国人,浑身一丝不挂。尸体已?被烧毁了。我当时真的非常害怕,非常恐惧。”伽纳什这样描述。目睹这一惨状,伽纳什和同伴惊呆了。孩子们几乎无法呼吸,也不知怎样挪动自己的脚步。 许久,两个受到惊吓而脸色苍白的孩子才回过神,他们跌跌撞撞地跑向路边的电话亭。 接到报案电话,加德满都警察局随即赶到了现场。为了保护现场,警方送走了两名心有余悸的小男孩。但是,他们来不及让孩子们回避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可怕场景。 对于调查人员来说,当时的场景让他们也永远无法忘却——两具一丝不挂的尸体有着严重烧毁的痕迹,女子胸部受伤,而男子的颈部受伤。两具尸首都面目全非,很难提供有用的信息。罪犯不仅是心狠手辣的歹徒,而且十分狡猾,在现场并没有留下杀人的痕迹,给破案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我们到达现场时,发现两具尸体全身赤裸,面部已?被烧毁了。我们无从知晓是什么人干的。”仔细勘察了现场后,加德满都的侦探比什瓦·à尔·雪瑞塔陷入沉思中。他旋即着手对这两起谋杀案展开了调查。尽管尼泊尔和泰国都刚刚加入了国际刑警组织,两国相继发现了六具西方人的尸体,但是两国之间一些基本的交流当时并没有让尼泊尔警方意识到,有一名杀手在逃。 尼泊尔警方猜测这两位无名死者是同行的旅客,热爱尼泊尔文化的西方冒险者。因为到了加德满都,他们一定会去旅游者心中的圣地麦加——约恩琴·托尔大街,也就是“奇异街”。 由此,调查人员决定从旅店以及汽车旅馆着手展开调查。 一家旅馆的职员想起来,有一对客人好几天都不曾露面了。他们的姓名是:皮埃尔·博蒙特和瓦内萨·威尔逊。 警方在房间里找到了两位死者的大部分财物,但是没有发现他们的护照。而比什瓦·à尔·雪瑞塔发现,在房间里找到的一个日记本给破案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日记里面提到了一个名字叫做阿莱恩·高蒂尔的人,这个人来自曼谷。 就在警方仔细地搜查房间每个角落的时候,隔壁的房客也走过来配合警方的调查。 “发生了什么事?”一位中年男房客向警方不解地问道。 “你们认识这两人吗?”中年警官询问。 “是的。”一位年轻的女房客回答。 “能向我们提供一些关于他们的情况吗?比如曾?和什么人来往?提到过什么人?他们是否提到过要去哪里?” “警官先生,他们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暂时还无法确定他们是否遇到意外,能谈些有关他们的东西吗?” 房客们竭力回忆着两名游客的生活细节和来往的客人模样,向警方提供自己所知道的情况。 “我记得好象曾?见到过瓦内萨·威尔逊和一位客人在一起,那名客人说他是来自一个曼谷的商人,是做珠宝生意的。”其中一名房客提供的这条线索让警官们眼前一亮。这个曼谷商人与前面发现的日记中提到的来自曼谷的阿莱恩·高蒂尔会有什么联系吗?两名警官对视了一眼,在他们看来这个曼谷商人与这宗案子似乎有着某种瓜葛,尽管目前还无法确定,但至少是一条有价值的破案线索。 “请跟我来。能否告诉我们这是不是皮埃尔·博蒙特和瓦内萨·威尔逊。”警方把两位房客带到停尸房。 “没错,就是他们。警官先生。是?杀害了他们,这真是太可怕了。”两名房客对两具尸体仔细辨认后肯定地确认,两名死者正是皮埃尔·博蒙特和瓦内萨·威尔逊。 二、曼谷“商人”(2) 随着一具具尸体在泰国和尼泊尔相继被发现,死亡人数已?上升到6人,但是,两个国家的警方相互之间仍然没有交流任何相关信息。因此,国际刑警组织对制止这宗惨无人道的连环凶杀案没有展开任何行动,而凶手是??人在哪里?这一切都没有人能回答。 警方注意到,在遇害女子瓦内萨·威尔逊日记中提到过一个曼谷商人,房客目睹瓦内萨·威尔逊曾接触过一个名叫阿莱恩·高蒂尔的曼谷珠宝商,这两者是否同一个人?此人会不会与案件有直接联系呢?此人会不会就是杀害两人的凶手? 警方分析这两条线索的共同之处在于被害人与这个神秘的曼谷“商人”生前有过接触。虽然无法肯定这个人就是凶手,但揭开这个人的真实身份也许会成为破案的突破口,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神秘的曼谷“商人”身上。警方在加德满都全城展开调查,寻找更多的线索。 警方的判断是准确的,因为接下来的调查让他们发现,这个化名阿莱恩·高蒂尔的曼谷“商人”正是这几宗谋杀案的元凶——他制造了数起跨国杀人案,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并且十分狡猾。 在远东相隔1400英里的泰国和尼泊尔,警方发现了6名遇害情形相似的西方年轻人。国际刑警组织正在因索布哈吉在泰国犯下的罪行而追捕他。泰国及尼泊尔警方都在积极追查,但是却不知道双方追查的是同一名凶手——查尔斯·索布哈吉。 三、百变狂魔(1) 正当警方在加德满都全城展开天罗地网般调查的时候,一家旅店的职员记起,有位旅客的外形正好与警方描述的所谓阿莱恩·高蒂尔的特征相符,但是他并不是以阿莱恩·高蒂尔这个名字登记的。此人名叫卡尔·加塞尔,他自称是荷兰人。这位职员还记得,这位加塞尔当时驾驶的是一辆白色小车。 这对侦破面临重重困难的警方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警方看来,无论这个自称名叫卡尔·加塞尔的人是否正是阿莱恩·高蒂尔,名字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也许这些都只是化名,关键是要找到这个人,因为他具有重大的杀人嫌疑。获悉了他的这些信息,警方感到与案情真相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近。警方依照获得的这些少量信息,立即展开了追踪。他们在加德满都全城范围内进行了大搜索,设立重重关卡,拦截了数十辆小车,还询问了当地的居民。这个搜索行动开始后不久,一个可疑人物就出现在警察面前。 一天下午,一辆白色小车在公路上驶过,距离关卡越来越近时,它进入了警员的视线。一名警员发现这辆车与那位职员描述的白色小车的特征吻合,他果断地伸手拦截住了这辆小车。 小车缓缓停下来,车里坐着一男一女。坐在司机座位上的是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副驾驶位置上坐着一名30多岁的女性。看到警察出现在车前,车内两人并没有露出惊慌的神情,表情看上去很平静。 “我是荷兰人,这是我的护照。”这个中年男子从衣袋中从容地拿出护照,递给警察,护照上的名字正是卡尔·加塞尔,而坐在他身边的这名女性则是他的妻子——艾达·博施。警察们眼睛一亮。 这辆车和这个自称卡尔·加塞尔的中年男子让他们确信找到了目标,警方取消了搜索,将这对夫妇押送到警察局总部接受问讯。自称是卡尔·加塞尔的中年男子坚持说自己的身份是一名学者,而他的妻子则是荷兰一名电视演员。 “你认识这位女士吗?”警察拿出遇害女子瓦内萨·威尔逊的照片询问他。 “哦不,我从来没有见过照片上这位女士。”卡尔·加塞尔坚决否认自己见过这名遇害者。 “请你再仔细回忆一下,以前确实没有见过她吗?”警方没有放弃追问。 “是的,确实没有。”他一口咬定没有见过。 警方通知了目击者——曾见到瓦内萨·威尔逊和名叫阿莱恩·高蒂尔的曼谷珠宝商在一起的那位女房客前来辨认。 “麻烦你认真辨认一下,他是不是那个和瓦内萨·威尔逊在一起的阿莱恩·高蒂尔?”警察指着卡尔·加塞尔对女房客问道。 “让我仔细看看,我不知道能不能记起来这个人的样子。” 第12章 “可以告诉我们是他吗?女士?” 女房客努力地辨识了好一会儿,却始终无法肯定,“我确实记不太清楚了,不能肯定是不是这个人。”她拿不准此男子是否就是曾与自己的朋友呆在一起的珠宝商,只好沮丧地回答。 “谢谢您的配合,女士。” “哦,我很抱歉没能帮上什么忙。”目击者离开了警局。 在尼泊尔,人们对待外国友人或是客人都相当客气。由于目击者无法证实此人系嫌犯,也没有发现车上、证件上有什么明显的破绽,加上此人言谈举止没有丝毫紧张情绪,所以,警方没有把这名男子列为嫌疑犯,随后放走了这对夫妇。就这样,所谓的卡尔·加塞尔和他的妻子返回了旅店。 假身份往往会给调查带来极大的困难。犯罪分子可以复制档案材料,而伪造的材料足能以假乱真。警方此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放走的正是擅长伪造各种假身份的真凶查尔斯·索布哈吉,他有这样一个特征:人们想找的并非他本人。如果他想以假身份出现,会先行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所以,他常常变身,以各种身份出现时,模仿得非常逼真,令警察们也很难识别。 调查人员?常与犯罪分子擦肩而过,但结果往往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逃走,就是因为这些人变了身份,或者因为调查人员的行动晚了一步。谜底揭开时,警察只能感到很无奈。放走这对夫妇不久,警察们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 几天后,加德满都的一位警员接到目击者的报告,说在发现尸体的地方看到过一辆白色小车。“我记得车牌号??”一位中年妇女对警察肯定地说。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目击者居然记下了白色小车的车牌号,而且号码与卡尔·加塞尔的车牌号一致。 随后,警方获得了极有说服力的证据。他们找到了受害者皮埃尔·博蒙特两张更改地址的通知单。这两张通知单上的签名并不相符。 一位笔迹鉴定专家认为第二张上的签名很像卡尔·加塞尔的笔迹。通知单上的日期是12月24日,可是就在那天,皮埃尔·博蒙特的尸体被送进了验尸官的办公室。这一切看起来是个巧妙的?局。 “我们疏忽了。这个加塞尔真是个狡猾的家伙。” 三、百变狂魔(2) “的确如此,他确实是老奸巨猾。” “长官,我们是否应该马上逮捕他?” “是的,请立即颁发缉捕令。” 警方推断,所谓的加塞尔曾?离开过尼泊尔,然后又用死者的护照重新入境。可以肯定,那位冷静沉着的教授事实上是一位无情而又工于算计的?子。真相大白,警方现在认为所谓的加塞尔应该为这起案件负责,他决定立刻缉捕他。 几辆警车风驰电掣般驶向两人登记的住处,但是一切都太晚了。狡猾的加塞尔和艾达·博施已?逃之夭夭。 加德满都的侦探比什瓦·à尔·雪瑞塔仔细搜索了两个人的房间,房间里堆满了衣物。档案资料也散得到处都是,其中包括护照以及汽油,还发现了一些篡改护照的工具。这一切都表明警方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加塞尔是个擅长伪造假护照的高手。 发现这些证据之后,警方确信凶手已?溜之大吉了。警方不清楚到哪里才能找到凶犯,为了抓到凶犯,他们决定求助于国际刑警组织。几个月后,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被转到了国际刑警组织。 由于通讯还不便捷,要等上两天才能接通尼泊尔的电话,等到警方当局真正着手案件调查时,已?过去很长时间了。此时,凶犯早就不知去向了。 四、柳暗花明(1) 在泰国曼谷,警方依然没有找到嫌疑犯,而且尚未确认4名遇害西方游客的身份。国际刑警组织的负责人索姆弗尔·苏赛麦加紧搜索线索。他感到几名外国人遭到谋杀是极不寻常的案件。因为通常说来,外国人来到泰国都是为了休闲,不会做什么坏事或是违法的事。由于以前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他和同事怀疑:凶手可能是泰国人。 为了找到破案线索,泰国警方仍在尽力确认死者的身份,就在此时,设在曼谷的荷兰大使馆接到了一条重要线索。赫尔曼·科尼朋伯格是荷兰大使馆里职位最低的外交官,一天,他在外交邮袋里收到一封信,上面说一对来泰国旅游的荷兰夫妇失踪了。这对荷兰夫妇的家人很是担心,因为在过去的6个星期里,他们一直没有收到夫妇俩的任何音信——而他们两个本来是非常热衷于写信的人。身在异乡,他们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无奈之下,远在荷兰的家人只好写信向荷兰驻泰国的使馆求助,希望得到他们平安的消息。 28岁的荷兰外交官科尼朋伯格无法想象这对夫妇姓名的重要性:他俩正是卡尔·加塞尔和艾达·博施。这对失踪夫妇的亲属只有惟一的线索,那就是他俩在最后一封信里,提及自己在曼谷结交了一位非常精明的朋友,此人是法国珠宝商,曾?帮助艾达和卡尔购买价值昂贵的宝石。他们感到这位法国人特别热情,他曾邀请夫妇俩一起用餐,还带他们去过自己的公寓。 不过,夫妇二人在信中说他们并不是特别确信这位珠宝商的真诚是否发自内心,因为下意识里觉得这个法国珠宝商可能怀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这封信之后,夫妇俩再也没往家里寄过信。 科尼朋伯格感到此事颇为蹊跷,他觉得他们家人的忧虑不无道理。科尼朋伯格立即与泰国当局取得联系,向他们告知了艾达·博施以及卡尔·加塞尔的姓名,但是泰国警方对这对夫妇的情况一无所知。科尼朋伯格只好想方设法去寻找认识珠宝商的人,他将这个消息告诉自己在泰国的朋友们,委托他们提供有用的线索。 有一天,科尼朋伯格从一个澳大利亚领事朋友那里得知,一对年轻的澳大利亚夫妇在旅游的时候,曾被一名法国珠宝商麻醉,并遭到了抢劫。科尼朋伯格打听到了这对夫妇的住址,并且发现那位珠宝商名叫阿莱恩·高蒂尔,但是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信息了。要想在拥有450万人口的城市里寻找这个名叫阿莱恩·高蒂尔的人,就如同在大海里捞针,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事情似乎陷入僵局的时候,情况却有了转机。一个偶然的机会,科尼朋伯格得知有一位女子认识这位嫌疑人。得知这一消息,他喜出望外,他决心追查到底直至水落石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科尼朋伯格约到了那名女子——而这位名叫纳丁·吉尔斯的女子后来成为帮助破案的关键人物,因为她和那个名叫阿莱恩·高蒂尔的法国珠宝商住在同一幢公寓里。 “你好。谢谢你来见我。能告诉我一些关于阿莱恩·高蒂尔的事情吗?”科尼朋伯格主动询问纳丁。 “他说他叫阿莱恩·高蒂尔,妻子名叫玛丽·勒克莱尔。几个月前,我结识了玛丽·勒克莱尔,她是一个法籍加拿大人,她是和丈夫阿莱恩·高蒂尔一起搬到这幢公寓的。”纳丁·吉尔斯向外交官科尼朋伯格讲述起这个非同寻常的故事和自己的神秘邻居。 “玛丽告诉我,高蒂尔是一个占有欲极强的男人,如果自己离开他,可能会遭到他的毒手。”纳丁回忆说。纳丁听到这些感到不可思议,可是当她进一步表示关切时,玛丽又声称自己只是在开玩笑。可纳丁很快发觉其实不然,因为她在这对邻居身上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 “你都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 “高蒂尔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人物。”纳丁·吉尔斯这样对科尼朋伯格说。“他这人很有魅力,?常将外国人引诱到自己的房间。一位患病的游客跟高蒂尔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纳丁·吉尔斯还发现,人们似乎能从阿莱恩·高蒂尔的房间里蒸发掉。他们会突然出去旅游,然后就一去不返,可是他们的珠宝、皮包、护照都留在了高蒂尔那儿。纳丁感到此事颇为蹊跷,她便开始处处留心,以防有什么不测发生。 纳丁很快得知阿莱恩·高蒂尔有两名忠实的帮凶。其中,艾简·考德哈里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胆寒。“考德哈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杀手,他以向人展示自己的屠刀为荣。”听完纳丁的描述,科尼朋伯格感到他是个十分可怕的危险人物,而玛丽·勒克莱尔的手段更加阴险。这个女人对制药法异常精通。她会给瞅准的目标注射药物。她是三个人当中的“施毒者”。 纳丁告诉科尼朋伯格一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纳丁见过失踪的荷兰夫妇——卡尔·加塞尔和艾达·博施。这对夫妇在向阿莱恩·高蒂尔购买珠宝时,突然之间就病倒了。不久之后,阿莱恩·高蒂尔和艾简·考德哈里就除掉了这对患病的夫妻。 四、柳暗花明(2) 随后,高蒂尔的一位客人让纳丁看了“曼谷邮报”上的一张照片。从那份报纸上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两人都被非常残忍地杀害了。死者身上的衣物表明,他们正是那对荷兰夫妇。 照片上是一对在帕塔亚郊外发现的面部烧焦的夫妇——纳丁现在确信他们正是卡尔·加塞尔和艾达·博施。 她觉得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危险邻居。 趁着高蒂尔和两位帮凶去尼泊尔的时机,纳丁潜进了他们家里。在一个保险箱中,她发现了日记本、护照、和珠宝。在旁边的一个旅行箱里,她还看到了注射器和药物,以及那位颇有魅力的主人阿莱恩·高蒂尔谋害他的客人、窃取他人身份时所需的一切器具。 因为担心自己也面临危险,纳丁想办法联系了使馆的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又与科尼朋伯格取得联系,他们同意为纳丁安排安全的去处。 第13章 纳丁从高蒂尔的寓所里拿走了艾达·博施的日记作为证据。她把日记以及一些有关凶手和失踪案件的剪报,都交给了科尼朋伯格。 科尼朋伯格仔细阅读了这些文章。在看到有关曼谷郊外的谋杀案的报道时,他又回忆起一些事情。他突然想起,那位遇害女子身穿的t恤上有一处商标,上面写着“荷兰制造”。 尽管科尼朋伯格并不是一位警员,但是他和许多调查人员都很熟。他通过间接证据得出了结论,可是缺乏说服力。随后,他从卡尔·加塞尔以及艾达·博施的牙科报告中得到了想要的证据。 科尼朋伯格委托医生前来作鉴定。他刚刚走进停尸房,就突然听见从房间的一个角落里传来了惊喜的叫声??有人在大喊:“科尼朋伯格先生??我找到了。正是他们。”就在那一刻,科尼朋伯格明白大家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成为了事实;遇害人正是那对年轻的荷兰夫妇。 当泰国警方搜寻查尔斯·索布哈吉的时候,这名凶手正在尼泊尔境内假冒卡尔·加塞尔和阿莱恩·高蒂尔之名,逃脱自己犯下的谋杀罪行。但是,两国警方依旧未能就此案取得联系。国际刑警组织不得不将这些零碎的信息拼凑在一起,以追查凶犯的行踪。 在泰国,荷兰外交官赫尔曼·科尼朋伯格怀疑珠宝商阿莱恩·高蒂尔谋杀了一对年轻的荷兰夫妇,但是他也并不知道,这位珠宝商就是连环杀手查尔斯·索布哈吉。但他却产生了一种极为强烈的感觉,可能有其他年龄相仿、背景相似的年轻人也和这对荷兰夫妇一样在相似的情形下遇害了。 科尼朋伯格将所有证据汇编到一起,好仔细研究凶手在泰国犯下的罪行。他将两位身份不明的女子的死以及荷兰夫妇的死联系起来,由此揭开了加德满都的谋杀案之谜。 科尼朋伯格在看到了尼泊尔媒体的相关报道后发现,他们描述的作案手法与泰国境内的完全一致。在尼泊尔,凶犯也是在杀人之后,浇上汽油焚烧。 科尼朋伯格将自己的报告呈交给泰国警方。他们对他的研究结果非常重视,决定展开抓捕行动。 五、再次脱逃(1) 泰国警方和一支秘密小分队突然进入了阿莱恩·高蒂尔的住所。里面有两男一女,警察的到来让他们感到有些突然,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惊异。 “请出示你们的证件。”中年警官说。 “等等,我来拿吧。”青年女子打开保险柜。这位女子名叫玛丽·勒克莱尔,持有有效护照。 “好的。”警察没有发现证件上的明显破绽。和玛丽一样,艾简·考德哈里的证件也很齐全。 “阿莱恩·高蒂尔。”警官转向另一位中年男子。 “我是史蒂夫·沃é。?是阿莱恩·高蒂尔?”索布哈吉出示了一份美国护照。他否认自己是阿莱恩·高蒂尔,自称是美国公民史蒂夫·沃é。 “请你们去一趟警察局,d助我们调查。”面对这个惯于变换身份的杀手,警官没有显露出诧异。 警察将这三人带到警察局进行问讯。与此同时,他们还没收了房间里的保险箱,带回警局检验。 令人惊奇的是,索布哈吉竟然一再声称自己真是美国公民史蒂夫·沃é。警方无法当场揭穿他的假护照。国际刑警组织美国分部负责人约翰·伊姆霍夫解释了其中的?因:“如果罪犯的手段足够高明,或者他知道找哪位高手能帮自己造出以假乱真的美国护照,那么他就能复制出任何档案。泰国警方当然没办法。”索布哈吉是一个犯罪高手,他懂得用各种假身份和假护照来为自己掩护,这一次也不例外。 纳丁?来发现保险箱里满是偷来的护照,但是现在保险箱里除了几张收据之外别无他物。证据都不见了,与此案相关的一切都不见了。此时警方别无选择。他们扣留了这三个人的护照,但是不得不释放他们。 当警方告知科尼朋伯格,说他们找不到这些人从事犯罪活动的任何证据时,他几乎惊呆了。他不想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一群无辜的年轻人惨遭毒手。凶犯阴险狡猾,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 科尼朋伯格将收集的材料交给了设在曼谷的国际刑警组织国家中心局,国际刑警组织负责人索姆弗尔·苏赛麦愈发肯定自己最初的判断,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凶手绝不可能在犯下一个罪行后就罢手。在他看来,这个凶手是一个天生的杀人狂,根本就不在意他人,眼里只有自己。 此时在泰国无人知晓这个杀手的真实姓名,但是国际刑警组织已?逐渐掌握了他的行踪,法网也在逐渐收紧。不久,国际刑警揭开了杀手的真面目。 在加拿大,侦探叩响了玛丽·勒克莱尔母亲的家门。 “?呀?” “我是警察。请您配合我们的调查,能和我们谈谈您的女儿吗?” “她给我来过电话,留下过一个电话号码,是巴黎的。就是这个号码。她还说,打电话找她时要说找索布哈吉夫人。 警方得到了有价值的信息,他们仔细研究过后,立刻将资料传送给法国里昂的国际刑警总部。 在法国的国际刑警组织总部,侦探将索布哈吉的名字归入国际资料库,将他列为“重罪犯”。最后,他们追查到化名为阿莱恩·高蒂尔的男子正是通缉的杀手——查尔斯·索布哈吉。警方将他列为“头号通缉要犯”,并向各成员国发出了“红色通缉令”。 “我们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就是能够立刻向世界上181个国家发布有关某个罪犯的信息。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过境,如果能及时散发这样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凶犯外逃。”曾任国际刑警组织美国分部负责人的约翰·伊姆霍夫如此解释。 索布哈吉在印度已?被列为通缉犯,在那里,他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绰号——“毒蛇”,因为他具有超强的逃离法网的本领。 接连在泰国和尼泊尔杀害6名年轻的西方人之后,查尔斯·索布哈吉——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杀手“毒蛇”,在亚洲境内流窜。国际刑警组织已?发布了追捕这名逃犯的“红色通缉令”,并且将他列为组织的“头号通缉要犯”。 尽管在印度境内受到通缉,但索布哈吉还是混进了印度,不久之后,他再次作案。在新德里,有人发现一位年轻的西方人在旅馆被谋杀,死者的钱物及护照均不见了。验尸官认为此人是中毒而亡。3天之后,50多名旅客在新德里的一家旅馆集体中毒。一群法国学生告诉警方,投毒者是他们的导游。警方认出假冒的导游正是索布哈吉,于是拘留了他。 杀手索布哈吉自负而狂妄,他认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妄想通过投毒来向警方显示自己的强大。但是从那天开始,他的好日子就走到头了。 警方逮捕了索布哈吉以及玛丽·勒克莱尔,指控他俩涉嫌毒害学生。这次,帮凶艾简·考德哈里没有随同他们作案,而且此后再也没有露过面。 印度一家法院判定二人罪名成立。勒克莱尔被判入狱8年,而索布哈吉被判12年监禁。但是,铁窗未能束缚住“毒蛇”,警方当局低估了他的狡猾。 索布哈吉和玛丽都被监禁在笛哈监狱。但是,神通广大的索布哈吉设法获得了某些特殊待遇。他利用媒体来捉弄泰国警方,流露出狂妄自大而又老奸巨滑的性格特征。 五、再次脱逃(2) 记者阿兰·道é曾?对索布哈吉进行过多次采访,“我跟他谈起那一系列谋杀案。他说自己跟那些遇害者非常熟悉,他知道他们遭遇的一切,他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参与过那些谋杀案!” 阿兰·道é惊讶于杀手的自信和嚣张。 在一次采访中,索布哈吉对阿兰·道é透露了一条令人不安的信息。“他给我绘出了帕塔亚某地的地图,并说标有“x”的地方掩埋有一具尸体。我回到泰国,将这张地图交给了警方,他们在标示着“x”的地方果真挖出了一具死尸。泰国警方非常希望能够将查尔斯·索布哈吉引渡到泰国,让他接受应有的审判,最好能判他有罪,对他执行枪决。” 然而,事情却远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 泰国警方竭尽全力想将索布哈吉带回国内——引渡行动开始了。他们必须在1995年之前,诉讼“毒蛇”犯有数宗谋杀罪,否则,“法定时效”就会过期。 泰国警方当即赶往印度重申了引渡请求。印度警方带他们去监狱看了查尔斯·索布哈吉。他知道一旦泰国警方的请求获准,他就会被送回泰国接受审判。他会立刻被判处死刑,因为泰国警方已?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凶犯查尔斯·索布哈吉就怕一件事,那就是被引渡回泰国。 对“毒蛇”查尔斯·索布哈吉来说,印度政府拒绝在刑期未满的情况下引渡他简直堪称幸运。为了避免在12年服刑期满后被引渡回泰国,“毒蛇”又开始计划他的下一步行动。他千方百计地策划出一条计谋——在他入狱10周年的那天,以前和他待在同一间牢房的囚犯回来探望这位朋友。来访者带来了一些糖果。索布哈吉慷慨地将糖果分给周围所有人。而不到1个小时,囚犯及看守全都昏死过去。 索布哈吉逃出了监狱,凶残杀手再次逍遥法外。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也不知道“毒蛇”下次会在哪里作案。 六、自投罗网(1) 在逃杀手查尔斯·索布哈吉成为了世界知名人物,他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不是藏在人们身边,就是已?逃出印度。国际刑警组织一刻不敢怠慢,他们重新审查了该罪犯的宗卷,同时向各成员国发出紧急通知:“毒蛇”在逃!新德里警方安排一个监察组监视“毒蛇”以前的活动地带。 第14章 3周之后,新德里侦探麦德哈卡尔·赞德见到了一名很眼熟的男子,当这个人很像索布哈吉的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心跳都停止了。一个以善于逃脱法网著称“毒蛇”的罪犯怎么会如此大意呢?一切似乎来得太轻易了。这其中似乎有些蹊跷,也存在很大的疑点。但他顾不上多想,当机立断,抓住眼前这个危险人物是十分必要的。 于是,警方再次逮捕了“毒蛇”索布哈吉。他因越狱事件被追加了10年的有期徒刑,又被送回到了监狱。而过后,许多人才醒悟过来,其实这正是索布哈吉他所期待的结果。 查尔斯·索布哈吉精心策划越狱事件是有?因的:他在印度的服刑期就要结束了,从印度监狱刑满获释后,他面临被泰国引渡的可能。而如果他在印度越狱就要继续加刑留在印度狱中,也许就不会被引渡到泰国。 一切正如他期望,印度警方不同意引渡正在本国服刑的罪犯。由于查尔斯·索布哈吉在印度的服刑期加长,所以他在泰国犯下的罪行的“法定时限”已?过了。而当他在印度服刑完毕,他又会成为一个自由人,甚至可能再次成为“自由杀手”。 钻了法律的空子,索布哈吉没有因为他在泰国制造的谋杀案而接受审判,泰国警方愤?而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留在印度。索布哈吉在印度监牢一呆就是20多年,逃脱了泰国法律的惩罚。1997年,索布哈吉刑满释放。他以前的帮凶已?不在人世——1984年,玛丽·勒克莱尔死于癌症。 索布哈吉刑满获释6年之后的2003年10月,“毒蛇”潜入尼泊尔。也许是已?忘记自己曾在这里犯下过杀人罪行,也许是忽视了尼泊尔法律的诉讼时效,他居然会回到这个曾?犯下重罪的地方。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注定,他没有想到,自己竟会被一名记者偷拍到了几张照片,并且这些照片被卖给了当地的报纸。 他也许没有想到,尼泊尔对谋杀案并没有设立“法定时限”。28年前,警方在加德满都郊外曾?发现过两名被索布哈吉杀害并焚毁的尸体,针对索布哈吉的逮捕令直到案发后始终有效。 而当年发现尸体的小男孩伽纳什·kc现在已长大成人,已?是加德满都警察局一名警察了。他从来不曾忘记年少时看到的那恐怖一幕,立志要将凶手缉拿归案。 见到报纸上的照片,警方简直无法相信索布哈吉会回到尼泊尔,于是给这家报社打电话核实。报社回复说,“我们肯定这人就是索布哈吉。”这个重大喜讯让警局上下振奋起来,布置了天罗地网不曾抓到凶手,没料到他会自动送上门,为了逮捕他,加德满都警察局作了周密的准备。 两天之后,当索布哈吉走进加德满都的一家夜总会时,伽纳什及队友逮捕了他。那一刻,令伽纳什非常兴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为那两名荷兰受害者伸张了正义。 “查尔斯·索布哈吉,你被捕了。你必须到警察局来。”警方出示了逮捕证。 “我被捕了?”索布哈吉有些惊愕,这没有在他预料范围。但他没有作任何反抗,就被带回了加德满都警察局。 追踪了他20多年的尼泊尔调查人员比什瓦·à尔·雪瑞塔希望自己的耐心会有所回报。“我们是一个法制国家??我们坚信,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是它终归会来的。在这个世界上,正义绝对是存在的。” 然而,老谋深算的索布哈吉坚决否认自己与这一系列谋杀案件有关,他认为这样可以使警方感到为难,因为时间隔了那么久,证据如果没有保留下来,想要给他定罪的确不容易。 看上去正义似乎还是很难得到伸张。伽纳什·kc和尼泊尔警方陷入了困境:他们必须重新追查将近30年前的几起谋杀案。尼泊尔警方向国际刑警求助,国际刑警接受了他们的请求,答复说可以尽可能提供最大的帮助。 此时,对警察伽纳什·kc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证据,他要竭尽全力找到可以将索布哈吉绳之以法的罪证。 国际刑警组织提供了有关“毒蛇”的大量宗卷——这些都是他们?先的调查成果。国际刑警组织的规则是:在某个案件彻底结束之前,不会毁坏与之相关的资料。只要还没有结案,国际刑警组织就会将获得的资料存档。 正是有赖于国际刑警保存完好的这些宗卷,提供了伽纳什所需的证据,它们证实了查尔斯·索布哈吉的谋杀罪名成立。 在国际社会以及各国的国际刑警组织分部提供的重要帮助下,尼泊尔警方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侦破了此案。在确凿的罪证面前,已步入老年的索布哈吉无法再抵赖和狡辩。他必须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必须受到应有的制裁。而时隔多年,那些遇难的灵魂终于可以得以安息。 六、自投罗网(2) ?过28年的追踪,尼泊尔警方终于可以为多年前那起加德满都郊外的血案结案了。2004年8月12日,跨越三个国家作案、手上沾满许多无辜者鲜血的“毒蛇”查尔斯·索布哈吉终于被送上了审判台。在尼泊尔一家法院里,他受到了法律的宣判,罪孽深重的查尔斯·索布哈吉被判处终生监禁,他将在铁窗内度过自己的余生。 第四章危险组合 危险组合 1997年8月12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斯科茨代尔镇。这一天,天气像往常一样晴朗。人们各自在忙活着自己的事情,一切看起来都那么井然有序。当地的一家银行,正在照常营业着。不过此时还没有客户来。 这时已是早上10点45分。在这样一个小镇上,这个时候银行里总是这样的清闲。两位年轻的银行女职员正在聊着天,借以打发时间。 就在此时,一位蒙面男子闪了进来,手里晃着枪。他凶狠地朝她们喊道:“把手举起来。你,举起手来。快,快,举起手来。过去,快点儿!”持枪者还威胁说,要是触动警铃他就打死! 随后,劫匪抢走了大量的现金驾车逃逸。一场惊天大案就这样上演了。 警方发现,劫匪是一对情侣,他们驾驶汽车流窜作案,专门抢劫一些小城镇的银行。为了尽早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当地警方请求国际刑警组织d助调查。随着国际刑警组织的介入,案情逐渐明朗,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他们就是克雷格·普利彻和诺娃·葛斯瑞。 一、银行劫案(1) 1997年8月12日。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镇。 这一天,天气像往常一样晴朗。人们各自在忙活着自己的事情,一切看起来都那么井然有序。当地的一家银行,正在照常营业着。不过此时还没有客户来。 这时已是早上10点45分。在这样一个小镇上,这个时候银行里总是这样的清闲。两位年轻的银行女职员正在聊着天,借以打发时间。 就在此时,一位蒙面男子闪了进来,手里晃着枪。他凶狠地朝她们喊道:“把手举起来。你,举起手来。快,快,举起手来。过去,快点儿!”持枪者还威胁说,?要是触动警铃他就打死?。 “听见没有?!”他把枪对准两位女职员,恶狠狠地命令出纳员à开现金抽屉,然后又命令她们趴到地上。 “快点儿!过来,出去。快点,趴下,脸贴到地面,不许抬头。趴下。快点儿!” 两位女职员早被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吓得不知所措,她们不敢反抗,只有老老实实地听命。劫匪用枪抵着她们的脑袋,看起来他好像要打死她们。 但其实他的真实目标是钱。最后,劫匪把现金装进背袋后,就迅速逃跑了。被抢现金共计32000美元。 惊恐的出纳员等劫匪把车开走后,才如梦初醒,她匆忙从地上爬起来,跑过去锁上银行的门,并按动了警铃。 警方调度人员立刻进行呼叫:“所有单位注意??” 几分钟后,最近的巡警到达了抢劫现场。 斯科茨代尔反暴力犯罪组的探员汤姆·冯·米特当时正在警局。这是一个中年男子,中等个头,眼光犀利,望上去是一个精明强干、?验丰富的职业警察。他正在·看着过去的案卷,这是他平日工作的重要部分。因为他总是能够从这些案卷中得到不少启示。 这时警报器中传来调度人员的呼叫声:“1004注意。请赶到出事地点。” “明白,我马上到。” 汤姆·冯·米特立即跑出了警局,钻进汽车,向出事的银行驶去。赶到现场,当场抓住罪犯,这是每个警察的本能。 可是,持枪抢劫者已?迅速开车逃离了现场。 此时,警方又接到报警:一个停车场有一辆汽车起火了! 斯科茨代尔是城镇南部的一小片居住区,对于城镇中心的菲尼克斯警局来说,同时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们没有那么多巡警来应付每个电话。应急中心派出消防队员和众多警员赶到火场,只有较少的警官在调查第一犯罪现场。 第一位警官赶到现场后,银行职员讲述了抢劫的?过。罪犯脸上蒙着长筒袜,她们没法看清他的面部特征,因此只能描述他的着装和模糊的生理特征。没有多少线索,但警方还是把仅有的有关抢劫犯的资料传了出去。 与此同时,从着火现场也传来了初步的调查情况。据目击者称,现场纵火的人是一位白人男子,身材健壮,μ棕色头发,身穿白色衬衫、牛仔裤。这些特征与银行职员的描述相吻合。 汤姆·冯·米特因此断定,这是持枪抢劫犯早就策划好的计谋。为了甩掉警察,他试图销毁用来作案的汽车,以此制造引开视线的假象。熊熊火焰和混乱能给他创造机会。 第15章 就算他不能摆脱警方,至少也能拖住他们。 正当罪犯在停车场放火烧毁汽车的时候,菲尼克斯警局的一架直升机当时正在空中巡逻。在警方调度人员的呼叫下,它迅速赶到斯科茨代尔d助搜捕。 从空中,飞行员à里·哈à斯看到一辆深色的轿车快速从着火现场离去。他赶紧驾驶直升飞机跟了上去,并保持着安全距离,以免被汽车里的人员发现。 à里·哈à斯立即就想到,坐在汽车里的人,很可能就是持枪抢劫嫌疑犯。他尽量跟在那辆汽车后面,并在跟踪的时候尽量地保持隐蔽,以免对方发现他的方位已?被警方知道了。 但是,à里·哈à斯也知道他不可能长时间不被发现。而糟糕的是,他无法直接呼叫斯科茨代尔警局,因为斯科茨代尔的无线电系统与菲尼克斯警局的完全不同。这给他们的联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导致à里·哈à斯没有办法及时将信息传达给地面上的警员,他必须通过总台报告自己的位置。因此每时每刻,他都有被汽车里的人发现的危险。 跟踪了几英里之后,à里·哈à斯发现嫌疑犯改变了行驶方向。只见汽车向东行驶了一会儿,然后又掉头向西。似乎是在试图避开空中监视。à里认为,看起来嫌疑犯可能发现自己已?被发现了,于是想通过这种方法看看天空的直升飞机是不是真的在跟踪他。 毫无疑问,嫌疑犯显然已?确认了他正在被警方跟踪,因为汽车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并不断地在街上兜圈子。但是à里·哈à斯还是紧紧地跟着他,并且时刻通过无线电通知地面警员嫌疑犯的逃跑路线和方位。 这时,à里·哈à斯看见嫌疑犯把汽车开进了一家超市的一个室内停车场,离开了他们的视线。 在这段时间内,探员汤姆·冯·米特已?调度好了当地的警力。因为要同时做几件事情,警员们必须动作迅速,争分夺秒。一部分警员去了银行,一部分人去汽车着火现场。有关情况都接连不断地通知给汤姆·冯·米特。而冯·米特本人则迅速前往犯罪嫌疑人最后到达的超市。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的人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超市。他们见面之后,就立即开始了联合调查,在超市里展开了搜捕罪犯的行动。 一、银行劫案(2) 在超市的停车场里,警方找到了直升机跟踪的那辆深色的汽车。但是,在检查汽车内部之前,他们还不能确定这辆车是否与纵火案和银行持枪抢劫案有关。 透过汽车的玻璃车窗,警方看到,前排副驾驶的座位上有一个背包,里面装着大量的现金,都露了出来。他们还发现,钱上面有一只女式长筒袜。[奇+書网-qisuu.] 已?再明显不过了,被à里·哈à斯跟踪的就是这辆汽车。可是持枪抢劫犯还有他的武器都不见了。他也许混入了超市,但也可能停车场里还有第三辆车。也就是说,他可能早就跑了。 警车和警员不断地向这里集中,引起了一些顾客的惊慌,使得超市的现场相当混乱,给调查和搜捕罪犯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当时在超市的警方人员,有斯科茨代尔警局的人,有菲尼克斯警局的人,联邦调查局的人也来了,还有超市内部的保安人员。 这个购物中心覆盖了4个街区的面积,有200家商店,上千名购物者。但警方目前所掌握的罪犯情况,只有罪犯的大致外表,还有那辆深色汽车。而且,罪犯还在不断地改换自己的着装。如果在这样的场合进行调查和搜捕行动,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冯·米特探员认识到,他们正在搜捕的这个人是早有准备。因为他在嫌疑犯的汽车里找到了一张警用监听器的购物单。这就是说,嫌疑犯通过监听器在监听警方的无线电通话,并且已?知道警方在追踪他。甚至当他驾驶汽车逃离纵火现场的时候,就知道直升机在跟踪他。但是也许他并没有倚重这台监听设备,所以他把抢来的钱留在了汽车上。更令人惊喜的是,冯·米特在车上找到了另一个重大发现:那是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张身份证,姓名是克雷格·普利彻。 面对这个证物,警方仍然不敢贸然得出嫌疑犯就是克雷格·普利彻的结论,因为这个钱包可能是嫌疑犯的,也可能是他故意留下来,引开警方视线的。对此警方无从知晓。不过他们马上就会清楚的。他们立刻着手在罪犯数据库里搜索克雷格·普利彻的名字。 冯·米特让其他探员做了一系列检索,看他们要找的罪犯是不是第一次抢劫银行,是不是他们通缉的危险人物。抢劫犯现在可能还在停车场附近,也可能已?进入了超市。 罪犯是?倒在其次,关键是他持有武器。警方已?通过超市保安部警告了所有商店保持警惕。马上就有一家男士服装店的店员在第一时间打来了电话,他们发现有一位顾客买了新的服装,把旧的留下了。?过警方的检查,被遗弃的衣服好像是抢劫案嫌疑犯的。因此,警方必须向各单位的执法人员,以及超市内所有的商户告知嫌疑犯新的特征,这需要花费他们更多的时间。 警方根据不断掌握的嫌疑犯情况推测,他们追捕的逃犯是一个白人男子,大约180磅,身高5英尺10英寸。 探员冯·米特在停车场组织抓捕。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不过他相信罪犯会回来找他的车。因为根据他丰富的职业?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遇见过。 冯·米特就悄悄地守在车旁。过去就有罪犯在附近徘徊,然后回到车上逃走的情况。他们会先在周围观望,然后过来上车逃走。他必须预料并准备应付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可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嫌疑犯并没有出现。 很快,冯·米特得到通知——嫌疑犯又换了衣服。他心中清楚地知道,这绝不是一个初犯,这家伙异常狡猾。 这个嫌疑犯很有头脑。冯·米特分析,他的心理活动应该是怎么离开这里,于是他开始换衣服。“也许有人看到我换衣服了,我得再换一次。”这个抢银行的罪犯连续换了三套衣服。 二、重操旧业(1) 乔装打扮后,改头换面的嫌疑犯混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警方想找到他,犹如在茫茫大海中捞针般的困难重重。虽然跟踪他动用了空中警力和地面警力,但警方却一时很难找到头绪。 庆幸的是,最终,警方对钱包里身份证的核查有结果了。警方通过记录查到,克雷格·麦克尔·普利彻曾因抢劫银行做过牢,这个人有暴力抢劫前科。这一点令正在追捕中的警方感到担心。已?发生了抢劫,他们不想再看到暴力事件。在一个人满为患的超市里,被逼入绝境的普利彻会引发灾难。 探员汤姆·冯·米特呼叫同事:“1004。请注意。”他必须及时把得到的信息传递给同伴们。 警方担心一旦罪犯被逼急,也许会铤而走险。而可能出现最糟糕的局面是,如果警方与他正面冲突,就会有警员伤亡,而且他还可能挟持人质逃遁,这样一些无辜的人就会受到伤害。 考虑到他手上有枪,很危险;而且他有过犯罪记录,抢过银行,很可能会施行暴力。探员汤姆·冯·米特对这一地区实行了封闭式搜查,内心颇为担心超市内顾客的安全。 不过,在没有发现普利彻之前,正面与他接触的情况不会马上发生。此时,冯·米特和他的手下首先必须找到他。虽然及时地追踪他进入附近的一家超市,可是普利彻还是在他们视线内消失了。 警方严密封锁了这个地区,但是什么也没找到。紧急搜捕6个小时后,冯·米特下令收队。克雷格·普利彻从他手心里溜掉了。他们开始转而调查克雷格·普利彻的?历,找到了他最近的住址,那是斯科茨代尔的一套公寓。 从租赁表上看,公寓里有两个人,是克雷格和他的女友。警方马上和那个女孩的单位取得了联系,并与他的女友——一名年轻的女子进行了谈话。 冯·米特亲自讯问了她。表明身份后,他告诉她他们的来意,并警告她别耍花样。并且,警方必须在克雷格·普利彻伤人之前把他缉拿归案。 普利彻的女友告诉警方,她知道他有前科,不过并不清楚他准备抢劫银行。她说他早上来过电话,听起来心情不好,还说他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她当时觉得非常不解,现在却知道是为什么了。 警方从她那里得到了克雷格的基本情况:他是?,籍贯,亲友,在本地区的亲戚。一方面警方立即派人去他父母的住处、他父亲的单位和他姐姐的家,并开始监视这些地点,想着“他会怎么离开这个小镇?” 另一方面,警方还决定向社会公开他的资料,请求公众给予d助。 警方通过新闻媒体大量发布他的照片。电视上女播音员向观众清楚地说明并提醒?面上出现的照片主人是个危险人物:“这人名叫克雷格·普利彻。他持有武器,是个危险分子。” 当夜,这一事件成为当地的新闻头条。他的名字和形象几乎是家喻户晓,警方认为,这也许会让他无处遁形,主动向警方投案。这样做也会令更多的人一旦有机会见到他就会认出他,及时向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这招果然起作用了,那家超市附近一间酒吧的雇员认出了照片上的人。他们通知了警方。 冯·米特很快就赶到了酒吧:“我过去跟他们谈了谈,得知确实有个人在银行抢劫案发生后不久到过酒吧。” 他们说普利彻喝了几±酒之后,打了几个电话,然后平静地看着警方在外面布置抓捕行动。 他们还看到,注视着大批追捕他的警察,普利彻并没有显出任何惊慌的神色,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的巡警把超市包围起来。 第16章 几个小时后,他拎着一个大袋子离开了酒吧。 根据这些情况,警方分析他可能打电话叫某人来接他,然后就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现在警方要考虑从哪里下手追查。他们必须更多地了解普利彻的背景,这倒不费什么力气。 冯·米特了解到,身边的警员,包括副警长都曾和克雷格·普利彻上过同一所学校,所以他轻而易举就得到了他所有的背景资料。 普利彻在高中和大学期间都是棒球明星,大学四年级时更是名噪一时,直到一个叫巴里·邦斯的人加入球队。在球星梦破灭后,他离开了大学,最终离开了妻儿。 人们不清楚他为什么要选择走上犯罪之路。可是,克雷格·普利彻自己觉得似乎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他去做。不知出于?因,他开始抢银行。 1991年,普利彻因为持枪抢劫银行被判入狱,在亚利桑那州的联邦监狱服刑5年,直到1996年6月才刑满释放。出来刚1年,他又重操旧业。人们无法想象,也许是出于冒险还是刺激,也许他从没打算放弃这一行,他在犯罪的路上越陷越深。 对此,警方也不得其解,他们认为,这种罪犯通常都有内在的?因,也许是吸毒,也许是赌博,而他没有此类?因,所以人们确实想不通他为什么要抢银行,可能他觉得这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这也许是对他犯罪动机惟一合理的分析解释。 二、重操旧业(2) 警员搜查了酒店、租车行等地方,寻找他的踪迹。fbi与斯科茨代尔警方联手行动,因为抢劫银行是美联邦的一级犯罪。因此,联邦调查局和警方都非常重视这个案子。 由于联邦调查局的介入,警方发布了全国性通报,简要描述了抢劫案的?过,刊登了克雷格·麦克尔·普利彻的照片以及他的特征描述。 普利彻第一次抢劫银行后,是在即将登上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时被捕的。因此警方通报了所有边境口岸和国际机场。 警方认为,必须堵住普利彻所有的出路,尽快抓住他,因为他们觉得他是不会去找工作的。他以往的行为举止分析,他会再次下手,再抢银行。他会越来越精于此道,尤其是有了帮手之后。 就在警方布下天罗地网追捕他的时候,几周之后,普利彻来到了新墨西哥州。使他庆幸的是,这里没有人注意到他,以至于他成了漏网之鱼,还可以在这里自由地游走,甚至于还意外地得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女搭档。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酒吧里,他遇到了一名雄心勃勃的销售员,此人把妹妹诺娃·葛斯瑞介绍给他,普利彻和这个女孩一见钟情。诺娃在一个保守的宗教家庭中长大,刚刚大学毕业的她一心想出去冒险,而普利彻刚好出现。他们的不期而遇,恰如两个冒险者的灵感相碰撞,很快就擦出火花,携手开始新一轮的冒险生涯。 三、危险情侣(1) 1997年的万圣节。当许多人拎着超市购物袋,匆忙赶往回家的路上时,普利彻和诺娃这对危险情侣的身影出现在科罗à多州杜兰戈市一家银行附近。 下午4点半,银行已?快要到关门的时间了,一天紧张的工作接近尾声。心情也随之松弛下来的银行出纳员简单收拾了一下桌面,准备停止当天的营业。按照惯例,在关门之前,他们关闭了监控录像。他们根本无法预料到,在暗处早就有一双贪婪的眼睛在窥探着一切。此时,早已踩点多次,对此了如指掌的普利彻准备动手了。 蓦地,一个人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了进来,他举起手中的枪,指向不知所措的职员们,他们并不知道,此人正是警方一直追捕的抢劫惯犯克雷格·普利彻。 克雷格·普利彻发出令人心惊肉跳的叫喊声:“快,快,把手举起来。别想按警铃,否则我马上要你的命,听见了吗?进保险库。快点儿!” 惊慌失措的职员们只能照办,因为罪犯手中紧握的枪看起来是那么冷酷无情。 普利彻没动现金抽屉,因为他知道,那里放的是有记号的现钞。他命令出纳员去保险库,将库里的现金装在他带来的袋子中。 克雷格·普利彻继续发出威胁和命令:“快点儿!给我跪下。你,快跪下。你,进去。”他手中的枪口始终对准惊魂未定的职员。 出纳照他说的话做了。没有人试图冒险去反抗,他们清楚面前的这个人是亡命之徒。 他贪婪的心暂时得到了满足,因为在他面前,大额现钞装了满满一袋子。 他厉声命令道:“快点儿!” 职员只好加快了向袋子里装钱的速度。 看到装满钱的袋子已?鼓起来了,普利彻才决定结束这次抢劫。 普利彻没有忘记与他的新同伴时刻保持联系。他在银行里大胆妄为的时候,女友诺娃在外面把风。临走时,普利彻再次威胁说,如果反抗,就把他们干掉。他命令银行职员面朝下趴在地上。随后,他用塑料捆绳把他们绑了起来。就在一瞬间,事情就结束了。如同来时一样,他又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在人们面前。 普利彻跳上在外等候他的车,连声催促诺娃:“快快快快快!开车,快走!” 诺娃踩动油门,车一溜烟就开走了。 据银行清查,这两名强盗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就抢走了64000美元,是斯科茨代尔抢劫案的两倍。对普利彻来说,有了一名司机作帮手,这次他逃得更轻松。 从倒车镜里看着车飞快地逃离现场,普利彻坐在车里面露得意的神色,兴奋地称赞同伴:“干得好,诺娃。” 出纳员努力地挣扎,终于挣脱捆绑,按动了警铃。随后,杜兰戈警方迅速地赶到了现场。由于警方不了解银行里当时的情况,他们快速分散,占据了室外的位置,警察们严阵以待,以防劫匪劫持人质。 杜兰戈探员汤姆·伯伊斯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他们的安全。劫匪还在银行里吗?是否还对银行雇员构成威胁,附近还有没有其他市民?” 为了安全起见,警方要银行派一名雇员出来。 杜兰戈探员汤姆·伯伊斯手持扩音器,他沉稳老练地发出命令:“我们是联邦探员,请把手放在头上。” 一名惊魂未定的职员从银行里走出,他告诉警方劫匪刚刚逃走。 当确认劫匪已?逃跑,而且没有劫持人质后,警方开始了调查行动。他们发现劫匪是在监控录像关闭后进来的,这显然不是巧合。他戴着一副面具,这在万圣节很常见。而且他不是独自一人,有人负责开车,并给他把风。这些迹象表明,劫匪是有备而来,他对时间把握得非常准确,从入室抢劫到逃离现场,既没有被银行摄像头捕捉到形象,也没有遇到外面的顾客,逃跑时也没有遇到追踪。 调查中,出纳员告诉警方他确实听到劫匪们用无线电通话,对讲机里有个声音说,外面有人走过。 可是,罪犯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警方无从确认他们的身份。 在抢劫案的现场,劫匪留下的只有用来捆绑银行职员的塑料绳套,一些硬币和几张纸钞,保险库的门是开着的,勘察现场时警方只能做这样的记录。可以说,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劫匪的手法比较老到,让人找不到明显的破绽。 警方知道他们晚了一步。 汤姆·伯伊斯根据现场勘查和银行职员的描述对案情作了一个比较肯定的分析:“行动很有计划,这表明嫌疑犯在抢劫前进行过侦察。他们知道银行的格局和上下班的时间,很显然,他们是在关门时下手的。” 担任调度的女警员呼叫同事:“1004。” “收到,有什么情况?” “请回警局,有目击者提供线索。” “收到,马上回去。” 警方得到报告,一名目击者声称看到嫌疑犯跳上一辆车,开车的是个留着黑色短发的女性,不过他没有记住车牌,因此这条线索没有切实的价值。警方只好暂时放弃搜索,等待下一步的消息。 三、危险情侣(2) 联邦调查局银行科通常会交流未结案的案例信息。在交流中警方发现,斯科茨代尔劫案的嫌疑犯克雷格·普利彻与杜兰戈劫案的罪犯,特征基本相同。从作案手法到人物身高、体重、口音,前后两者吻合的地方很多。因此,两起劫案的负责警方将视线逐渐都集中在了同一个人——克雷格·普利彻的身上。 犯罪屡次得手,富有抢劫?验的普利彻很快又有了新的作案目标。5个月之后,又一个假日,克雷格·普利彻和诺娃在新墨西哥州阿芝台克市一家银行又上演了相似的一幕,他把黑手伸向又一家银行。 1998年3月17日,新墨西哥州阿兹台克市警察局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警方接到一家银行报告,它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劫案,那里距离杜兰戈只有38到40英里远。案发当天是圣帕特里克日。 案发过程与杜兰戈劫案如出一辙。一个蒙面枪手掏空了保险库,用绳子捆住了出纳员。在抢劫过程中,他用对讲机和把风的司机通话。罪犯的基本特征与普利彻吻合,于是,警方有了继续追查的线索。普利彻喜欢把车藏起来,以免被人看见。因此调查人员只能靠直觉查案。 警方决定展开行动。他们检查了拖车记录,发现有一名巡警曾?从一个停车场拖走一辆车。那个地方位于银行的南面,大约只有一个街区的距离。 探员通过车辆识别号码查到了这辆车的?主人。他解释说他最近把车卖给了一个叫诺娃·葛斯瑞的女子和她的男友。调查人员在附近找到了诺娃的家人,但他们说已?几个月没有诺娃和她男友的消息了。 根据调查情况,现在警方有了两名嫌疑犯,他们针对两人展开周密的调查。 第17章 出逃在外的诺娃打电话给家里时,得知联邦调查局曾来过电话,问了一些很难堪的问题。 “家里一切都好么?”诺娃漂泊在外,难免有些牵挂家人。 “上帝,你究竟做了些什么?你和他是不是在一起?”家人既担心她,又忍不住埋怨道。 诺娃·葛斯瑞从家人的语气中感觉到有些不妙:“什么???联邦调查局?”她知道抢劫的事情暴露了。 放下电话,他们决定必须迅速逃离。这对被媒体称为“现代版邦妮和克莱德”的情侣,立即开始寻找新的基地和新的目标。 美国西部的联邦探员和警方正在抓捕普利彻和诺娃·葛斯瑞——他们接连持枪抢劫了银行。 媒体对此作了渲染——有的报道以“邦妮和克莱德”在逃,fbi寻找“90年代的银行劫匪”为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光。有的媒体称他们为“现代版邦妮和克莱德”,并将他们的犯罪行为浪漫化。 克雷格·普利彻不是一个民族英雄,而是危险的罪犯。媒体把他描述成一个有着超凡魅力的流氓,只是向世人展示了他的一面。在职业棒球梦破灭后,普利彻抛妻弃子,犯下了一系列持枪抢劫案。最终锒铛入狱。他欠孩子的抚养费将近10万美元。他的搭档诺娃·葛斯瑞生活优越,是个大学生,有望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可是毕业后她遇上了普利彻,并坠入爱河。在另类生活的引诱下,她毅然背弃了所有的梦想和从小接受的保守宗教信仰。 普利彻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银行劫匪。警方认为,他做过研究,也很有头脑,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他这种类型的罪犯有一个专属名字,叫做“暴力抢劫犯”,是最危险的一种。大多数银行劫匪都是悄悄地递给出纳员一张纸条,要几千块钱就走,而且很快就会被警方抓住。但是,普利彻总是持枪控制了整家银行,并且声称一旦有人反抗,他就大开杀戒。 探员汤姆·冯·米特知道,迟早会有人因此丧命。他不能放弃。 抢劫时,克雷格·普利彻常以凶狠的语言说:“快点,你!”有时他也会威胁说:“你,别想按警报,否则我杀了你。”这些都让人不寒而栗。 对于媒体对克雷格·普利彻的夸张渲染,探员汤姆·冯·米特冷眼旁观,因为他对这名罪犯的行为不屑一顾。他说:“有人冲进来,用枪指着你的头,让你趴在地上,他们对你吆喝、斥骂,你一下子就懵了,你会想:这下子是不是要死了,这条命是不是就要交在这儿了?” 为了抓住这名头脑冷静、屡屡得手的罪犯,探员汤姆·冯·米特每半年就核对一遍50个州的驾驶证,还会查他孩子名下、他家人名下的财产。冯·米特说:“我和他之间仿佛有深仇大恨,我一定要抓到他,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也不管用多久。” 尽管警方的追捕行动没有松懈,可这两个人始终逍遥法外。 警方判断,等到钱花光了,他们就会再次下手。 四、故态重萌(1) 不久之后,这对亡命天涯的情侣的身影就出现在俄勒冈州本德市。俄勒冈州本德市一家小银行的雇员根本没有想到,麻烦会找上他们。 一个星期五的傍晚,支行当天和其他时间没什么两样。支行?理比尔·奥尔é——这位老年男性处理完业务,将票据递给一名办理银行业务的顾客,客气地说了声:“谢谢。” “再见,你们也快要下班了吧。”顾客抬眼看看外面,夜幕渐渐来临。 “哦,是的,您慢走。”银行职员有礼貌地回答。 临近下班时,顾客越来越少。送走了最后一名顾客,在银行工作了几十年的?理比尔·奥尔é松了口气,抬头看见表的指针马上就要指向6点,他想该到准备关门的时间了,职员们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了。 还差两分钟就到6点了,?理比尔·奥尔é缓步向银行的前门走去,像往常一样准备锁门。 但是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面前出现一个不速之客,一名持枪的中年男子闯进银行大门,用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 此人正是克雷格·普利彻,他用冷酷的声音命令道:“站住。别想耍花招,过来。你,从柜台后面出来!”他喊叫着,非常凶狠。 他晃动着手中的枪指向众人,口中喊道:“快点出来!” 心中充满恐惧的?理比尔·奥尔é松想到:他随时会杀了我们,如果警报响了他会打爆我们的头。面对人高马大又气势汹汹的歹徒,他只能保持沉默和服从。他想到了报警,但歹徒似乎猜透了他的想法,也似乎早有准备。 克雷格·普利彻手里拿着警用监听器,正在监听。他用凶险的目光扫视着众人,威胁说:“如果警报响了,我是会知道的。” 面对这个亡命之徒,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无声警铃此时也派不上用场。 银行雇员受过训练,要完全服从绑匪,以求保命。大家心中都很明白:如果试图逞英雄,阻止他们抢劫,那是不值得的。要表现得非常顺从,完全按照他们的要求从事,不要试图反抗。 克雷格故伎重演,拿出绳子绑住银行职员的双手,使他们无法动弹。 奥尔é松有一套方法摆脱捆绳的束缚。他脑海中迅速浮现起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系列片的?面,节目叫做“天空之王”,每个星期六的早晨播出,片子里讲到了一种技巧:如果把两只手腕交叉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算人被绳子绑住了,只要旋转手腕,就能松绑。他在暗暗地努力,试图悄悄地摆脱捆绳的束缚。 克雷格·普利彻挥动着手枪,还在凶狠地叫嚣:“快点女士,我可没那么多时间。快带我去保险库!” 他对职员说,“我不要出纳员抽屉里的钱。”他知道那些钱是有记号的,能被追踪到。他的目标是保险库里的现金,那样挥霍起来比较安全。 克雷格命令一名出纳员打开保险库,往他的袋子塞满大额纸币。 他不时用枪指着另外两个人,让他们站成一排,不过他总是很快挪回来,指着?理比尔·奥尔é松的头,他担心富有银行工作?验的?理会对他构成威胁。职员们跪在保险库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他会不会开枪把他们全都杀掉,或者杀掉自己。 此时是下班的高峰期,而外面来来往往匆忙赶路的行人?也不会留意到银行里此时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 劫匪克雷格拿着枪,看上去很危险,一脸杀气腾腾的表情显得冷酷凶残。 监听器里一片嘈杂声,但没人知道发生了抢劫案。 整个过程中比尔·奥尔é松都离克雷格很近,他可以听到背景中警察的声音,还有其他的一些呼叫声。也许呼喊求救可以招来警察,但?都知道持枪抢劫犯多是亡命之徒,一旦发觉有人报警,很可能会开枪杀人。慑于歹徒的威胁,没有人冒险进行反抗。 克雷格拿到钱后,冲着女出纳员喊道:“快点,女士。出去,趴在地上,手放到背后。一百秒,听见了吗,女士,听见了吗?” 克雷格最后一次威胁要杀了他们之后,拎上鼓鼓的钱袋打开门消失了。 克雷格快步走向停在外面等候的汽车,打开门迅速跳上去对坐在驾驶员位置上的诺娃催促说:“走,走,走。” 车很快就发动着了,两人迅速驾车逃离现场。 而此时,奥尔é松的“天空之王”逃脱计划成功了。他边解绳索边吩咐职员:“你去à警铃,我马上回来。”他松开了捆绑双手的绳索,追了出去。 追出门时,他只看到一辆浅色汽车飞驰而去,可是没看清车牌。 他回到银行,关切地问女出纳员:“他伤了你的腿吗?” 女职员捂着疼痛的伤口,艰难地回答:“是的。” 奥尔é松安慰他:“别慌。” “我们很幸运,没有受到伤害。如果他的监听器出现什么情况,让他觉得受到威胁的话,情况就会变得非常糟糕了。我相信,他很可能毫无顾忌地干掉我们三个。”?理奥尔é松为这次大家平安脱险还是感到值得庆幸,因为歹徒没有伤害他们的性命。 四、故态重萌(2) 警方断定劫匪抢走了12多万多美元。他们没有找到有价值的证据,没有指纹,没有确切的特征描述。 本德警局的探员科特·库埃斯特对案情作了详细的分析:“所有这些情况,包括戴手套,隐藏他的身份,以及他带的对讲机,都说明这是个抢银行的老手。他不是第一次抢银行。” 警方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只有一个行家才能如此干脆地完成一次打劫。他们搜查了所有的蛛丝马迹,希望能够找到一丝破绽,从而确认嫌疑犯。他们在银行内罪犯可能触及的地方寻找指纹,在附近寻求目击者,试图根据嫌疑犯的特征划定搜索范围,但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尽管做了深入的调查,但是他们却什么也没找到。调查陷入了僵局。 警方最担心的是,如果他继续抢劫银行,早晚会有无辜的人受害。?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本德抢劫案的劫匪在特征上与克雷格·普利彻基本一致。此时冯·米特已?追捕他两年了。 那起抢劫案是汤姆·冯·米特惟一从不撤离案头的案子,它始终摆在他的桌子角上。虽然还要处理其他案子,但一有空闲,他就会琢磨:“我什么地方错了,我漏掉了什么?” 冯·米特该做的都做了。为了抓到克雷格·普利彻和诺娃·葛斯瑞,他只能等待。虽然他从没指望他需要的突破口会自动找上门来,但事态的发展有时会出乎人们的意料。 克雷格·普利彻和诺娃·葛斯瑞与警方是四起连环银行抢劫案的嫌疑犯,总案值超过25万美元。 第18章 虽然警方始终没有停止搜索他们的踪迹,但与警察周旋近两年来,这对亡命天涯的情侣总能逃过警察的追捕。 直到有一天,案情出现了奇怪的转折。1999年3月2日,一位牧师带着一名奇怪的访客来到联邦调查局位于丹佛的现场办公室。诺娃·葛斯瑞,这位亡命鸳鸯中的女性,突然转变了想法,主动来向警方投案。 从她与警方的交谈中,人们才陆续知道,?来是她的家人说服她与牧师交谈后,牧师劝她自首,使她改变了主意。她同意帮助警方和联邦调查局,不过声称自己并不知道普利彻的行踪。 对于两人在科罗à多、新墨西哥和俄勒冈抢劫的细节,她向警方描述得十分清楚,也使人们惊讶于嫌疑犯的犯罪智慧和灵活手段。 诺娃告诉警方,他们通常不会急于作案,而是要通过周密的计划和准备才会实施犯罪行动。 他们会首先租一套能够看到目标银行的公寓。然后他们会通过报纸上的广告购买二手货,比如抢劫时用的对讲机、监听器和面具,这些交易是没有收据的,也使警方无法追查到他们的痕迹。通常,普利彻会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来筹划一次抢劫行动。 克雷格·普利彻利用这段时间调查银行,了解开门时间,关门时间,银行的布局,还有他应该把逃跑的车停在哪里。他清楚保险库的位置,雇员可能在的地方,他们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锁门,什么时候回家。?过对目标银行一段时间的踩点,他会掌握详细信息以策划最佳的犯罪方案。 他们会买便宜的二手车,因为偷来的车也许会引起警方的注意,他们不能冒险。抢劫时,诺娃负责望风和开车逃跑。 “你的意思是说,通常都是由他进入银行持枪进行抢劫的。那么,你有没有持枪进到银行里面去抢劫过呢?”警方询问。 “我没有进去过,总是他带着枪进去抢劫。”诺娃回答。 “你们的分工总是固定的么?” “是这样的。我通常会在门口望风,然后接应他,开车逃跑。” 他们行动迅速,有条不紊,总是走在警方的前面。每次抢劫后,他们会查看是否有做标记的纸钞、染色的包装或是跟踪设备。他们会把车扔掉,烧掉所有装备,然后再弄辆车,分头越过边境或是前往机场。 他们总是分开旅行,为安全起见,都是通过公共电话和免费电子邮箱联系。他们还用现金购买假身份证和假护照,以便来往于加拿大、欧洲、中美洲。两人从不在一处呆太久。 在联邦调查局做过笔录后,诺娃同意指证普利彻,于是联邦调查局放了她,交由她的住在怀俄明州的家人看管。这令亚利桑纳州的公诉人麦克尔·肯普颇感意外。 这位助理律师对此理解为:“我觉得,当局可能是这样想的:既然她能主动自首,并d助警方调查,那么就算把她放了,她也不会逃走的。” 可是?也不知道普利彻对她有多大的影响力,不久,她就鬼使神差地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了。 五、亡命天涯(1) 警方赶到俄勒州本德市诺娃和普利彻最近一次抢劫租用过的公寓。据诺娃说,他们在抢劫前搬了出去。警方想在公寓再次被出租之前查看现场。 在警方看来,仅仅因为某人说他就是案犯,这还不够。从严谨和准确起见,警方必须通过种种勘查证明证词的真实性。 警方对这间公寓进行了仔细的勘测,在壁炉里,他们发现了烧掉的塑料捆绳,还有融化的乳胶,那是做面具的材料。 在整个房间中,警方找到了几十个指纹,其中就有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提取了大量模糊的指纹,?俄勒冈州犯罪实验室分析,这些都是普利彻的。 亚利桑纳州斯科茨代尔市、科罗à多州杜兰戈市、新墨西哥州阿兹台克市、俄勒冈州本德市,这一连串的地点都曾见证了普利彻犯下的罪恶,加上指纹证实了诺娃的证词。尽管这对于找到普利彻没什么帮助,联邦调查局和警方还是立即向全国的警局发送了普利彻的资料。警方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基于诺娃的证词,他们也许应该把搜捕拓展到国外去。 各国警方必须联合起来,利用所有可能的资源。因为对于美国警方来说,这是一桩棘手的案件,只有通过国际刑警,各地警力紧密配合才能成功。因为普利彻可能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他找出来。 就在警察们紧锣密鼓收紧法网时,令调查人员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们接到报告说,诺娃·葛斯瑞不见了。 有一天,她没有去上班。警方在高速公路上找到了她的车,人却不见了。在最初的讯问中,她告诉警方她是通过互联网与克雷格联系的,所以警方判断她会上网,会想办法重新与克雷格联系上。事实上她正是这么做的。 这对情侣又相聚了,他们再次开始逃亡。国际刑警迅速展开行动,加大了搜捕力度。 不过国际刑警美国分部的前任负责人约翰·伊姆霍夫知道,如此大的压力会让罪犯惊惶失措。他认为:罪犯杀人只是早晚的问题,总会有人出来与他对抗。他某次冲进银行,保安会掏出枪来,到时克雷格·普利彻就不得不杀人了。 不过普利彻首先必须逃得远远的,他不能呆在美国,有众多执法机关正在追捕他。普利彻知道有很多人在后面追他。他也明白,当他离开美国的时候,警方要追到他就会困难多了。 不过国际刑警自有高招,他们向全球发布了通缉令。 对于逃离美国的这对亡命鸳鸯来说,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似乎是一个藏身的好地方,但是克雷格·普利彻和诺娃·葛斯瑞的照片已?传遍全球。在一场冰球比赛中,一位轮休的警官看到了逃犯。他知道独自靠近他们实在太危险,于是跑去求援。不过,普利彻和诺娃已?逃亡多年,他们能察觉到何时应该消失。等后援抵达时,这对情侣已?不见了。 由于罪犯的狡猾,火速赶来的警察们再次与他们失之交臂,在又一次遭遇同样?历后,律师麦克尔·肯普不由得发出感叹:“我们有不少的线索和情报,但最后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这对罪犯具有异常灵敏的嗅觉和极度敏感的神?,他们同警察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时候他们会一起旅行,然后又分开。调查人员试图追踪他们在网上的活动。不过这对逃犯太狡猾了,没有留下多少线索。 一直追踪他们行径的探员科特·库埃斯特对此深有感触:“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国外,他们都不断地更改身份,变换地点。要追踪到不断改变身份的人,这相当困难。” 这两个人每次都走在警方的前面,始终没有落入警方的控制。不过调查人员随即加大了追捕力度,目的是要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变得非常非常小。 在追捕几次落空后,探员汤姆·冯·米特决定冒一次险,他做了一套备受欢o的法制电视节目,希望罪犯的亲友能与罪犯联系。汤姆·冯·米特谈起这个计划:“我们在电视节目中播了他前妻的镜头,还播了他孩子投棒球的镜头,想引诱他出来。我们还设置了一条热线,希望他能打来与我们交谈,这样我们就能追踪到他的位置了。” 然而逃犯没有上钩。警方仍然希望依靠这个计划和后续的策略,能够找到抓捕普利彻和他的同党诺娃·葛斯瑞的新线索。普利彻是四起银行劫案的嫌疑犯,已?逃亡两年多了,而警方对于会在何时、何地抓到他还是没有一点头绪。 警方通过美国邮政系统发放了5万份传单,并把他们的照片贴在了邮局里。为追捕他们警方想到了许多办法,但这个办法能否奏效,警方还没有确切把握。 令他们感到意外惊喜的是,2003年8月,这个计策取得了效果。一位到美国度假的南非游客看到了传单,并认出了逃犯。他与联邦调查局取得了联系,他知道诺娃现在化名安迪,是开普敦一家颇受欢o的夜总会的?理。普利彻?常去那里,用的化名是丹。这位证人说,这家夜总会的网站上有员工的照片,其中就有?理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这个信息,警察们打开了那个网站,马上就见到了克雷格·普利彻的同伙诺娃的面孔,与那些照片一比较,毫无疑问,照片上的人就是诺娃本人。 五、亡命天涯(2) 此时,冯·米特知道为什么普利彻没有看到电视节目了。他们远在南非,确实不会收看到在美国播放的警方刻意制作的电视片。 对于两人定居南非,国际刑警约翰·伊姆霍夫并不感到惊讶:“克雷格·普利彻选择南非作为他的避风港,主要是因为南非这个地方有大量的外国侨民,而且当地的语言他很熟悉,在那里,他没有语言障°。无论他用什么样的假身份混迹其中,都很难被人发现。所以,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国际刑警美国部和联邦调查局开始了行动。他们立刻与南非开普敦警方取得联系,南非方面表示很愿意帮忙。正如国际刑警约翰·伊姆霍夫所说:“警察就是这样,如果有银行抢劫犯躲在你的国家或者别的国家,他们就会抛开政见,采取一切措施,将罪犯绳之以法。” 对于南非国际刑警来说,他们必须行动迅速,而且还要隐秘。 南非国际刑警尼尔顿·蒙德斯感到执行此任务很有紧迫感:“这个世界是非常大的。今天他们还在南非,明天就可能到了别的什么地方。如果想获得假的护照或证件,从而改换身份定居下来,那是非常容易的。我们不想采取一些可能导致他们失踪的方式。” 开普敦警方随同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对这家夜总会进行了监视,希望能找到那对情侣。 第19章 上天不负有心人,没等多久他们就发现了目标。探员迪特马·库伯格看到了一个身形酷似诺娃的女人,而且她背上有一个清晰的太阳刺青。 看见目标,迪特马·库伯格心中先是一阵惊喜,但为了稳妥起见,他决定查个确凿:“当时我身边就有联邦调查局的探员,我要他和联邦调查局在美国的机构联系,确认罪犯身上是否有刺青。” 消息反馈回来,诺娃·葛斯瑞身上确实有刺青——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个女劫匪。开普敦警方希望她能带他们找到普利彻,警方跟随她来到她与普利彻在开普敦合租的公寓。对费心费力追踪的警方而言,必须想办法抓捕他们,同时又不受到伤害。 国际刑警美国前任负责人约翰·伊姆霍夫对警察们抓捕这对亡命情侣有些担心:“许多人就像被困住的猛兽一样,会由于环境的逼迫而变得更加危险。如果犯罪分子真的失去控制,无所顾忌,那么办案人员的危险必然会随之增大。” 对于走投无路而又持有武器的歹徒来说,他们做出危险举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付他们,警方必须有周密的安排和防备。 调查人员没有立刻下手,他们用几天观察了二人的活动,以便来个措手不及。在监视过程中,他们有了一个重要发现:诺娃和普利彻采用了一种能暴露任何警方监视的模式,无论何时从夜总会返回公寓,诺娃都会先给克雷格打个电话。诺娃会告诉他自己要进来了。然后普利彻会走到阳台上,看是否有人跟踪她。从他们坚持的这一习惯可以看出,这两人确实具有一定的犯罪智慧和反追踪的?验。 六、法网恢恢(1)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尽管他们有反监视的方案,但他们还是低估了警方的能力。他们没有料到,开普敦警方还是对他们实施了秘密监视。在确信掌握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后,警方准备动手了。 一支战术抓捕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他们会在两人都回到家,悠闲地看电视的时候下手。警方预计会出现的情况是普利彻有可能会拼死抵抗,说不定还会开枪杀人。因此警方必须做好准备。 探员汤姆·冯·米特深知,抓捕行动有很大的危险,因为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但也很让人兴奋。整个过程也许很血腥,也许很容易。 警方在按照预定方案做好一切准备后,果断决定动手。国际刑警美国前任负责人约翰·伊姆霍夫对抓捕罪犯具有丰富?验:“我们实施抓捕的时候,要完全出乎对方的预料。” 在确定两人在房间时,身手敏捷,头脑灵活的警察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公寓,他们的抓捕成功了。面对有如天降的神勇警察,普利彻毫无防备,愣在?地。 几名高大英俊的青年特警用枪指向普利彻:“举起手来!” 面对众多荷枪实弹的警察,普利彻知道抵抗是没有意义的,他面无表情地举起双手。 国际刑警美国前任负责人约翰·伊姆霍夫走进去,大声对两人说,他们是美国通缉的持枪抢劫犯。他叫的是他们的本名——克雷格和诺娃,而没有叫他们的化名。他们对这些名字有反应,这就再次证明,警方没有抓错人。 ?过两周的追踪,克雷格·普利彻和诺娃·葛斯瑞终于毫无悬念地被开普敦警方逮捕,这些都有赖于国际刑警的配合,也再次有力地证明了国际刑警对制止世界范围内的罪恶卓有成效。 南非国际刑警负责引渡罪犯的探长尼尔顿·蒙德斯对肩负的重要使命很有信心:“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缩小,让逃犯无处可逃,让他们明白,他们也许可以暂时逍遥法外,但是总有一天,还是会被抓捕归案。” 追踪普利彻达6年之久,探员汤姆·冯·米特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现在,他终于可以把这两位臭名昭著的逃犯带回美国了。这桩心事一旦了却,他就可以将这个始终悬在心头的案件结案,将该案案卷从他的桌子角移到档案室。 他和同事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备好了所有必要的公文,为的就是尽快地办完引渡手续,悄悄地把这对屡屡作案、亡命天涯的男女从南非带回国去受审。 普利彻一直被关押在南非,直到美国司法官员抵达,带他返回美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钱,而诺娃还有别的?因。在长达20小时的飞行中,她向美国副司法官布兰达·麦克劳林倾诉了她的想法。 “我想你应该明白,你即使可以逃避一时,可最终还是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的。”法官布兰达·麦克劳林说。 “我知道我错了,可我不是为了钱。”诺娃对布兰达·麦克劳林语气轻松地回答。 美国副司法官布兰达·麦克劳林与诺娃作了一些交谈:“我只是负责接他们回来,没打算得到什么资料,可她却说她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不过如果时间能够倒转,她还是会和普利彻一起再干一次的。” 布兰达·麦克劳林觉得诺娃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议,诺娃·葛斯瑞——这个受过良好教育和家教严格的年轻女孩,也许是出于好奇而冒险,也许是不满足于平凡的人生,但她的行动已?触犯了法律,也严重偏离了社会行为准则,她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办。 他们被带回美国的警察局,警方对他们的身份进行查验、拍下照片,收入犯罪记录档案。 克雷格·普利彻被带到警局为罪犯摄像的办公室,警局一位中年摄像师吩咐他:“现在往右转,拿好牌子。” 克雷格面无表情地转身,对此场面他并不陌生,多年前他也曾因犯罪受到过如此待遇。 抢劫案的主谋克雷格·普利彻承认有罪,按照法律规定,他被判入狱22年半。根据裁决,克雷格·普利彻还必须返还银行二十多万美元。 而他的搭档——诺娃·葛斯瑞也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她因多次抢劫被法庭判处10年徒刑。 在警方的档案里,这对抢劫惯犯留下了这样的记录: 警方怀疑克雷格·普利彻持枪在美国各地抢劫了十几家银行,抢走了几十万美元。他的暴力行径在美国西部引起了恐惧。但对于警方来说,这起历时6年,案情扑朔迷离的案子此时已??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们找到并抓住了他,并将他送上法庭得到应有的审判,期间没有人受伤。 对于追踪他多年的探员汤姆·冯·米特来说,他的体会颇深:“一旦开始调查暴力犯罪,这就变成了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并不是说我多想抓他,只是我很喜欢当我告诉受害者,我们终于抓到他时的那种满足感。他再也不能伤害别人了。可怕的日子已?过去了。”这是每个国际刑警和警务人员最深切的体会,他们为自己能够为民除害、伸张正义而欣慰和自豪。 六、法网恢恢(2) 虽然追捕过程费尽波折,但在国际刑警和世界各地警察的努力下,克雷格·普利彻将在狱中度过未来二十多年的时光。 第五章致命的冲动 致命的冲动 国际刑警组织维持的是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一旦有重要案件发生,他们就会联合各国警方,共同主持正义! 在这个故事里,一个叫埃因霍恩的激进分子在公开场合大谈和平,私下里却包藏祸心,一副丑恶嘴脸;他的女友——一名年轻的女大学生,为了争取自由而试图逃离他,却惨遭毒手。但是,凶残的罪犯凭借着深厚的社会关系和显赫的社会地位逃脱了法律的制裁,继续逍遥法外,给受害者的家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们多次催促警方为自己的女儿复仇。然而,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一波三折。犯罪嫌疑人凭借自己的魅力不断结识新的女性,并利用她们的钱为自己的生活打开出路。为了抓捕潜逃的杀人狂魔,全世界的警方通力合作,布下了天罗地网,最终将这个被控制欲所驱使的危险男人绳之以法,并撕下了他极度虚伪的伪装。 一、霍莉的失踪(1) 霍莉·麦达克斯是一个七口之家的长女,出生于得克萨斯泰勒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她温柔,善良,美丽,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对于妹妹们来说,她是个非常细心的大姐姐,在很多方面就像妈妈一样。妹妹梅格和霍莉的关系较之其他姐妹更为亲密,对她来说,霍莉不仅仅是自己的姐姐,更是一位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 由于酷爱艺术,因此霍莉在1965年离开家人,只身一人前往费城外的布林莫尔大学进修。在20世纪70年代初,费城俨然是各类艺术家和自由思想者的天堂,其中最有名的人物要数埃因霍恩。在60年代的和平运动期间,他声名鹊起,并且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埃因霍恩自诩为这个“和平与爱”年代的领袖:他倡导非暴力运动,参加反战活动,并且四处演讲。他甚至宣称在1970年开创了费城的第一个“地球清洁日”,这种说法在今天广受争议,但在当时的确蛊惑了不少人。不管怎样,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受到信徒们的爱戴。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而霍莉起初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大学毕业后,霍莉遇到了这个自称为“麒麟”的人。初次见到美丽而开朗的霍莉,埃因霍恩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他扬言要拥有霍莉,并且以他个人独具的魅力很快赢得了霍莉的芳心。 此后霍莉和埃因霍恩交往了五年,她渐渐发现自己和埃因霍恩之间有许多无法融合之处,并不合适在一起。1977年9月10号,她鼓起勇气对埃因霍恩表示要和他断绝关系: “伊à,我想我们应该分手了,我们并不适合对方。” 听到霍莉说要离开自己,埃因霍恩顿时勃然大? 第20章 ,一张?本极具男性魅力的脸孔因为冲动而变得扭曲可怖起来。他一把攥住霍莉的双肩,“为什么?因为你不想听我的话,这就是?因!我不会让你如愿的!” 霍莉见无法说服埃因霍恩接受分手的现实,就极力挣脱他的大手想要走开。 埃因霍恩用力扳过她的身子,?气冲冲地质问:“你要去哪儿?” 看着埃因霍恩那张因愤?而充血的脸,霍莉心中闪过一丝恐惧,但她仍坚持说:“我要离开你。” 埃因霍恩冲着她大吼:“不行,你不能离开,不行!” 在1250英里之外的得克萨斯州,霍莉的家人正忧心忡忡。霍莉一直和他们保持书信来往,但是她最近的几封来信却让家人十分担忧。 梅格是霍莉的妹妹,她回到家后总是先去厨房看看母亲在做什么。她推开门,走进厨房,母亲像平常一样在忙碌着准备家人的晚餐。梅格走过去,亲热地搂住母亲的肩头。麦达克斯太太是一个身体略有发福的中年女人,一头金色短发整齐地梳理着。她回过头,有些忧郁地对她说:“霍莉来信了,放在桌子上,你看看吧。”梅格想问怎么了,但看看母亲的神色,欲言又止。 餐桌上,一家人像往常一样共进晚餐,但今天的气氛却有些沉闷。梅格心不在焉地叉着盘里的煎牛肉,不时地看看爸爸和妈妈。她似乎想说什么。最后她终于忍不住冲口而出:“霍莉在信上总是说埃因霍恩做了这个,埃因霍恩做了那个。这让我不禁在想,她到底在做什么?老实说,我认为他们之间并不是平等的男女朋友,而是完全由埃因霍恩控制的,这是一种占有关系。这很不正常。” 但是霍莉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成了埃因霍恩的占有品。而她的家人虽然很为她的状况担心,却也不知道该怎样告诉她,让她尽可能离开这个男人。 这之后,霍莉的来信突然中断,连续数周都没有消息。她甚至忘记了家人的生日,而这是从未有过的。到了10月中旬,她也没有给过生日的三个家人寄来生日卡。这次不但梅格,就连爸爸妈妈也为霍莉的反常行为忧虑不安。 梅格告诉爸爸:“霍莉已?好长时间没打电话,也没写信,什么也没做,这很奇怪。我觉得她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麦达克斯先生说:“我和你妈妈也正为这件事担心。霍莉还一直是和那个男友在一起吗?那个人究竟怎么样?” 梅格回答:“他们有没有分手我不确定,但我听霍莉说起过,那人是宾大的教师,还是个和平主义者。” 也许是出于直觉,麦达克斯先生对女儿的男友埃因霍恩并不太信任。 他对太太说:“亲爱的,我想你还是给霍莉打个电话,看看她最近怎么样。” 麦达克斯太太认为丈夫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决定给女儿打个电话。她找出电话簿,霍莉留下的最后一个号码是埃因霍恩的。她按照上面的数字拨了出去,对方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喂?” 麦达克斯太太:“您好。我是麦达克斯太太,霍莉的母亲。” 男人:“您好,麦达克斯太太。我是埃因霍恩。” 麦达克斯太太:“霍莉最近没有和家里联系,我们有些担心。请问你最近是否见过她?我想你可能知道她在哪儿。” 埃因霍恩说他也有一段时间没见过霍莉了。麦达克斯太太对他的话表示不理解。他解释说,霍莉在几周前的一个星期天跟他说要去逛商店,等他洗完澡时,霍莉已?走了,然后再也没有回来。 一、霍莉的失踪(2) 说了这番话后,埃因霍恩就沉默了,显然是不想再多谈。麦达克斯太太只好说再见,然后放下了电话。 梅格看母亲神色黯然,着急地问:“妈妈,出什么事了?” 麦达克斯太太回答说:“埃因霍恩说他最近没有见过霍莉。” 麦达克斯先生:“他还说什么了?” 麦达克斯太太:“别的没有说什么。嗯?只不过他的口气显得非常冷μ,我想他们是不是刚刚分手了,所以心情不好?” 梅格:“那姐姐究竟是去了哪里呢?已?这么久没有见到她的人了。我们这么担心也没有用,不管怎么说,还是先报警吧。” 霍莉的家人迅速报告了费城警方,但是费城警方认为她的失踪根本没有异常之处。 由于没有任何犯罪的证据,所以警方没有任何展开调查的?因。在那年秋天和冬天,麦达克斯一家仍没有得到霍莉的任何一点消息。他们只能推测,也许霍莉只是想单独待一段时间,到圣诞节的时候她就会主动和家人联络。因为这种情况在周围其他年轻人身上也的确发生过。 二、皮箱里的女尸(1) 圣诞节一天天地临近了,商店和各家各户都开始为过节而大肆装饰,人们也在忙着进行圣诞节前例行的大采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节日的气氛。但霍莉仍然杳无音信。1977年12月,得克萨斯州霍莉的家人在?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已?绝望了,他们决定放弃等待,雇佣已退休的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鲍勃调查霍莉的失踪。 鲍勃目前是一名私人侦探,中等身材,一张平凡的脸上配以坚毅的下巴,显得精明而干练。他告诉霍莉的家人,他想和他们见面谈一下。于是麦达克斯夫妇邀请他到家里来。鲍勃请大家详细地谈谈霍莉的情况,最好不要有什么遗漏。因为他需要首先对霍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任何一点疏忽也许都会对破案造成不利。 在鲍勃的要求下,霍莉的母亲麦达克斯太太抑制着心中的痛苦,回忆起女儿的事:“霍莉在高中和大学时都非常优秀,始终是一个?规蹈矩的孩子。我们之间几乎无话不谈,她习惯把所有事都告诉我。”她哽咽着说完最后一句话,眼睛里一下子充满了泪水。麦克达斯先生抚慰地搂住了她的肩膀,说:“会好的,亲爱的,鲍勃会帮我们找到霍莉。” 梅格拿出一张全家人的合影,说:“我知道许多人都认为霍莉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女孩,这样说其实并不准确。她的确很漂亮,当过àà队队长,在毕业典礼上致过开幕词,但她不只是这样的人,她不属于特定的某一类人。” 鲍勃看着照片中的女孩,她脸形柔和,有着一对明亮欢快的眼睛,一头金发柔顺地披于双肩。这位私人侦探自忖,这个美丽的女孩不但气质独特,而且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如今竟然离奇失踪。他不仅对霍莉的家人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同情。 听完麦达克斯一家人的介绍,鲍勃略微思考了一下,又问道:“霍莉平时?常和什么人来往?她有没有固定的男友?” 麦克达斯太太和丈夫对视了一眼,对鲍勃提到了埃因霍恩,谈到了霍莉和他交往后的反常表现,还有他们的分手和霍莉随后的失踪。 听了母亲和姐姐的话,霍莉的小妹妹布菲也腼腆地说,“鲍勃先生,我想有个情况可能也有用。”鲍勃亲切地请她不要有顾虑,于是布菲谈到了1977年学校组织的英格兰之旅。 “当时,霍莉和埃因霍恩在那里度假。见到他们我非常高兴。但是后来发生的事并不像我想的那么让人愉快。这都怪那个叫埃因霍恩的男人。他是个怪人,不管在哪个房间,他总是跟在我和霍莉后面。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单独待在一起,最后霍莉只好直接告诉他,她要和我单独待一会儿!” “埃因霍恩有什么反应?”鲍勃追问。 布菲显出厌恶的神色说道:“他当然不能再赖着!所以很不高兴地转身走了。” “霍莉还和你说了些什么?”鲍勃又问。 布菲回答说:“后来霍莉告诉我,埃因霍恩这个人有很强的占有欲,而且他同许多女人有不正当的亲密关系。所以我马上劝霍莉离开这个人,但她有些担心埃因霍恩可能会不答应。我告诉霍莉我一定会帮助她的。” 那天和布菲长谈之后,虽然不知道埃因霍恩对分手会有何反应,但霍莉已?下决心要离开这个人。 听完布菲的话,梅格还告诉鲍勃,布菲回家后不久,霍莉打电话来说,她已?选好了要去的地方,但要到10月1日才能住进去。所以她们能做的只有等10月1日后,霍莉再告诉她们她的新电话号码和新地址。 结束了与霍莉家人的谈话后鲍勃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回忆着在霍莉家了解到的情况,一时陷入了沉思。他感到很难想象一个和平主义激进分子会伤害自己的女友,但作为一个接受了委托的私人侦探,他必须展开调查。 鲍勃赶到费城,找到了曾?是fbi特工,现在的私人侦探费尔丁,向他说明了案情。费尔丁决定与他合作,联手侦破此案。 对案情进行了一番分析后,鲍勃和费尔丁决定先找埃因霍恩讯问一下情况,因为他是最后一个见到霍莉的人。 两人按照霍莉家人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埃因霍恩家,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公寓,墙上爬满了藤类绿色植物。鲍勃按响了门铃,很快,一个男人出来开了门。趁着费尔丁与之对话的时间,鲍勃对他进行了初步观察。这是一个中等个头的男人,脑后扎着一条马尾辫,最吸引人的还是他的一张脸。那充满肉感的嘴唇和浓密的络腮胡令人感到一种不安全的诱惑力。 男人狐疑地看着两位侦探:“你们有事吗?” 费尔丁面无表情地问:“是埃因霍恩先生吗?我们想就霍莉小姐的事和你谈一谈,可以吗?” 这个男人只把房门半开,毫无请两人进去的意思。他冷冷地回答:“我就是埃因霍恩,有什么问题请说吧。” 费尔丁只好站在门外向埃因霍恩提出了几个问题。 费尔丁:“请问霍莉小姐是住在这里吗?” 第21章 埃因霍恩:“她不在这儿,她已?走了。” 二、皮箱里的女尸(2) 埃因霍恩声称霍莉在9月10日左右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她是大约3周前离开的。” 费尔丁:“她为什么离开?” 埃因霍恩:“这我就不太清楚了。我们已?分手了。”他在两位侦探面前显得泰然自若。 两位侦探看一时问不出什么情况,就提出想到房间内看一下,但遭到了埃因霍恩的拒绝,“对不起??” 没有他的许可,两名侦探不能进入他的住所。 于是他们决定找邻居们了解。幸运的是他们很快找到了住在楼下的两名大学生。 其中长了一头黑色卷发的那个男孩认真地回忆了一下,说:“大约两个月前,我听到一声??”他告诉两位侦探,1977年9月底,埃因霍恩的房间里曾?传出重击声和一声尖叫。几周之后,他们闻到了一股恶臭,并发现天花板浸出棕色的液体。他和同伴不断用漂白剂进行清洗,但怎么也洗不干净。那股令人作呕的臭味让他们的朋友想起了停尸房。 费尔丁问他们像这样有多久了?卷发男孩回答说:“大约有一个月了。” 他们的叙述让人感觉更加不祥。 向两个学生调查完后,鲍勃和费尔丁又来到房东处,想请他提供一些线索。房东是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戴着无框眼镜,斯文有礼。听完侦探们的说明后,他告诉他们,这个区域的上方正好是埃因霍恩房间的储藏室。他曾?试图查明臭味的来源,但由于埃因霍恩声称有重要文件要保护,所以始终没有进入房间查看。他虽然觉得奇怪,但考虑到这个人是埃因霍恩,因此最终没有强行进入。 离开了埃因霍恩的住所,费尔丁匆匆赶到费城侦探麦克尔的办公室,向他报告了案件的调查情况。他建议警方把这件案子当作人员失踪案来处理。 看着面前费尔丁送来的调查报告,麦克尔侦探削瘦的面部线条一下子收紧了,他感觉这件案子就像阿尔弗雷德拍的电影一样,悬念迭起,里面既有性,又有暴力,而且他觉得其中很可能还有谋杀。 虽然鲍勃和费尔丁一致认为埃因霍恩有谋杀霍莉的嫌疑,但麦克尔感到还必须谨慎从事。从已?发现的证据推测,他也认为是埃因霍恩杀死了霍莉,但建立在私下调查基础上的怀疑不足以逮捕嫌疑犯,尤其埃因霍恩还是一个著名人士。 麦克尔告诉费尔丁:“埃因霍恩在费城是个重要人物,在哈佛也是个重要人物。他和世界各地都有联系。” 在70年代末的政治动乱中,任何对和平运动领导人的错误指控都会让警方惹祸上身。 费尔丁问:“接下来你准备采取什么行动?” 麦克尔思考了一下,回答说:“申请搜查证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所以我要干的就是重新找所有的人进行谈话,从中寻找足够的证据,然后申请搜查证,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埃因霍恩的公寓进行调查。” 费尔丁走后,麦克尔仔细研究了有关污渍的目击证词,还有公寓的楼层平面图和银行记录。银行记录显示,自9月起,霍莉账户上的两万多美元就没有人动过,这一切都表明她遭遇了不测,尸体很可能就在埃因霍恩的储藏室中,不过要想得到证明,麦克尔必须进入埃因霍恩的房间和那间储藏室。 1979年3月28日,调查人员终于获得了搜查证。他们都希望能够从埃因霍恩的公寓里发现头发或者血迹。这时离霍莉失踪已?18个月了,她的家人同样希望了解真相。 耐心等待了很长时间的麦达克斯一家终于等来了好消息,警方可以进入可能的犯罪现场寻找答案了,霍莉的遭遇马上也将水落石出。?过这么久的猜测和忧虑,他们马上就能知道最后的结果了。 前往搜查的警方人员由麦克尔侦探带队。他敲开了埃因霍恩的家门:“我是费城警察局的麦克尔。现在我们希望你能配合我们进行搜查。这里是我们的搜查证。” 埃因霍恩也许早有准备,所以他虽然有些惊慌,但仍然保持了镇定:好的,请进吧。” 而此时,远在德克萨斯的麦达克斯一家人却紧张地期待着。因为他们也知道,这个答案很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沉重的打击。 进入埃因霍恩家后,麦克尔直接走向楼下污渍的来源:那间储藏室。但是,房门是锁着的。 他转向埃因霍恩:“你有这个门的钥匙吗?”埃因霍恩声称他没有钥匙。 麦克尔没有说什么,他请证据技术人员替他找来了一根铁棍。他持着铁棍的一端,用力撬下螺丝钉,然后取下搭扣。这样锁仍然完好无损,不过房门却被成功地打开了。 警方搜查人员一拥而入。储藏室里杂乱无章,麦克尔发现里面有一个大皮箱、一个衣箱和一个女式钱包。他吸了吸鼻子,一股腐臭味弥漫于这个小小的空间。 ?过仔细查看,麦克尔和同事们在钱包里面发现了霍莉的各种证件,其中有社会安全卡、借书卡、驾照,还有女性通常放在包里的各种小物品。衣箱也是霍莉的。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侦探工作的资深人员,麦克尔见过各种死尸,所以他凭着直觉一眼就看出里面有一具死尸,一具腐烂的尸体。现在,麦克尔相信他要找的答案就在大皮箱里面。 二、皮箱里的女尸(3) 再有几条线索,霍莉的失踪之谜就可以水落石出了。不过,这还只是揭开埃因霍恩自身之谜的开始,这个和平激进主义分子已?向人们显示出具有致命暴力的残忍一面。 麦克尔转身问埃因霍恩:“你有箱子钥匙吗?” “没有,”埃因霍恩否认自己有这两把锁的钥匙,但这并不能阻止警方进行进一步的搜查。和开门时一样,麦克尔侦探撬开了大皮箱上的搭扣。大皮箱里塞得很满,最上面的是一张日期为1977年9月中旬的费城报纸。 这张报纸上的日期引起了麦克尔和他的同事们的极大关注,因为那正是她失踪的日期。后来他回忆说,当时我们找到了一个轮船衣箱,并且闻到了死尸的味道,因此我们认为事情已?是显而易见的了。 扒开杂乱的报纸,麦克尔他们在箱底发现了一只干瘪的人手。毫无疑问,死者就是霍莉。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死者似乎曾试图要出来。后来犯罪技术人员?过检查判定,霍莉被放到箱子里面的时候还没有死亡,她曾?试图挣扎出来。 当技术人员在储藏室对霍莉的尸体做进一步检验时,麦克尔一个人走了出去。不久,他的同事听到了他的喊声:“过来一下,看看这是什么!”他们迅速赶了过去。麦克尔手里是一串钥匙,这是他在埃因霍恩公寓的厨房里找到的。这是又一条非常可疑的线索。?过尝试,其中一把钥匙能打开储藏室的门,另一把能打开大箱子。警方人员觉得埃因霍恩的做法简直有些欲盖弥彰,因为他一口否认了自己有钥匙,还说不知道钥匙在哪儿。但麦克尔却是在他家厨房找到钥匙的。 埃因霍恩身上的疑点越来越多?? 尽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埃因霍恩与霍莉之死有极大关联,但警方仍然非常震惊。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想到会在储藏室里找到尸体,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了!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埃因霍恩在当时是一位领袖,是一个政治领域的风云人物,甚至称得上是一个文化偶像。 警方搜查人员把在皮箱里找到的尸体运回警局做进一步确认。在验尸过程中,验尸员找到了霍莉以前留下的牙科记录,在和手上的照片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比照后他们认定,死者就是霍莉。他们的检验还表明,霍莉生前头部至少遭到6次重击,这引起她多处骨折,并导致了死亡。 验尸员出具的材料认为,霍莉在被放进大皮箱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死亡。不过,警方迫切想知道的是埃因霍恩为什么要把尸体留在身边。 他们请来了法医心理学家克里斯博士,向他求助。克里斯博士静静地听他们描述了案件现场及霍莉的死因后,运用专业知识对埃因霍恩的心理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罪犯的行为源自于他所具有的强烈的控制欲。 “我觉得促使埃因霍恩杀死霍莉的?因就在于后者提出了分手。在埃因霍恩看来,何时分手和怎样分手都只能由他来决定,所以他要重新夺回霍莉试图拥有的控制权。随后,他变本加厉,要让霍莉活着无法离开他,死后也不能离开他,以此彻底控制霍莉。” 基于搜集到的证据,费城警方决定提出指控,控告这位“麒麟”犯有谋杀罪。 三、凶手突然潜逃(1) 在霍莉失踪一年半后,她的悲惨遭遇终于大白于天下。现在,她的家人只能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 麦克达斯夫妇悲痛欲绝,仿佛一下苍老了十岁。这之前虽然他们一直在为霍莉的失踪而担心,但当女儿遇害的消息变成了事实,他们却无法面对。麦达克斯太太看着照片中正对着人们微笑的女儿,泪流满面。这个不幸的消息对霍莉的两个妹妹,梅格和布菲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当她们得知霍莉已?遇害,并且被塞进一个大皮箱时,她们一下子都惊呆了。她们怎么也想象不到为什么竟会有人对霍莉做如此残忍的事。霍莉死了,她再也不会回家了,她们再也见不到姐姐了。对于从小和姐姐亲密无间的梅格和布菲来说,这样沉重的打击,她们怎么能够承受呢? 不过,惟一让麦达克斯一家略感安慰的是,凶手已被拘留,他必将为自己的犯下的罪行受到应有的严惩。 但是,事情并不简单,形势很快又发生了变化。被捕的埃因霍恩并不认罪,他声称自己是清白的,甚至大言不惭地扬言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陷害他的阴谋。 第22章 为了脱罪,埃因霍恩选择由即将成为美国参议员的阿伦律师代理整个案件。在传讯过程中,许多地位显赫的支持者都赶来为他作证,其中包括投资银行家、大学教授,甚至还有一名新教圣公会的牧师。面对庞大的说情大军,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法官同意保释埃因霍恩。 这件案子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 林恩女士是专门负责这起案件的费城地区检察官,她一头灰色短发,认真而干练。对于埃因霍恩混淆视听的做法,她非常气愤:“埃因霍恩捏造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制造阴谋的说法,而且他的许多朋友都对此信以为真。奇#書*網收集整理他们根本没有仔细考虑,他们没有思考他的储藏室里为什么会有一具尸体,不是对他敬而远之,相反他们全都鲁莽地跑进法庭,准备为他辩护,让其他人相信他是一个好人。” 在埃因霍恩被保释出来后,麦克尔侦探提醒林恩女士说,埃因霍恩这种人绝不会出庭受审,他肯定会逃跑。因为他绝对不会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命运,更何况他在全世界都有关系。 但由于法官已?做出了裁定,警方和检控方对此也无可奈何。 听证会从几个月一直拖了几年。在1981年1月14日举行的听证会上,埃因霍恩没有露面。几名警官负责去传唤他。 前去传唤的警官先是按响门铃,无人应答后又用力拍打公寓房门,但是房内始终没有人回应。至此,这个让很多人担心的情况终于发生了。1981年1月,埃因霍恩就此潜逃,而且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他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一滴水一样蒸发掉了。 警方立即展开了全面的追查。调查人员得知他卖掉了汽车,并且从银行里取走了大部分存款,只剩了不到10美元的余额。调查人员向埃因霍恩的朋友们讯问,他们也都表示并不知道他的去向。在审判前夕,埃因霍恩重新获得了主动权。 埃因霍恩的成功潜逃对霍莉的家人来说是另一个致命打击。他们刚刚承受了失去霍莉的痛苦,现在又要面对杀死亲人的凶手可能永远无法归案的现实。 埃因霍恩是带着他的新女友安娜一起离开美国的。警方非常担心安娜是被他引诱的另一名潜在受害者。因此,地方检察办公室逃犯科科长理查德决定从他的新任女友开始着手调查。?过对安娜家人及朋友的讯问,理查德得知在埃因霍恩逃跑大约一天后,他的女朋友接到了他的电话,然后让妹妹开车把她送到了飞机场。她的妹妹也不清楚她要去哪里,不过据她猜测,地点很可能是英格兰或者爱尔兰。 由于埃因霍恩很可能逃离美国,因此联邦调查局派出特工人员卡伯奈尔联合理查德展开调查。理查德和卡伯奈尔取得联系后,从他那里得知,联邦调查局获得了一张抓捕埃因霍恩的逮捕证,理由是“非法逃避起诉”。有了这个理由之后,他们就有权在全世界寻找这名涉嫌杀害霍莉的在逃凶手。 但只获得逮捕证还不够,要想尽快抓住他,他们还需要得到国际刑警的帮助。于是卡伯奈尔和理查德立刻动身去找约翰·伊姆霍夫。当时约翰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不久,但已?是国际刑警美国分部的负责人。 卡伯奈尔和理查德将霍莉一案通报给约翰后,埃因霍恩就成了国际刑警组织要绳之以法的美国潜逃犯。在发出的通缉名单中,埃因霍恩是头号通缉犯。因为他罪大恶极,而且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行为无异于在公然蔑视社会。他自恃身份特殊,认为可以随心所欲,而国际刑警组织作为正义的机构,绝对不允许他这样做。 在约翰的d助下,国际刑警迅速发出了一张“红色通缉令”,在全世界通缉这名头号逃犯。这份“红色通缉令”发向世界182个国家,美国费城地区检察办公室,正在寻找一名危险的杀人犯——埃因霍恩。 参与了此次通缉行动的美国司法部国际刑警联络员玛丽对此记忆犹新。这张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内容如下: 三、凶手突然潜逃(2) 艾à·埃因霍恩/绰号麒麟/通缉杀人犯1981年逃离美国/棕色眼睛,有胡须 通缉令公布了他的照片、指纹、身体特征,以及国际刑警组织已?了解到的任何有助于警方找到他的习惯等。 调查人员首先从搜查公寓时没收的地址簿着手以寻找线索。搜捕工作非常困难,因为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埃因霍恩在20多个国家有关系,并且有350多个熟人。调查人员先后前往费城及波士顿等地,但都一无所获。这是因为,在国内搜捕逃犯已?很不容易,但是跨越国界搜捕逃犯的复杂程度相当于在国内的两倍。所以,他们需要有人提供援助,而国际刑警的招牌正好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国际调查的通行证。 在国际刑警介入调查后,几个月转眼过去了。而埃因霍恩仍然逍遥法外,在新的地方蛊惑新的拥护者,或者引诱新的受害者。 根据克里斯博士的分析,埃因霍恩确实是一个典型的领袖人物。他自身很有魅力,而且自恋,甚至有些心理变态,因为他喜欢利用人。吉姆·琼斯,大卫·克里士,查理·曼é都具有这种性格特征。他们都懂得利用其他人,并且很擅长找到可以利用的人。埃因霍恩就具有这些典型的特点。 而且他具有一种吸引女性的独特能力,至于他为什么具有这种能力,很多人却无法解释清楚。由于他需要获得大笔金钱,因此他总是喜欢和有钱的漂亮女人交往,对那些没钱的女孩他从不感兴趣,这些人不在他的兴趣范围之内。而且他总是能够从中找到有钱的女人来资助自己。也正因为如此,他始终都不会面临钱财的困扰。他有充分的资金使自己游走于各地,警方对他无可奈何。 虽然追捕工作困难重重,但警方仍然坚持不懈地搜索着,同时开始调查他的过去以寻找线索。调查人员首先找到了他过去的几个女朋友,向她们讯问与埃因霍恩在一起时,以及分手时的情况。这些女人的回答如出一辙,她们都告诉调查人员,在提出分手后遭到了埃因霍恩无情的虐待。 对于这种现象,克里斯博士指出,像埃因霍恩这样的施虐者最讨厌的就是遭到拒绝。他告诉调查人员:“像埃因霍恩这种类型的人最不喜欢的就是遭到拒绝,他们喜欢掌握控制权。一旦遭到拒绝,他们就会变得非常残暴。而像埃因霍恩这样的一个人一旦跨过杀人的门槛,那就没有什么能够再阻止他的了。他不会感到悔恨,而且会继续杀人。” 在对埃因霍恩的过去及心理状况有了更准确的了解后,费城警方和联邦调查局急于抓获埃因霍恩。这不只是为了让他接受审判,同时也是为了安娜的安全考虑,因为和埃因霍恩这样残忍而变态的人在一起,不知什么时候她就可能步霍莉的后尘。警方根据种种情况判断,安娜的生命正面临着极大的危险,他们担心埃因霍恩随时会故态复萌,继续作案。 四、奇怪的房客(1) 此时距发现霍莉的尸体,国际刑警和全世界的警方开始搜寻杀害霍莉又在保释后潜逃的嫌疑犯——和平激进分子埃因霍恩,已?又过了一段时间。 费城警方和联邦调查局仔细研究了从埃因霍恩公寓中收集到的证据。其中最令人不安的证据就是霍莉的日记。她的日记揭示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些可怕的虐待细节。 其中的一页日记写道:“昨晚最终以可怕的恐怖行为结束。”虽然霍莉并没有说明究竟受到了怎样的残酷对待,但其令人发指的程度却不难想象。调查人员认为,那时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破裂,而且霍莉的身体也在遭受虐待。他们能够看出霍莉的精神状态是那种?常受虐待者的状态。 与此同时,作为研究罪犯心理及行动的重要环节,警方也仔细查看了埃因霍恩的日记,结果发现他有可怕的暴力倾向。克里斯博士在对埃因霍恩的日记进行了详细分析后指出,他可能喜欢记录和回忆他的暴力行为,并且认为这很重要,因为那是他做过的事情,因此值得记住。而且日记中的一些地方似乎是在思考谋杀的可能性,这证实了埃因霍恩杀死霍莉是为了完全占有和控制她。 对此,国际刑警组织的约翰认为,埃因霍恩很显然不只是对霍莉施暴,他已?实施了杀人行为,并且极有可能再次犯下同样的罪行。因此,警方决心尽快将埃因霍恩绳之以法,因为他们担心他在同样遭到拒绝后,会铤而走险再次杀人。毫无疑问,这个冷酷的凶手在杀死霍莉之后,内心没有丝毫的悔恨。对于这样残忍的人,他的确有可能再次这样做。 潜逃犯追捕者理查德从埃因霍恩的日记里找到了一条重要线索。因为埃因霍恩在日记里提到了他在各国的熟人,还有前往那些国家旅行的具体途径。从他的日记中似乎可以发现,他很喜欢英国,所以在日记里用欣赏地笔调对英国进行了大量描写。因此警方怀疑他很可能就躲在英格兰或者爱尔兰。 接下来的事实证明,警方的判断的确是非常正确的。 埃因霍恩带着安娜从美国出逃后,径直来到了都柏林,向一对名叫丹尼斯的夫妇租了一套公寓,然后住了下来。租用公寓时他使用的是真名,只不过对外声称他是一名美国作家。起初他们的生活很平静,和周围的人完全没有两样,但埃因霍恩很少外出,和丹尼斯夫妇说话的机会也很少,因此房东夫妇不免日渐生疑。 当后来警方追踪到都柏林丹尼斯夫妇处,向他们讯问情况时,丹尼斯先生证实说,埃因霍恩的行为有很多地方都让他感到很怪异,而且很难解释清楚。 第23章 这个人的神态,他的举止,还有说话方式都让他们感觉非常不安。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霍莉的家人也正为安娜的安全担心。梅格不无忧虑地对父母说:“她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她知道这个人把一具尸体在自己的储藏室里放了一年半吗?”由于激动,她的脸上浮起两片红晕,“她想过没有,这个人很可能会像杀死霍莉一样杀死她?”麦克达斯夫妇理解地看着难以平静的女儿说到。 时间匆匆走到了1981年4月,丹尼斯夫妇计划到芝加哥旅行。 临行前,他们去向房客道别。让他们颇感意外的是,当他们的男房客被告知房东夫妇要去美国旅行时,立刻变得有点儿焦躁不安。 他对房东太太说:“不要在美国说起我,否则我会被引渡的。” 埃因霍恩这种做法其实并不聪明,这显然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而且也必然会激起他人的好奇。 认为埃因霍恩十分可疑的丹尼斯夫妇一到美国就开始四处打听埃因霍恩其人。在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他们立刻来到了芝加哥联邦调查局。接待他们的调查局探员证实了他们的猜想,他们的房客埃因霍恩真的是一个重要的潜逃犯。 在苦苦搜寻了很久之后突然发现了埃因霍恩的踪迹,这不禁让警方喜出望外。遗憾的是,费城警方的喜悦仅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因为当时美国和爱尔兰政府之间还没有引渡条约,因此他们不能把埃因霍恩从藏身处抓捕归案。 这的确让人很难接受。明明知道凶手在哪儿,但却不能动他分毫。而且指望爱尔兰警方的帮助也是不现实的。他们不会逮捕埃因霍恩,因为他没有违反爱尔兰共和国的法律,也没有相关条约接受引渡,所以当时美国警方的确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丹尼斯夫妇回国后立刻向爱尔兰警方报了警。但由于埃因霍恩暂时并没有不良举动,因此警方也别无他法,只能护送丹尼斯夫妇回家,并帮助他赶走埃因霍恩。由于警方的介入,这个正被通缉的要犯只好离开了。 丹尼斯先生回忆当时的感受时说,“他走了,我记得非常清楚,他是仓皇跑开的。当我待在寂静的房子里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但是丹尼斯夫妇绝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再次碰到埃因霍恩。 而此时在费城,卡伯奈尔和理查德也正继续他们的调查工作。当他们发现要寻找的罪犯躲在爱尔兰时,他们不由感到很沮丧,因为他们不能把他怎么样。但让他们感到聊以自慰的是,他们至少知道了罪犯落脚的地方,这对案件的进展还是有一些帮助的。 四、奇怪的房客(2) 案情发展到这一步后,搜捕工作的范围已?缩小了很多。当然这也是出于无奈,必须在与美国有引渡条约的国家搜捕到埃因霍恩才能将其归案。调查人员更新了“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希望有人在其他可引渡的国家发现埃因霍恩。 就在埃因霍恩刚刚离开后,美国警方和国际刑警组织立刻派遣了一名侦探前往都柏林了解情况。但是他不能在这里采取行动,就算见到埃因霍恩也不能逮捕他。 自从被房东驱逐后,所有人都失去了埃因霍恩和安娜的下落,但是安娜从前的邻居向警方反映,她最近收到了一封安娜的来信,信里没有任何线索,但信封上的邮戳却是威尔士的。 跟随着这封信,调查人员追踪的足迹从费城来到都柏林,又到了威尔士。随后,伦敦警察厅一路追踪到了威尔士的一家旅馆。这家旅店的老板从电视中认出了埃因霍恩,他失声惊呼“埃因霍恩”。随即他向警方报了警,但是当警方到达时,这名逃犯已?逃走,并且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警察厅派来调查的警官只得向旅馆住宿者和周围的人四处讯问:“你见过这名男子吗?” 警方与埃因霍恩再次失之交臂的消息很快由伦敦警察厅传回了美国。这个消息对霍莉的家人来说无疑非常糟糕。对他们来说,这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这个案子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任何进展了。 他们仍然必须耐心等待。看着他们勉强抑制痛苦试图保持平静的神情,理查德和卡伯奈尔心里非常难过。他们暗暗发誓,一定不让他们失望。 ?过分析,理查德觉得埃因霍恩可能仍然待在爱尔兰,他有可能是在乡村或者其他地方。 此时,埃因霍恩的前房东丹尼斯正在都柏林著名的特里尼蒂学院教物理。 1985年5月的一天,丹尼斯教授在自助餐厅吃完饭后正要离开餐厅,突然之间看到了这名潜逃犯。埃因霍恩正好从丹尼斯教授对面走来。看到这个逃犯,丹尼斯的心紧张地砰砰跳了起来,心里斗争得非常激烈,不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但他仍然强作镇定,上前和埃因霍恩打了个招呼。可是埃因霍恩并没有理睬他,只是从他身边擦身而过,然后走上了楼梯。 ?过短暂的考虑,丹尼斯教授决定冒险跟踪这名杀人嫌疑犯。他一直跟着埃因霍恩,并且再次向他打招呼,但是埃因霍恩始终拒绝和他讲话。丹尼斯教授无法继续跟着埃因霍恩走了,他只好站在那里,眼睁睁看着他越走越远。 埃因霍恩的背影消失后,丹尼斯教授迅速和费城警方取得了联系。令人鼓舞的是,这时美国和爱尔兰之间已?有了“引渡条约”。 爱尔兰警方的格姆利侦探在丹尼斯教授与埃因霍恩偶遇的几个小时后发起了进攻,但是已?太晚了。当他们查到埃因霍恩在都柏林的住址时,他已?搬走了。这套公寓是埃因霍恩一直使用的几个藏匿处之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埃因霍恩目前还不存在钱财的困扰。 失望的国际刑警希望能获得邻居们的帮助,格姆利侦探和手下的人向很多人打听埃因霍恩的情况。周围有许多人知道这一对美国来客,有些人看到他们在前一天离开了。被问到的所有人都说他很有魅力、有学问、知识渊博,几乎无所不知。一位女邻居向警方提供情况说,埃恩霍恩?常出入这所学院和当地的书店。格姆利立刻和同事们赶去书店,可惜他们又错过了。 但是警方绝不会放弃。 远在美国的理查德侦探听到这个结果后也感到有些沮丧,但他又想到,这种情况对警方来说也不完全是坏消息。因为警方在四五年时间里已?两次发现了罪犯的踪迹,这表明以后发现埃因霍恩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多。他对将凶手抓捕归案充满了信心。 埃因霍恩仍然不知去向。 五、凶手仍然逍遥法外(1) 潜逃犯和杀人嫌疑犯埃因霍恩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最后一次显露踪迹是在1985年,当时他和他的新任女朋友安娜住在一起。6个月后,也即1985年底,安娜突然重新出现在美国。 安娜是个白晰而丰腴的金发女郎,她独自一人返回费城,在律师的建议下来到警察局,表示愿意和警方进行合作,并且主动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她的出现使警方人员非常兴奋,他们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如果安娜知道埃因霍恩的藏身地,警方就可能抓获他。?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案情终于要取得进展了。 但是,这一次警方高兴得过早了。安娜虽然要求与警方合作,但她说自己也不知道埃因霍恩的去向。警方从安娜处了解到,由于埃因霍恩对她的态度越来越粗暴,使她变得非常害怕。幸运的是,埃因霍恩开始讨厌她,并把她抛弃了。除此之外,关于埃因霍恩的去向安娜也说不上来。 警方的希望破灭了。 不过,他们仍然从安娜那里得到了两条非常重要的线索。一条线索是埃因霍恩和加拿大一名富有的女继承人来往密切;另一条是他?常和都柏林一家书店的店主尼古à斯在一起。根据第二条线索,爱尔兰警方迅速对书店进行监视,希望能够发现埃因霍恩的踪迹,但是潜逃犯始终没有露面。要找到埃因霍恩很不容易,因为他本身非常聪明,和他交往的人也都能给他提供保护,还有就是他?常更换地点。对于这一点,参与了追捕工作的国际刑警组织成员玛丽对此深有体会。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联邦调查局特工卡伯奈尔和加拿大皇家骑警队合作,迅速找到了和埃因霍恩交往的那个富有的女继承人。最初这位女士拒绝和警方人员见面,最后由于卡伯奈尔和骑警队威胁她要提出起诉,她才同意到美国接受警方的讯问。 联邦调查局和费城地方法院检察官审问了这位女继承人。起初,她避而不谈,本能地保护着埃因霍恩。对此,检察官和调查人员感到困惑不解,但法医心理学家克里斯博士解释说,埃因霍恩是个非常善于利用人的心理变态者,他之所以能够长期逍遥法外,?因之一就在于他能够获得普通人的信任。埃因霍恩喜欢和女人交往,也很知道如何讨女人的欢心,更懂得如何让她们习惯这种被他控制和占有的局面。 在警方的强大攻势下,为了免受牢狱之苦,女继承人终于决定和警方合作。她承认为这名逃犯提供了金钱。这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埃因霍恩能够在国外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并且总能比追捕人员抢先一步逃走——?因就在于这个女人为他提供了?济帮助。不过,最近这个女人也已?不再和埃因霍恩联系了,理查德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她已?知道是埃因霍恩杀死了霍莉,而且也发现自己是在被人利用。 最后,女继承人交代埃因霍恩可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一个名叫瓦尔伯格的女人在一起。找到这条新线索后,调查人员马不停蹄赶到了斯德哥尔摩。接到国际刑警组织的消息后,斯德哥尔摩警方也立即采取行动。 第24章 大批警方人员包围了埃因霍恩的住所,并随即冲了进去。 他们再次与成功失之交臂。 在埃因霍恩的房间里,警方人员发现了一±热咖啡,还有一支仍在燃烧的香烟。事实证明有人知道加拿大女继承人向埃因霍恩通风报信。 在搜捕过程中,警方往往面对的不是人去楼空,就是罪犯刚刚离开。在这个案子中,警方有好多次都是和罪犯擦肩而过。国际刑警美国分部负责人约翰感到非常失望。他们距离逃犯已?很近了,几乎就要抓住他,却最终没有抓到。 警方的行动可能晚了几秒钟,在斯德哥尔摩展开的大规模搜捕行动无功而返。埃因霍恩再次消失,不久瓦尔伯格也突然失去了踪迹。 卡伯奈尔和理查德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欧洲的所有国家都发出了通告,这包括西班牙、德国、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不管是什么蛛丝马迹,他们都希望它能够指引他们找到通往胜利的正确道路。 但是在找到这条道路之前,联邦调查局和费城警方只能等待。在霍莉惨遭杀害将近11年后,警方对逍遥法外的埃因霍恩仍然无可奈何。 这种遥遥无期的等待是非常痛苦的,霍莉的父母受到了很大伤害。所发生的这一切使他们的健康情况开始每况愈下,寿命也随之大大缩短,但是对他们伤害最大的还要数内心的巨大创伤。他们对凶手始终潜逃在外感到非常气愤,在两个女儿眼中,麦达克斯夫妇因为姐姐的惨死受尽了折磨。 时间飞速地流逝,就在凶手仍逍遥法外时,霍莉的父母相继告别了人世。 出于可以理解的愤慨,霍莉的家人不断向警方施加压力,要求给埃因霍恩定罪。梅格告诉警方,没有什么能让她满意,除非他们抓住埃因霍恩。1993年,费城的陪审团在埃因霍恩缺席的情况下宣判他犯有谋杀罪。 埃因霍恩被定罪后,卡伯奈尔和理查德更加有责任要继续寻找他。他们两人每周见一次面,然后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有时候他们眼前一点儿线索也没有,或者发现了一些线索,但?过追查对破案不起作用。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形,他们就只能重新寻找线索。虽然?历了多次挫折,但他们毫不气馁。卡伯奈尔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他,不过他肯定在某个地方。” 五、凶手仍然逍遥法外(2) 他们必须找到他。 六、香巴尼的最后收网 1997年,由于警方的细心谨慎,案情终于取得了另一大突破。 国际刑警瑞典分部对埃因霍恩和他的新女朋友瓦尔伯格进行了调查,这次终于有所收获。他们发现一位名叫瓦尔伯格的女人在法国申请了驾驶执照。种种迹象表明,她就住在法国的香巴尼。 从卡伯奈尔和理查德开始合作办理这个案子,到现在已?有大约9年了。当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瑞典分部传来时,卡伯奈尔和理查德都非常兴奋,因为他们都相信,埃因霍恩和他的女朋友就在法国。现在形势终于明朗了。他们很清楚,这次那个狡猾的家伙绝对逃不了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 埃因霍恩在法国居住的这套房子位于偏僻的小乡村,和外界隔绝。进行逮捕行动时,法国警方不能打草惊蛇,必须暗中接近它。但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法国警方。?过精心准备,他们派出的人假扮成垂钓者,连续几周在房子附近的一条小河中钓鱼。 耐心终于没有白费。一天,他们突然看到了追捕已久的埃因霍恩。警方担心埃因霍恩会再次逃跑,这样的事已?发生了不止一次。此时他们距离猎物已?很近,这是抓捕的绝佳时机,机会稍纵即逝。 1997年6月13日,法国警方搜查了埃因霍恩在香巴尼的房子。他们迅速拘捕了埃因霍恩。这名傲慢的逃犯虽然戴上了手铐,但在警察面前仍然自鸣得意,面露微笑。 卡伯奈尔和理查德也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一重大时刻。当法国警方给埃因霍恩戴上手铐时,他和理查德都非常兴奋。在他们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这是让他们感觉最有成就感的一个时刻。无辜的生命惨死20年之后,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他们两人为霍莉一家由衷地感到高兴。 但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法国拒绝引渡埃因霍恩,因为他已?被判有罪,法国不想让他到美国遭受死刑。四年的法律争辩随之à开序幕。美国警方不得不想方设法让法国政府相信,他们不会将他判处死刑。 2001年7月20日,埃因霍恩再次来到费城,重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不过这次他是戴着手铐,由美国警方包围着。此时距离他在保释后不出庭受审,然后开始逃亡已?有20年了。 2002年10月17日,陪审团判定埃因霍恩犯有谋杀罪,并判处他终身监禁,不准保释。 梅格紧张地关注了审判的全过程。当法官宣布陪审团裁定埃因霍恩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时,她百感交集,喜极而泣。虽然霍莉的父母没有亲眼看到这个判决结果,没有看到杀害他们女儿的凶手最后被关进监狱,永远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人前炫耀,但是人们相信,他们若在天有灵,肯定会感到欣慰了。 多亏了全世界警方的通力合作,罪大恶极的埃因霍恩将在监狱中寂寞地度过他的后半生。 埃因霍恩被绳之以法是正义对邪恶的一次巨大胜利,一切又重新回到了预定的轨道。 第六章失而复得的日出 失而复得的日出 艺术犯罪在上个世纪80年代达到了猖獗的地步。许多来自中国的佛头被盗往国外,来自法国的名?出现在地下交易市场。 这已?衍生成一个巨大的行业,暴利成为追逐的对象,名贵的艺术品从博物馆偷出转到地下,然后被隐藏,或者以让人瞠目结舌的价格出现在某次拍卖会上,或者是地下艺术品交易活动中。 一伙犯罪分子就瞄上了这些艺术品。1984年10月,他们在一个在漆黑宁静的夜晚,闯入到法国的塞谬尔奥克索斯美术馆,偷走了镇馆之作——法国著名?家柯罗的五幅作品。一年以后,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闯入法国著名的马库坦美术馆,把包含著名?家莫奈《印象·日出》在内的九幅名?抢劫一空。又是一年后的大清早,在日本,同样发生了惊天大案,日本三菱银行运钞车被抢,劫匪抢走3.3亿日元,创造了日本抢劫案件涉案金额最高的记录。 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史无前例的犯罪活动。他们或偷或抢。明目张胆,而又不留任何线索。他们在不同国家犯罪,他们在不同时间作案,他们的行踪飘忽不定,他们的作案目标难以猜测,他们让各国警方毫无办法,他们让国际刑警摸不着头脑。 他们是?如何制止他们?国际刑警责无旁贷。他们打击违法,伸张正义。这一次的目标是?? 一、柯罗作品被盗(1) 那是在1984年10月的法国。一切处于安详之中,熙熙攘攘的游客参观完塞谬尔奥克索斯的美术馆后,美术馆工作人员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这时候,回家享受妻子的美味晚餐,或者叫上几个朋友去酒吧喝点啤酒成了他们的最大心愿。这是一个并不起眼的美术馆,每年只开放几个月,相比法国的巴黎美术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甚至其他一些艺术品收藏馆,其影响和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让工作人员引以自豪的是这里面收藏着19世纪著名?家让·巴蒂斯·卡米尔·柯罗的五幅杰作。这些镇馆之作每天吸引成百上千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它让这个小城声名显赫。 此时已是午夜时分,周围出奇的寂静,安详笼罩在整个城市的上空。这里看不到夜生活的喧哗,马路上没有汽车,没有行人,街旁的商店早已打烊。人们在美梦中等待一天的过去,o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但是黑夜并没有阻止那些坚定的“艺术品收藏者”。他们的汽车悄无声息地驶近美术馆,然后迅速下车。一人先·过铁栅栏围墙然后给同伙打开大门,他们戴着黑色手套,带着黑色面具,每人一个手电筒,看起来是那么的专业和干练。他们沿着墙边爬上窗框,撬开窗户,·了进去.一切都非常顺利,因为这座美术馆根本就没有安防系统,窗户上也没有防护栏,更没有保安人员。在手电筒的光照下,他们很快找到了那些价值不菲的艺术珍品。在短时间的惊诧和羡慕之后,他们马上采取了行动,他们从墙壁上取下?框,砸破玻璃,然后拿出匕首切割下来,将?卷着走人。他们一起行动过很多次,从来没有一次行动如此轻松,简直就是一路顺风,畅通无阻,这让他们既兴奋而又意外。 几个小时前,塞谬尔奥克索斯的美术馆刚刚闭馆时,他们就在等待时机,在这之前他们进行了很多次的踩点,他们知道,这里有许多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他们来这里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19世纪著名?家让·巴蒂斯·卡米尔·柯罗的五幅杰作。这五幅?从未在市场上流通过,价值难以估计。 他们将那些珍贵名?一卷而空,一名盗贼顺手牵羊,砸碎展览台的玻璃,将一些古币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在没有目击者、没有流血冲突、甚至可以说毫不费力的情况下,他们只用几分钟就掳走了一批艺术珍品。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快得手的一次。然后,他们大摇大摆地走出美术馆,开着汽车消失在夜幕中。 第二天清晨,美术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发现了这骇人的一幕。他简直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到处是玻璃碎片,?框东倒西歪,?框内名?不异而飞。显然,昨晚这里遭遇了强盗,这伙凶狠的强盗对这里进行了洗劫。 第25章 他立刻向负责乡村地区治安的军警——法国宪兵队报警。接电话的是警官吉恩·达西。他发现,美术馆工作人员报警时非常紧张,报警电话非常简短,没有透漏更多详细信息。于是,他们尽快赶到了现场。刑侦小组搜查了美术馆的每一个角落,试图找到一件遗失的作案工具、一张碎纸片或者任何有助于破案的线索,但是,犯罪分子显然十分谨慎。 警察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这让警察颇为头疼。在?过很长一段时间仔细搜查后,中年警察发现了惟一一条线索,那就是院子里的几个鞋印。从鞋印来看,至少有两个人带着?从美术馆逃走。可以确定的是这肯定是团伙犯罪。“赶快调查一下这几个鞋印,看他们是哪个厂商生产的。” 吉恩·达西吩咐助手,但是随后的调查并没有带来太多有价值信息,根据鞋印找到了厂商,但是厂商无法提供它们是在哪个店家出售的,所以,依据鞋印找到犯罪分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由于是艺术品犯罪,法国宪兵队对这类案件的侦破,并不十分专业,于是他们找到了第九司法警局的艺术犯罪侦察组组长陶é特·博基爱勒。此案也令这位警官颇感困惑。他是一位?验丰富的艺术犯罪侦察方面的专家,曾?成功地侦破过多起艺术品的盗窃和贩卖。根据?验,大多数艺术品被盗案都不是发生在美术馆里,因为美术馆的保护措施一般都比较到位。没有多少人敢如此胆大妄为,冒着生命危险去行窃。更让陶é特·博基爱勒想不到的是,这座名不见?传的美术馆每年只开放几个月,馆内没有任何安防装置,也没有报警系统。这次艺术品被盗事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陶é特·博基爱勒对现场进行了认真的勘察,美术馆馆长向他展示了被偷的五幅柯罗作品的图片,这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凭?验陶é特·博基爱勒警官初步断定:有可能是某位收藏家雇用这些盗贼去偷那些?的。许多艺术品犯罪的动机都是如此。第二,这伙盗贼显然是有预谋有准备的,他们对美术馆的安防系统了如指掌,还了解这天没有工作人员值班,可以肯定这并非是流窜作案。第三,调查显示,盗贼一共用了不到30分钟时间,这是一伙聪明的?验丰富的家伙,他们的作案手法小心谨慎,没有给现场留下更多的线索,盗贼绝对不是第一次作案,可以肯定他们是有过犯罪史的。 一、柯罗作品被盗(2)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调查人员又发现了一条线索:窗户上的一个指纹。警察很快对指纹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指纹档案库里没有这个指纹。它可能是犯罪分子留下的,也可能是游客留下的,警察没法做出确切的判断。院子里的鞋印也没有给警方带来更大的突破。案情依然没有进展。偷?的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将?运到何处?陶é特·博基爱勒警官陷入了疑惑之中。 二、调查未果 陶é特·博基爱勒决定先调查法国的那些收藏家们,如果的确是这些收藏家叫人去盗窃,那么肯定在地下艺术品交易市场会出现相关消息。于是,陶é特·博基爱勒想到了线人,线人马上展开调查,他们对行业信息极为灵通,有什么风吹草动能很快知道。陶é特·博基爱勒相信,线人很快会得到信息,但是这一次,他有点失望,很长一段时间,在地下交易市场根本就没听说过柯罗作品的任何信息。“难道这不是一起收藏家指挥的盗窃案件?”陶é特·博基爱勒想,如果不是,那么这伙陌生人盗窃的?出手就会存在问题,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关系。陶é特·博基爱勒和艺术品犯罪科决定,对法国地下交易市场的文物交易实行严密监视,柯罗作品一出现马上采取行动。 没有找到被盗?的消息,陶é特·博基爱勒开始将目光集中在美术馆内部,盗窃犯对美术馆情况非常熟悉不排除两种可能,一种是内部员工d同作案,一种是犯罪分子已?提前进入美术馆进行踩点。他开始对美术馆员工展开调查,调查显示美术馆几十名员工都没有作案时间,也没有任何异常。随后,警方对美术馆周围的相关人员询问,也没有发现可疑人员出现在美术馆附近过。 调查仍然没有进展,陶é特·博基爱勒不得不把方向转到那些有案底的犯罪团伙,尤其是盗窃犯。但是要在茫茫人海中,准确找到嫌疑人,犹如大海捞针,调查陷入僵局。 事件发生以后,约翰·伊姆霍夫(美国国际刑警组织前负责人)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品市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下市场,其外面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营体系网络。艺术品犯罪不仅仅是一种单独的犯罪类型,还可能关联其它犯罪行为,例如洗黑钱。很多来历不明所得如贩毒、贪污、走私的钱都会被用在购买艺术品上,以转移资产,这些变相地刺激了艺术品犯罪率的上升。发生在塞谬尔奥克索斯的失窃案无疑给其他美术馆和博物馆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应采取更好的措施保护他们的收藏品。 同样这次被盗也引起了米雷·巴勒斯扎吉(法国艺术犯罪侦察组前负责人)的关注,她认为,当今犯罪案件第一位是毒品走私,然后是枪支弹药走私,接着就是艺术品走私。法国是一个艺术品的国度,有很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它让法国变成了世界的艺术之都。同样,法国也有很多艺术品被盗,这些艺术品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所以国际刑警组织建议法国成立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艺术品黑市的空前繁荣,艺术犯罪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对大多数警察局来说,艺术品犯罪相比暴力犯罪稍显次要。但是国际刑警组织很清楚,盗贼们通常会用贩卖艺术品的收入去资助那些危险的犯罪活动和恐怖主义活动,所以警方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但是,案件的侦破工作一度停滞不前。被偷的柯罗作品引起了来自大型美术馆的艺术品专家的注意。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许多民众纷纷打电话询问,案件是否已?告破,是否已?有了新的进展。虽然在偷盗案发生之前,当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些作品的存在,只不过这次失窃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陶é特·博基爱勒警官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他需要尽快破案,赶快找到那五幅被盗的名?。 陶é特·博基爱勒警官别无他法,为了尽快破案,他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向国际刑警组织的所有成员国都发送了被盗艺术品的图片。因为他们担心艺术品每天都有可能被转手,警方需要赶快确定被盗艺术品的确切去向。被盗的艺术品要想交易肯定会涉及到艺术品的名称,所以必须知道被盗艺术品的确切名称,在这方面国际刑警组织的被盗艺术品数据库具有绝对权威。如果一幅作品曾?在资料库里进行过注册,那么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一幅被盗的作品。尽管国际刑警组织布下了天罗地网,那五幅绘?作品依然杳无音讯,犯罪分子显然已?将其转入地下。 难道这又变成一个悬案?一年的时间过去,盗窃犯是?,?的下落,盗窃犯的下落没有一点头绪。 紧张的空气弥漫在这一个小城。 三、《印象·日出》被抢 就在塞谬尔奥克索斯的这起案件悬而未决时,法国再次发生了惊天大案。相比一年前的盗窃案,这次的方式更加嚣张,涉案值更大,行为更加恶劣。这次抢劫案的对象是九幅名?,其中有惊世杰作《印象·日出》。克劳德·莫奈的这幅印象派绘?作品1874年乍一出世便引起了轰动。 “印象派”这一名称也由此而来。《印象·日出》作为印象派的开山之作和象征性作品,堪称无价珍宝。莫奈生前将这幅?收藏在法国吉佛尼的家中。现在,它和法国其他一些国宝一起,悬挂在巴黎16区的高级美术馆——马库坦美术馆内。 马库坦美术馆是一个繁忙的美术馆,它每天需要接待许多艺术痴迷者的“朝圣”,还要接待成百上千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幅惊世之作让这些艺术爱好者和游客在这幅名?面前驻足停留,流连忘返。 1985年10月一个明媚的星期天早晨,游客已?开始向美术馆涌来,由于是周末,那天的人特别多,美术馆工作人员对每一个游客都抱以微笑,她希望前来参观的每位游客都能在这里度过美好的一天。一伙劫匪混在人流中,他们跟随游客买票、排队进入了美术馆。美术馆工作人员同样对他们抱以微笑,他们没有意识到一场劫难即将发生,他们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印象·日出》即将再次登上报纸头条,这次不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或别的什么令人高兴的消息,而是它的消失,它的被抢。此时离塞谬尔奥克索斯的美术馆被盗已?过去了一年,没有人再想起那件让人伤心的事,但是它却再次发生。 劫匪很快绕过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躲进了一间小屋,然后迅速的带上黑色手套,带上黑色面具,掏出手枪。他们一切准备就绪冲出小屋,向所有那些沉迷于?的游客和那些保持微笑的工作人员发出了恐怖的命令:“不许动!?也不许动!”劫匪的突然袭击令赤手空è的美术馆警卫措手不及,警卫很快被罪犯制服。劫匪强迫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趴在地上。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他们甚至没有看清劫匪,他们只听到了枪支上膛的声音,还有劫匪的?吼。劫匪头子厉声叫道:“全部趴在地上,不许动!”恐惧和胆怯占据他们的内心,他们没有反抗,没有挣扎,任凭劫匪为所欲为。 两个劫匪用枪强迫着每一个人趴下,脸贴着地面,不准扭头,否则就开枪。 第26章 另一名劫匪飞快地取下《印象·日出》的?框,用匕首将它切割下来。然后他们又先后切割下来8幅名?,他们得手后将?卷起来,放进手提包。然后,溜之大吉。这是1985年10月27日,法国马库坦美术馆内发生的一起骇人听闻的抢劫案。整个过程,劫匪们只用了5分钟便创造了历史??他们带着9幅名?,混入了巴黎车水马龙的街道。 这9幅?的总价值约为2000万美元。劫匪们显然不是艺术品爱好者,像雷诺阿的《岩石上的浴女》这样珍贵的艺术品被粗暴地切割了下来。在这次丢失的所有作品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印象·日出》。整个法国为之震惊。一件国宝居然在他们眼皮底下被抢走了。以马利·鲁克斯是法国《世界报》的调查记者。当他听说《印象·日出》被盗,简直难以置信。他干了很多年的记者,知道《印象·日出》在法国艺术史的崇高地位,它是19世纪、甚至整个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幅绘?作品。它的被盗,绝对是爆炸性新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次事件就像是冒犯了某种神圣的东西,没有人想到在法国会发生这种事情,简直是耸人听闻。米雷·巴勒斯扎吉,作为法国艺术犯罪侦察组前负责人他开始着手对这个案件展开调查,他始终不理解这伙劫匪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会有这种胆量、光天化日在美术馆里抢劫?巴勒斯扎吉在塞谬尔奥克索斯的美术馆被盗之后就说过,所有的美术馆、博物馆都要加强警戒,但是这次马库坦美术馆又一次大意,他们没有启动安防系统,整个美术馆看上去戒备é严,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这些漏洞再次被犯罪分子所利用。 四、无从下手 警方立即对马库坦美术馆进行搜查,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劫匪们连一个指纹都没有留下。美术馆内凌乱不堪,乱扔的?框架,破碎的玻璃已?亵渎了这个艺术的殿堂。搜查行动一无所获。 警方然后对目击者挨个进行询问,希望能从这些目击者的证词中找到一些线索。但是让调查人员感到意外的是,由于劫匪戴着面具,目击者没有一个看清他们的相貌,惟一能确定的是他们口音是欧洲人。这些对整个案件侦破毫无益处,因为没有任何表现特征,想从几亿欧洲人中找出罪犯,完全是天方夜谈。询问一无所获。 警方还发现,美术馆在白天关闭了馆内的安防系统。因为从来没有料到有人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实施抢劫。所以,整个抢劫过后没有警报,没有切实的证据,也没有线索可?。让米雷·巴勒斯扎吉警官担心的是,马库坦美术馆丢失的绘?作品绝对是无价之宝。你无法对一件国宝或者举世闻名的艺术品进行估价。但是,现在被刀子切割下来的这些艺术品吉凶未卜。《印象·日出》可能会因为潮湿而受损。 美术馆发出紧急呼吁,希望能得到公众的帮助。但是公众打来的多是询问电话,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有点失望,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警方。 在没有确切线索浮出水面的情况下,警方开始重新调整侦察方向,为了寻找线索,他们主动与艺术品黑社会的线人取得了联系。米雷·巴勒斯扎吉警官认为,在艺术界里有这样一些专家,他们知道很多事情,也看到过很多事情,但他们不会把这些告诉警方。为了得到秘密信息,警方联系了一些线人,动用了很多关系。但是,他们没有从线人口中得到任何消息。接下来,警方认为,这些被劫作品肯定会马上脱手。于是,他们询问了一些熟悉被盗艺术品买卖的商人,但是也没有得到任何重要的线索。警察走访了一些专家,专家认为大多数被盗的艺术品都是比较普通的,这样的东西很容易出手,但转卖《印象·日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米雷·巴勒斯扎吉警官开始把相隔一年的两起艺术品犯罪案件联系起来思考,从作案现场来看,它们都属于团伙作案,并都带着面具和手套,没有留下指纹,作案方式非常相象。其次,他们针对的都是美术馆,从他们对美术馆作案准备来看,都?过深入调查,并了解美术馆的漏洞。这会不会是同一伙罪犯所为呢? 米雷·巴勒斯扎吉与调查柯南的陶é特·博基爱勒警官取得联系,他们再次对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进行分析。“我认为他们是同一团伙。” 米雷·巴勒斯扎吉开门见山。 “有这可能,这会不会是一伙专门针对艺术品的惯犯呢?” “我觉得不像,如果是艺术品犯罪的惯犯,他们会在实施犯罪后很快地脱手,他们一定会有这样的关系。但是,现在还没有收到任何被盗品出现的消息。” “显然被盗品和罪犯已?藏起来了。” “该怎么找着他们呢?” ???? 米雷·巴勒斯扎吉和陶é特·博基爱勒同时陷入了沉默。一年过去了,没有任何线索,没有任何进展。案犯就像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 五、三菱银行抢劫案 马库坦美术馆抢劫案发生13个月之后,在距离法国半个世界之遥的日本发生了一起明目张胆的抢劫案。那是发生在1986年11月25日清晨,东京银座购物街附近,这是日本最繁华的区域,也是最安全的区域,没有胆大妄为的犯罪分子会在这里冒险。此时,一辆装甲运钞车和往常一样,停在三菱银行大厦门外准备存款。他们没有注意到异样的气息,更没有发现有几个黑影正向他们逼近,突然,劫匪从天而降,他们全副武装,戴者头盔,让没有武装的警卫束手无策,无法反抗。这简直就像是一场噩梦,更像是在演戏,凶狠的匪徒打晕了警卫。一个匪徒拿枪放哨,另外三名匪徒很快地打开装甲运钞车的车门,将装满3.3亿日元的箱子抬进了汽车。在无人阻拦的情况下,劫匪迅速驾车混入熙熙攘攘的东京街道。没有人看清他们的模样,没人看清他们的车牌号码,这一切发生的太块了,仅仅几分钟,或者更短??? 又是一次涉案金额巨大的抢劫案,劫匪们又一次顺利逃离现场。他们抢劫了3亿日元,大约相当于200万美元。山元友幸在《朝日周刊》上对此案进行了报道。这是日本有史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抢劫案。每个人都为之震惊。大白天在银行门口抢劫,这些人确实胆大包天,简直匪夷所思。虽然东京被誉为是世界上最繁忙、也是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但是,任何地方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这次抢劫发生后,在日本引起震惊,民众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全,报纸上有连篇累牍的对警察质疑和声讨。 抢劫案发生后,日本警方立即展开侦破行动。负责此次案件的调查人员小方恭德是日本警察厅第一调查部的首席侦探。东京警视厅的办案人员很快就赶到了现场。他们对现场进行了仔细查找,没有发现案犯留下的有用证据。根据目击者口供,案犯是开一辆汽车逃之夭夭的,他们对全市的汽车进行了排查。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没有确切的消息反馈回来,小方恭德在焦急地等待。与此同时,东京对全市的汽车进行了à网似的排查,这是一项巨大的工作,需要很多人的积极配合。 几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收到了一条好消息,他们找到了劫匪逃走时乘坐的汽车。那辆汽车被遗弃在一个地下停车库里,那是一个漆黑的地下停车库。随后警方对汽车进行了仔细的搜查,确定其是第二现场,调查人员在汽车内发现了大量证据。一个枕头,一张床单,面具,一件带有国外商标的大外套,还有一块缝有地址标签的毯子。显然,这是劫匪在实施抢劫之后将车抛弃到这里,并抛弃了一些随身物品。钱去哪儿了?那么多钱,需要笨重的箱子来装。 小方恭德开始对犯罪分子留下的几件东西进行分析。“枕头、床单、大外套、毯子”这些都是生活用品,犯罪分子为什么随身携带这些东西呢?枕头、床单、大外套非常普通,很难确定下一步的线索。 六、可疑的法国人 于是,警方决定从这块毯子下手,找到突破点。根据这块毯子的标签,他们知道毯子出自一家专门提供床上用品租赁服务的商店。然后,他们拜访了这家商店,令警方兴奋的是,在49位最近租用过毯子的顾客中,警方发现了一条线索。有两个法国人从这家商店租用过毯子。租赁公司一般会检查顾客的护照,但这次他们没有这么做。这条消息足以使人兴奋。 小方恭德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他正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着手。这时候他的电话响起来了。“是小方恭德警官吗?” “我就是。”小方恭德听出是他的助手。 “我们接到消息,一个外国人曾?将一大笔法郎兑换成日元,而且有可能是法国人。” “法国人?” “现在还不能确定是不是法国人,但是将那么多法郎兑换成日元非常可疑。” “马上去那家商店调查。” 小方恭德和他的助手很快找到了那家商店。这家商店的老板证实,这个外国人将5万法郎兑换成了100万日元,据说想开一家法国餐厅还要租一间公寓。兑换完后,出纳员复印了法国人的护照。警方如获至宝,马上复印了护照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护照是假的,线索再次就此中断。 同样是法国人,在两条线索中都出现,但又都消失,是不是意味着这起案件就是法国人所为?小方恭德推测,这伙法国人是不是来到日本以后,先把法郎兑换成日元,然后住在宾馆或者租的公寓,在确定作案目标以后,从住处带出生活用品枕头、床单、大外套、毯子,以备作案前一夜在汽车内睡觉所用? 第27章 抢劫案发生在清早,犯罪分子从住处赶到银行附近实施抢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很难把握好准确时间,所以他们一定是睡在汽车内并随时观察着银行动静。小方恭德马上给他的助手打电话:“马上查查这段时间东京的宾馆或者出租的公寓看有没有法国人生活过。” 两天后,案情有了重大突破。在东京神奈川附近的一个停车库内??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它放在一个角落,里面装得很满,打开发现里面是日元。根据日元上的序号警方确认这是劫匪留下的一部分抢来的钱款,共计1500万日元,相当于104000美元,而且全部都是1000日元的面值。犯罪分子为什么要留下这些日元?指纹识别小组负责人冢本友和认为:犯罪分子一共抢劫了大约3.3亿日元,这么一大笔钱携带起来很不方便。他们可能是觉得,1000日元这样的小面值钞票拿着太重,不方便到处走动。 为了寻找劫匪的指纹,冢本友和识别小组对每一张钞票都进行了检查。巧的是,指纹识别小组刚刚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他们把一种名为水合茚三酮的液体涂抹在钞票上,然后将钞票夹在一本书里,最后把这本书进行塑封。微波炉产生的湿气使指纹逐渐显现出来。如果不用这种方法,一般需要两三天才能得到清晰的指纹。但是,用这种方法,只需要一两分钟就可以了。这大大加快了鉴别指纹的速度。 小方恭德和他的助手开始对东京的宾馆、出租公寓展开排查,东京有好几千家大小宾馆和上万家出租公寓,要想淘出这几个法国人并不容易。他们的排查进行了一周,并接到相关人员的举报,但是等小方恭德去核实时,都一一给与否定。 与此同时,识别小组用了10天才完成了15000张钞票的指纹提取工作。他们的工作进行得小心而又仔细,他们在新钞上发现了7个指纹,在旧钞上发现了150个指纹。随后,识别小组在最新的指纹库里搜寻这些指纹。识别小组?过了长时间的搜索,但他们没有找到。反复搜索,依然一无所获。包含700万个数据的指纹库里没有这些指纹记录。通过对毯子的调查,以及前期外国人用法郎兑换日元的线索,他们把罪犯锁定在法国人身上。但是要想识别法国人的指纹,显然,他们需要一个更大、更全面的指纹库。 他们和国际刑警组织取得了联系,他们不得不向国际刑警组织求助。国际刑警组织的国际指纹库设立于法国利昂,那里收集了该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所有重罪犯的指纹。日本警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国际刑警组织身上,作为一个国际权威组织,跨国犯罪的证据搜索、信息积累、联合行动,只有国际刑警组织才能做到。国际刑警组织?过搜寻和鉴别,终于确认了嫌疑犯。他们是菲利浦·杰明、理查德·雷洛伊、约瑟夫·基摩恩,和提弗à·诺尔丁,来自巴黎小城奥伯尔维利亚的4个好朋友。 这四人都有偷盗汽车和走私毒品的犯罪记录。根据国际刑警组织提供的信息,日本警方得知他们曾?在东京租过一间公寓。日本警方赶紧包围了那幢公寓,并想对四名嫌疑犯进行逮捕,但是当警察赶到时早已人去楼空。 日本警方马上对出入境的法国人进行调查,希望能从这里找到嫌疑犯的去处。移民入境记录显示,这4个人去了新加坡。小方恭德发现,他们就是在三菱银行抢劫案发生的当天离开日本的。这个时候警方已?知道犯罪分子是法国人,所以就展开了一场国际大追捕。警方已?基本确认这4个人就是三菱银行抢劫案的嫌疑犯。 七、嫌疑焦点,富士久万(1) 在地球的另一边,法国警方正在调查两宗艺术品犯罪案——柯罗作品被盗案,以及马库坦美术馆抢劫案。几个月过去了,调查人员还是没有找到失窃艺术品的任何线索。由于侦破工作迟迟没有进展,法国艺术犯罪侦察组的米雷·巴勒斯扎吉和她的同事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些艺术珍品可能在转移过程中受损。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么长时间过去,一无所获,她没法给自己进行辩护,面对公众的质疑,她需要做的只能赶快找到?,并确保他们完好无损。 在三菱银行大厦抢劫案发生7个月后,巴勒斯扎吉得到这样一条信息:在日本,有人正在以柯罗的绘?作品进行敲诈勒索。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犯罪分子终于露出了马脚,他们在警方的压力是终于开始脱手了。提供信息的是一位日本人,他和法国大使馆取得联系的时候,他打算和法国政府进行d商,要求法国政府支付一定的金额交换这些失窃的艺术品。 失窃艺术品出现在日本的消息并没有使米雷·巴勒斯扎吉感到惊讶。20世纪80年代,日本艺术品交易的兴旺抬高了世界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一些新近暴发的大富豪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到处搜罗珍贵艺术品,有的人甚至对这些艺术品的来历也漠不关心。 日本东京的调查也在紧锣密鼓。1987年10月,东京警方悬赏2万美元,通缉偷盗毛皮的罪犯富士久万。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罪犯,日本警方在国际刑警的帮助下得知:富士久万曾?和菲利浦·杰明在同一间法国监狱服刑,而后者正是三菱银行大厦抢劫案的头号嫌疑犯。这两人会不会在出狱后成了搭档?警方逮捕富士久万是希望从他身上能发现四个法国犯罪嫌疑人的线索。警方通过线人的举报,得知富士久万在当地一家餐厅工作之后,警方立即下达了逮捕令。 那是一间非常冷清的餐厅,没什么客人,但是店内布局极其幽雅,富士久万就在这个餐厅的前台工作。警方秘密出动,先用便衣混在餐厅假装顾客,等富士久万端酒过来,便衣一把按住他的手,其他便衣迅速出动,将他制服。富士久万措手不及,他没有进行任何的反抗。日本警方发现他不仅仅是偷窃了价值20多万美元的毛皮。富士久万拥有一长串犯罪记录,并与日本黑手党有关联。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分子。日本警方连夜对他进行了突审,他没有进行负隅顽抗,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这显然并不是警方想知道的,在毛皮犯罪上警方已?找到足够的证据,警方想知道的是有关三菱银行大厦抢劫案的信息。 “富士久万,你盗窃毛皮足以让你在监狱蹲上几年,你要配合警方,这样才对你有所帮助。”小方恭德说道。 “我都已?坦白了。”富士久万显得一脸冤枉。 “不,你还没有坦白。至少三菱银行大厦抢劫案你还没有说。” “三菱银行大厦抢劫案?” “对。” “我听说过这个案子,但是不知道?干的。”富士久万故作冷静。 “那你听说法国人菲利浦·杰明吗?你觉得我们抓你仅仅是因为你盗窃了那些皮毛吗?” 富士久万低下了头,显然,他已?默认了。 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下,他向警方坦白了有关三菱银行大厦抢劫案的一些信息。富士久万交代:曾因走私海洛因在法国的à桑特监狱服刑5年。他会说外语,语言天赋为他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监狱里,网他认识了很多犯罪分子,其中就有菲利浦·杰明,他们在监狱里结识,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对于这次突审获得信息,让警方喜出望外。他们马上停止了这次谈话。然后,他们对富士久万的问讯进行了精心准备,以期望获得更加重要的信息。接下来,更加具有爆炸性的信息,让警察目瞪口呆。三菱银行大厦抢劫并非是杰明的第一次,他还背负着更多的大案。至少塞谬尔奥克索斯的美术馆的案件就和他有关。这让日本警方做梦也没有想到,简直是意外收获。 在审讯室,小方恭德在一步步攻破富士久万的心理抵抗。“说说法国人是怎么和你联系上的。” 富士久万交代:“杰明一伙从法国到达日本后就和我联系上了,杰明让我帮他倒卖从塞谬尔奥克索斯的美术馆中偷来的五幅柯罗作品。我们见面好像是在他的公寓,杰明小心翼翼打开了手提包,对我说:‘看吧,全是好货。’我注意到?上的颜料正在脱落,显然由于?卷起来所致。我对着急脱手这些?并没有什么信心。事实上,倒卖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我只卖掉了其中的三幅,后来,我带着剩下的两幅?回到了杰明那里。杰明对这些法国名?没法脱手很恼火,不愿意就此罢休,他强烈要求我为剩下的两幅?找一个好的买主,哪怕让我自己掏钱购买。我不敢得罪杰明一伙,他们极其疯狂,敢于光天化日去美术馆抢劫,敢于在大白天抢银行,也敢一不做二不休的杀了我。我请求宽限几天,为了筹措到买?的钱,就决定铤而走险,去商场偷窃毛皮,包括各种昂贵的毛皮大衣。为了让杰明满意,我卖掉了偷来的毛皮,然后把大部分钱都给了杰明,我只想尽快了了此事。” 七、嫌疑焦点,富士久万(2) “剩下的两幅?还在你手中?”小方恭德问道。 “不,后来我又找到了买主把他们给卖了。” “那法国人为什么把?卖了还不走,却去抢三菱银行大厦?” “我那么容易就偷了20万美元的毛皮,这个家伙以为在日本作案很容易,就想在日本抢劫一回。” “都哪些人干的?” “杰明、雷洛伊、基摩恩和诺尔丁。”从留下的指纹来看,富士久万没有撒谎。 “你没有参与?” “我根本就不知道。” “你在撒谎,他们为什么去抢三菱银行大厦而不是别的什么银行?” 第28章 ?? 富士久万向警方发誓,他只是三菱银行大厦抢劫案的提议者,并没有参与其中。警方不可能相信他的话。富士久万作为一个亡命之徒,不可能不参与这次行动。为了寻找三菱大厦抢劫案和柯罗作品被盗案有关的线索,警方搜查了他的住所。对富士久万的床底、柜子进行了仔细的搜索,搜查结果再次出乎人们所料。这次搜查不久把富士久万和杰明一伙联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让富士久万与《印象·日出》被盗案联系在了一起。 调查人员在富士久万家里发现一本巴黎马库坦美术馆的作品目录册。马库坦美术馆所有美术作品都包括在内,里面有其作品的详细介绍。打开这些目录册,警方看到有几幅绘?作品被人用红笔圈了起来。?核对,被红笔圈起来的正是马库坦美术馆丢失的那九幅?。这是巧合还是就是富士久万所为? 直到这个时候,3起重大案件都是独立在进行侦破,国际刑警也只是在帮助其侦破。没有人想到相隔3年,相距两地的两起法国艺术品盗窃和抢劫案以及日本的银行抢劫案会联系在一起。它让人听了有点难以置信,但是随着侦破的进行,一些真相开始浮出水面。 这一证据将富士久万、菲利浦·杰明及其同伙与另一起悬而未决的艺术品犯罪案联系在了一起。日本警方将情况通告给国际刑警组织,国际刑警组织随后发布红头文件,将涉案嫌疑人列入通缉名单,他们的名字和照片被发送到了该组织的各个成员国。 毫无戒备的富士久万被警方当场抓获,将3起案件连在了一起,这不仅让日本警方非常兴奋,也让国际刑警组织和法国警方喜出望外。被法国的两起艺术品犯罪案困扰了3年之久的法国警方终于在富士久万身上找到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一旦打开,就意味着三宗案件都将会真相大白于天下。 国际刑警组织发现,菲利浦·杰明和几个同在奥波尔维利亚长大的人?营着一家贩卖被盗汽车的网站。在法国塞谬尔奥克索斯的一座美术馆内,柯罗的5幅绘?杰作在午夜被人盗走。然后,在巴黎马库坦美术馆,劫匪们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9幅绘?作品,其中包括莫奈的无价珍品《印象·日出》。接着,在东京,同样是大白天??一帮劫匪从一辆装甲运钞车里抢劫了3亿日元。3起案件都系该团伙所为。在日本东京抢得3.3亿日元后,没过几个小时,劫匪们就分道扬镳,各自逃离了日本。没有人知道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国际刑警组织认为,匪徒很有可能躲在某国,因为他们现在有资金,并有跨国作案和生活的?验,躲在他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八、寻找柯南名 案犯的消息虽然没有进展,但是随着案件侦破工作的进行,好消息接连不断。国际刑警组织将案件情况通知了米雷·巴勒斯扎吉和法国艺术犯罪侦察组。接着,富士久万交代了5幅柯南作品的买主。日本警方告知米雷·巴勒斯扎吉和法国艺术犯罪侦察组,警方找到了那5幅被盗的柯罗作品。这让法国艺术界和警方轻松了许多,3年时间毫无进展的案件终于了柳暗花明。但是,根据日本的法律,如果某人持有被盗物品两年以上,期间该物品所有者没有主张其所有权,那么持有人就成为该物品的新的合法所有者。 陶é特·博基爱勒和米雷·巴勒斯扎吉马上赶到日本,想赶快追回那5幅?。由于情况复杂,他们需要国际刑警组织的帮助。虽然日本、法国都是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但两国之间存在法律冲突。跨国艺术品犯罪往往会带来这样一个特殊的问题。那就是,在受害国发生的违法行为,到了目的国可能就不是违法行为。国际刑警组织只能对两个成员国都认为其违法的犯罪分子进行执法。法国警方请求国际刑警组织为其前往日本进行d商铺平道路。同时,法国警方也保证在日本寻找失窃的法国艺术品时严格遵守日本的法律。由于此案嫌疑人与日本黑手党有所关联,日本警方对其法国同行的人身安全颇为忧虑。 陶é特·博基爱勒和米雷·巴勒斯扎吉此时并没有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但日本同行却认为他们很危险,为了保护他们,日本警方做了很多努力,始终和他们并肩作战。让日本警方担心的是,富士久万的黑社会背景有可能引来日本黑手党的插手。在日本,黑手党是一个非常猖狂的黑社会组织,他们杀人、放火、抢劫无恶不做。 这些并没有吓倒巴勒斯扎吉。在接下来的三周内,巴勒斯扎吉对法律和外交进行了完美d调,她走访了日本政府的各级官员,并积极宣讲国际法,竭力争取失窃艺术品完璧归赵。米雷·巴勒斯扎吉就像是一个谈判专家,她说服了她的日本同行,让他们懂得,法国政府和人民需要让这些艺术品重返法国。这些不懈的努力,让巴勒斯扎吉成功地找回了四幅丢失的绘?作品。但是,一位艺术品收藏者拒绝交还最后一幅?,并援引日本法律,证明这幅?已?成为他的合法财产。巴勒斯扎吉没有放弃。她利用这位收藏者注重个人声誉的心理,向他保证,如果归还这幅?,他将得到英雄般的赞誉。 巴勒斯扎吉为了让这位收藏者归还,她搞了一场记者招待会,让记者们大张旗鼓地报道这位收藏者的仗义英雄之举。在招待会上,这位收藏者将柯罗的绘?作品以及他对此?的所有权证明交还给了巴勒斯扎吉。双方皆大欢喜。巴勒斯扎吉又一次赢得了胜利。 五幅被盗的柯罗作品重新回到了塞谬尔奥克索斯的美术馆。法国人民异常高兴,各种媒体和报道铺天盖地。但是,罪犯依然逍遥法外,另一起艺术品犯罪案依然悬而未决。马库坦美术馆丢失的《印象·日出》以及其他八幅名?始终没有浮出水面。法国警方?过一阵轻松后,并没有放松警惕,对他们来说,《印象·日出》案不告破,莫奈的惊世之作找不回来,此案永远不会了结。 九、《印象·日出》的回归(1) 法国警方认为,菲利浦·杰明及其同伙肯定与此案有关,他们当前最为重要的是找到这些犯罪分子。但是,这伙犯罪分子行踪诡秘、难以琢磨。而当他们出现在众人视野中时,一切都已?太晚了。嫌疑犯之一理查德·雷洛伊在他法国的公寓外中枪身亡。这是一起职业枪杀。有两名枪手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候在他的公寓外,他一出现子弹就射进了他的胸膛,直到他倒地不起,枪手还在他身上补了几枪。在这起案件中,很多人的结局都是死亡。曾?被审问过的很多人都遭到了暗杀。 事情正在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这些知情者一个个死去,那么《印象·日出》的下落就会变成一个谜。随着案情的复杂,警方必须加快行动,死的人越来越多,知情人越来越少,知情人找不着,?的下落就难以知道。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人都在遭受暗杀,犯罪分子在疯狂报复和杀人灭口,他们在向警方挑衅。 米雷·巴勒斯扎吉想,犯罪分子下一步想干什么呢?目前他们正在被警方通缉,他们的身份已?严重暴露。他们的出行已?十分困难,一个犯罪分子死在法国,那么很可能四人中还有人也在法国,他们很可能还在潜藏着没有露面。但是,他们不可能就这么藏着,他们需要换个身份,或者去整容换个模样。这样他们才能逃出法国。米雷·巴勒斯扎吉马上让法国的整容场所以及出入境管理部门仔细留意他们三个人。 1988年,法国巴黎。在马库坦美术馆抢劫案发生三年之后,法国警方的侦破工作终于o来了重大突破。日本抢劫四大嫌疑犯之一的提弗à·诺尔丁在申请新的法国护照时被警方发现。负责例行检查的工作人员发现国际刑警组织的通缉名单中有此人的名字。在他准备领取新护照的时候,警察逮捕了他。 弗à·诺尔丁被捕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他告诉警方:这个犯罪团伙的头目菲利浦·杰明正躲在墨西哥。墨西哥被认为是犯罪的天堂,那里有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并由此衍生的武装运毒、走私、洗钱。国际刑警组织随即与墨西哥警方取得联系,迅速展开侦察工作。当国际刑警组织的某个成员国得知某位逃犯藏在他们国家时,他们要对两件事情进行确认。第一,这个人是否就是另外一个国家通缉的罪犯?第二,这个人所犯的罪是否可以通过引渡解决?国际刑警组织会及时传达有关罪犯的信息,帮助目的国处理这些问题。墨西哥警方很快确认了国际刑警组织的信息,然后随后展开行动。 那是一个靠近大海的别墅,漫长的沙滩,和煦的阳光,菲利浦·杰明就躲在这里安详地度假。当警察走进这座别墅的时候,菲利浦·杰明没有任何防备,他正在悠闲地看着报纸,他没有整容,依然留着待卷的中长发。她的情妇穿着睡衣正惬意地对着镜子吹干头发。他们没有想到,警察会从天而降,没有想到冰冷的手铐在随时等着他们。菲利浦·杰明没有进行反抗,警察的四处逮捕已?让他缺少了逃跑的勇气。菲利浦·杰明被逮捕后,法国和墨西哥之间没有正式的引渡d议,但在国际刑警组织的帮助下,菲利浦·杰明还是被引渡到了法国。他的被捕很多人以为这三起案件将宣告告破,三起案件将真相大白。 法国艺术犯罪侦察组的米雷·巴勒斯扎吉欣喜不已。也许,找到菲利浦·杰明就能找到马库坦美术馆丢失的《印象·日出》和其他8幅名?。这些?已?失踪将近3年。但是,菲利浦·杰明缄口不语,他根本就不承认盗窃过《印象·日出》,对其去向更是三缄其口。 第29章 巴勒斯扎吉再次求助于国际刑警组织。随后,在国际刑警组织提供的一系列从东京打来的电话记录中,她发现了一个人的电话号码,此人曾?有意担任买卖《印象·日出》的中间人,而且曾?给法国科西嘉波塔维奇奥的一个人打过很多次电话。那个人名叫皮埃尔·克米蒂,是一位业余酒吧招待。巴勒斯扎吉得到消息说,此人很有可能接触过马库坦美术馆丢失的名?,于是她赶往科西嘉追踪线索。 警察在那个非常热闹的酒吧,找到了皮埃尔·克米蒂,巴勒斯扎吉亮出自己的身份后,皮埃尔·克米蒂想逃跑,被警察抓住。“你别想逃跑了。我们抓你是有?因的。” 巴勒斯扎吉对着有点艺术家气质的皮埃尔·克米蒂说,巴勒斯扎吉看他第一眼就觉得他身上沾着文物的气息。 “为什么?” “为了《印象·日出》。” 巴勒斯扎吉用雄辩的口才和坚韧的意志又一次攻破了皮埃尔·克米蒂的心理防线。皮埃尔·克米蒂同意合作,并带她到一个废旧的房子,房子有一个不起眼的柜子。 克米蒂要打开柜子,被巴勒斯扎吉制止,她亲自小心地打开这个柜子,惊奇地发现里面装有有很多卷着的绘?作品。她把这些卷?放在桌子上,一个个地打开,她的手激动地在抖,她大气也不敢出。就是那9幅?,马库坦美术馆丢失的绘?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日出》。在看到《印象·日出》出的那一刻,巴勒斯扎吉轻松地呼了口气。?过长达5年的努力,她终于取得了成功。她带着丢失的艺术珍品离开科西嘉,回到了巴黎。法国为此准备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展览,法国人民踊跃参观。他们再一次看到了那幅惊世之作《印象·日出》。 九、《印象·日出》的回归(2) 然而,法国警方的调查工作却陷入了僵局,他们找不到足够的证据控告嫌疑人。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切实的证据,只是有一些证据要素、一些目击者的证词,但这足以使我们相信他们就是罪犯。菲利浦·杰明和提弗à·诺尔丁因三菱银行大厦抢劫案受到审判。但是,留在被抢劫的纸币上的指纹是将他们与这起案件联系在一起的惟一证据,因此,法院只能判他们犯有接受赃物罪。四个案犯之一的约瑟夫·基摩恩至今依然在逃。 不过对巴勒斯扎吉来说,最重要的是艺术品能够完璧归赵。这些?重新回到法国并得以展出与观众见面。2002年,她成为国际刑警组织执行委员会的一员。 艺术品犯罪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与恐怖主义犯罪和有组织犯罪关系密切。国际刑警组织的资料库里已?列有1.1万幅丢失的绘?作品,其中有很多也许永远都找不回来,但国际刑警组织永远都不会停止寻找的脚步。 第七章铁路幽灵 铁路幽灵 1999年10月的一个晚上,一列火车以100英里的时速驶入法国卢瓦尔山谷。这是一趟里摩日至巴黎的夜间列车。通常,列车会呼啸着穿过距离巴黎南部大约180英里的小城镇--沙贝涅特。沙贝涅特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庄,无声无息地呆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平时几乎没有游客光临。但是就在这个10月的夜晚,一起凶杀案却残酷地打破了这里的沉寂与安宁。 从巴黎驶往外国的国际列车铁路沿线上发现了一具年轻的女尸,引起了法国警方的极大关注,他们投入巨大的警力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但是,在案件还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的时候,一系列的杀人案又在不同的地方上演了。国际列车上,中年妇女被害于卫生间里??犯罪嫌疑人住所的地下室里,煤堆下的女尸又再一次体现了罪犯的凶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罪恶所扼杀,令警方震撼不已。 为了铲除邪恶、伸张正义,打击犯罪、告慰死者。法国警方与国际刑警组织密切合作,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露出的蛛丝马迹。他们随即撒下了一张天网,对犯罪分子给予最后的打击和惩罚。 一、铁路线上的女尸(1) 1999年10月的一个晚上,一列火车以100英里的时速驶入法国卢瓦尔山谷。这是一趟里摩日至巴黎的夜间列车。通常,列车会呼啸着穿过距离巴黎南部大约180英里的小城镇——沙贝涅特。沙贝涅特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庄,无声无息地呆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平时几乎没有游客光临。但是就在这个夜晚,一起凶杀案却残酷地打破了这里的沉寂与安宁。 一个晴朗的下午,一名60多岁的白发男子手里牵着一条棕黄斑点的小猎狗,正沿着铁路悠闲地漫步。他是这附近的一个居民,饭后到铁路边来边散步边遛小狗已?成了他的日常习惯。10月的这个下午,秋高云μ,风微微地吹过,他和往常一样悠然地踱着步,不时地低下头去,对活蹦乱跳的小狗说上几句。突然间,他似乎注意到不远处有个黑乎乎的东西。那是什么?小狗兴奋地挣着脖子上的皮带要跑过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小心翼翼地跟着走了过去。但眼前看到的一切把他惊呆了。 那是一具衣衫不整的年轻女尸,血肉模糊地仰卧在路边。这惊人的一幕使他惊恐万状,他跌跌撞撞地跑向最近的电话亭向警方报了警。接到这名男子打来的报警电话后,附近布尔日的法国宪兵队立刻做出了反应,刹那之间警笛大作,警车一路呼啸着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案件现场。 法国宪兵队是在法国乡村地区执法的军警。布尔日宪兵队陆军上校布鲁诺·希马尔受命负责调查此案。希马尔上校40多岁,身材高大,双鬓已?微染风霜,一双坚定的眼睛和粗犷的脸部线条使他看上去给人一种充满力量的感觉。他带领手下赶到现场时天色已?稍稍阴暗了下来,但他们看到的场面仍然让他们触目惊心。 死者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大约有20岁,身材苗条,皮肤白晰,一头金发凌乱地遮盖着脸部,满身是血。多么年轻而美丽的生命啊!希马尔上校心里深深地叹息着。虽然已?见惯了死亡和凶杀,但人们的不幸总是能引发他的同情和忧伤。 ?过一番搜索后,夜色已?降临,但希马尔上校和手下的调查员在死者的残骸旁什么也没发现。现在,他们只知道死者是个女孩,但是要确认她的身份几乎不可能,因为她的身上没有身份证。大部分案件虽然也都需要缜密地探查和推理,但通常总还是有线索可供追查的,这具来历不明的女尸让希马尔上校感到破案真是困难重重。 但是希望仍然是存在的,他认为在这段铁路附近的某个地方,或许隐藏着有关这名女子身份的线索,甚至有可能是追查到凶手的关键。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更加仔细地查看现场和周围的一切。 不久,希马尔就找到了需要的线索——那名被害女子的手表。这是一块小巧的女式手表,方形表盘,周围镶嵌着很多小粒的装饰碎钻石,指针已?停止了走动。手表停止的时间是4点10分,但希马尔上校和手下没法判断这是下午4点10分还是凌晨4点10分。他拿起手表观察了一会儿,接着稍稍用力晃动了两下,手表又开始走了。这说明一定是手表从高处坠落时指针停止了走动。这块手表价值不菲,歹徒却并没有把它从死者腕上夺走,可见歹徒的动机不是抢劫。 现场勘查结束后,希马尔上校叫人把尸体运回了宪兵队,准备请验尸官和技术人员做进一步检验。到目前为止,除了现在掌握的这些线索,案件的侦破还没有任何进展。 铁路边发现女尸的消息由警方发布后,当地媒体立刻对此事进行了大肆报道。沙贝涅特是个小地方,非常偏僻安宁,这件命案就像一个晴空惊雷,所以引起媒体关注也是非常自然的。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人们在报纸的头条很少看到这种事情的报道。 新闻机器立刻高速运转了起来,电台、电视台、报纸纷纷涌向宪兵队和希马尔上校,要求了解案情的真相和侦破的进展。当地报纸报道这个故事后,法国新闻记者凡罗尼科·鲍坦凭着自己作为一名出色的记者所具有的敏感性,随即对此案进行了追踪报道。她的报道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这起发生在铁路沿线的不幸事件,这个故事牵动了全国人的心。 与人人都乘飞机的美国不同,在法国人们信赖火车,这与法国人的童年?历有关。法国的火车有一段传奇的浪漫史,乘火车旅行也是法国文化的一部分。每年有5000万法国公民和游客选择乘火车旅行,所以这件发生在铁路上的杀人案在他们当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每年的10月,法国接待的游客比世界其他地方的都多,而凶手恰恰就在这时发动了袭击。人们感到,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兴盛,新的不知名的受害者可能来自任何地方。 希马尔上校和他的同事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不小的压力,他们必须尽快破案,以消除人们的恐慌和不安。 女尸被送到宪兵队后,验尸官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检验,没有发现性侵犯的迹象。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联系种种情况,希马尔上校确信受害者是从高速运行的火车上坠落,受到剧烈撞击而亡的。但是还有一个疑问:这具尸体到底是意外身亡的受害者,还是遭到谋杀的对象?这个问题目前希马尔上校和他的同事们还无法解答,只有在了解死者的更多情况后,才能做出判断。 一、铁路线上的女尸(2) 所以希马尔上校又对死者的遗物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尽管死者的手表上没有花押字,但却有一个独特的设计。他立即给手表拍了照,并请来刑侦技术人员和他一起对这个设计进行研究。 第30章 这样细微的特征并不太容易得出研究结果,但?过技术人员的艰苦工作,终于得到了确定结论——这种表只在英国生产和出售。由此希马尔上校判断受害者可能是英国人,这一发现令在场所有的人都兴奋不已,因为这毕竟是立案以来的第一个重大突破。一时之间,破案似乎已?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了,希马尔一贯严肃的脸上也显出一丝轻松的表情。 但是问题很快又来了,仅凭死者是英国人这一条线索,仍然很难找到解开谜底的钥匙。为了找到更多线索,布尔日警方必须找到更多的信息来源。所以希马尔上校代表布尔日宪兵队向国际刑警组织求助,他找到了约翰·伊姆霍夫。约翰·伊姆霍夫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际刑警组织国家中心局负责人,他虽然进入国际刑警组织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已?破获了一批重要案件,?验非常丰富。而作为一个专门性的国际网络,国际刑警组织能让执法者在世界范围内即刻进行沟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各国警方在遇到跨国犯罪等情况时信息不通、合作不力的可能性。 就在希马尔和布尔日警方坚持不懈地求证女尸身份,追查破案线索的同时,在英格兰北部,距离沙贝涅特近500英里的一个小村庄里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失踪案?? 居住在这个英格兰小村庄的一对中年夫妇向警方报告说,他们的女儿失踪了。前来报案的这对中年夫妇姓汤普é,40多岁,他们忧心忡忡地告诉警方,他们的女儿梅根没有按约定时间回家,她一定是失踪了。 负责调查这宗失踪案的是女侦探黛安·马洪,她40岁左右,一头金色短发梳理得纹丝不乱,黑色套装贴身合体,薄薄的嘴唇透出一种干练和坚定。她请汤普é夫妇不要惊慌,把情况详细地再讲述一遍,她那柔和低沉的嗓音使这对夫妇得到了一丝安慰。汤普é夫人擦了擦泪水迷茫的眼睛,哽咽着从手袋里拿出一张照片,“这是我们的女儿梅根??” 梅根·汤普é今年20岁,在法国学习法律。她在法国生活得很好,但是她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没有出过远门,因此到法国后一直很思念父母和家乡,所以不久前决定重返英格兰。 黛安·马洪侦探接过照片端详了片刻,照片里是一个开心地微笑着的年轻女孩,金发碧眼,脸形纤巧,五官明朗而俏丽,有点像好莱坞影星大嘴美人朱莉亚·罗伯茨。 汤普é先生忧郁地看着女侦探,“梅根回来之前给我们打了电话,她本应该到达伯明翰的新街火车站,她男友会去那里接她,可是她没有下车。” 梅根没有按时出现在火车站,她的男友立刻通知了汤普é夫妇,他们担心会不会路上出了什么事,所以他们跑来报了警。黛安·马洪安慰汤普é不要着急,警方会全力帮他们找到女儿,一有消息马上会通知他们。汤普é夫妇略感安心地与女侦探道了别,他们都没有料到,梅根回家的当天也正是尸体被发现的日子。 摆在黛安·马洪侦探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目前为止还不清楚,梅根到底是在法国还是在英国失踪的。为了尽快找到梅根,英国警方与国际刑警取得了联系,国际刑警组织立刻发布了黄色通报。黄色通报是一种标记,表明通报中的人是一个失踪者,是国际刑警组织正在努力寻找的人。 在遇害者的尸体被发现5天后,法国布尔日宪兵队的希马尔上校也接到了这份黄色通报。里摩日地方侦察组通知布尔日宪兵队,伦敦的国际刑警组织向他们传送了一份失踪报告,失踪者是一个离开里摩日,但却没按时到达英格兰的女子。 希马尔上校非常激动,他马上想到黄色通报中的失踪女子很有可能就是在铁路旁被发现的女尸。他立刻与国际刑警组织取得了联系,?过核对后发现,女尸与失踪的梅根·汤普é的描述相符。国际刑警组织马上将这一情况通知了英国警方,请他们d助送失踪女孩的父母到法国布尔日来确认一些证物。 几天后,梅根的父母到达法国。希马尔上校到机场接到汤普é夫妇后和他们一起返回宪兵队,在返回的路上,他委婉地告诉汤普é夫妇,由于尸体严重受损,根本无法辨认,所以等会儿他们不会见到尸体,只需要他们确认一些从尸体上和现场取得的证物就可以了。到达宪兵队后,希马尔上校向他们出示了从受害者身上取下的项链和手表,汤普é夫妇极力克制着心中的悲痛,仔细地查看了这些东西。汤普é夫人很肯定地告诉希马尔上校:“没错,这些是我女儿的。”征得汤普é夫妇的同意后,希马尔上校没有带他们去看女儿的尸体。他想,就让他们在心中永远保持一张美丽可爱的笑脸吧。 二、无票乘车嫌疑犯(1) 由于汤普é夫妇认出了女儿的财物,因此希马尔上校认为警方可以正式确认受害者就是梅根·汤普é。还有5个月,梅根就要o来她的21岁生日。这样一个花季年华的少女,而且身份确认为她是英国人,这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法国和英国的媒体立刻对此事做出了反应。所有报纸都报道了这起案件,媒体将此案列为重点追踪报道对象。各家报纸,尤其是英国媒体给警方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负责本案的希马尔上校首当其冲,成为了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他必须尽快侦破此案,否则将会在社会上引发更强烈的不满情绪。 根据多年办案的?验,希马尔认为既然梅根的死亡与火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她生命中的最后几小时在车站和火车上的行踪将是破案的关键所在。他决定首先要调查清楚,梅根在最后这段时间里都去了哪些地方,与什么人有过接触。他有一种直觉,这里面隐藏着解开梅根死亡之谜的答案。 于是希马尔上校和一位同事首先来到了梅根就读的位于法国里摩日的大学,找到了梅根的室友。梅根和室友住在一套两居室的宿舍,希马尔进屋后迅速地打量了一下。房间里并不太整洁,但布置得很温馨,两个年轻女孩显然都是热爱生活的人。他向梅根的室友说明,他们此来是想了解梅根出门前的情况,重点是了解她是何时离开公寓的。从梅根室友处他们得知,梅根当时计划搭乘夜间火车从里摩日到达巴黎,然后再从巴黎赶往英格兰。 离开大学后,希马尔上校决定下一站要去里摩日火车站。在火车站他们找到了梅根遇害当晚车站的售票员,这是一位戴眼镜的金发女士,她还记得用现金购买车票的梅根。“因为这个女孩长得很漂亮,而且是英国口音,所以印象比较深,”她解释说。从车站调度室希马尔上校得知,这列火车于凌晨3点08分离开里摩日,于凌晨4点10分驶过沙贝涅特火车站,没有在那里停车。凌晨4点10分,正是梅根的尸体被发现之时,手表指针停止的时间。这样就弄清了梅根遇害当晚所乘的火车。 ?过与有关方面d商后,希马尔带一些同事查封了整列火车,然后将火车带回里摩日火车站,由刑侦技术人员到车上搜寻dna痕迹以及可能存在的线索。火车上一侧是小型包厢,一侧是通道,全都铺着红色地毯,相当舒适。两名身着蓝色连身工作服的刑侦技术人员登上列车开始检查。 但是,希马尔很快又遇到了一个矛盾问题。法国国家铁路系统,也就是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有关人员告诉希马尔和他的同事,任何人都不可能从火车上坠落或者被扔下。因为当列车加速时,列车上的所有门窗都会自动关闭。在这种情况下,梅根似乎没有可能从正在疾驰的火车上掉下去。虽然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但希马尔上校还是坚持认为,梅根·汤普é当时就在这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而且被人推了下去。 ?过一番细致的搜寻,调查人员终于找到了支持希马尔看法的证据:一节门窗自动关闭装置受损的车厢。希马尔非常高兴,这表明梅根那晚很有可能就是从这节车厢掉下列车的。他立即请刑侦技术人员又全面搜查了这节车厢,但是由于火车已?再次投入使用。所有车厢都清扫过,证据已?被擦掉了,所以没有找到其他有用的线索。 但是希马尔并没有感到太沮丧,因为虽然在列车上除了那个自动关闭装置受损的车厢外再没有发现其他有用证据,但调查人员已?在火车之外的其他地方找到了最有价值的线索:一位猎人在梅根尸体的发现地点沿铁路向北1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小挎包。 这个猎人是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留着一抹小胡子,头戴小贝雷帽,身穿卡其质地马甲。发现挎包的那个下午,他正和一个朋友顺着铁路线散步。铁路沿线草木丛生,因为季节的关系,青绿的植物已?开始发黄,这正是打兔子的好时候。他们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方草丛里扔着一个不大的皮包,于是两个人走上前去,拾起皮包,发现这是一个女式小挎包,μ黄底上缀着粉红和绿色的花朵。他们à开挎包一看,里面有一份护照。 那是梅根·汤普é的护照。 于是他们立刻来到宪兵队,把钱包交给了警察。根据两个猎人提供捡到挎包的地点,警方沿着铁路又找到了梅根的行李。这个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希马尔最可怕的猜疑:那天晚上,梅根·汤普é不是自己从火车上坠落下来的。钱包和行李的被发现使警方确认,梅根的死是一起谋杀案,因为如果她是不小心掉下火车的话,行李不应该随她一起坠下火车。 梅根·汤普é遭到了谋杀,但是杀人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在欧洲的铁路沿线游荡。 梅根死亡的时间和地点大致确定后,希马尔上校和法国宪兵队所面临的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加紧搜捕这位不知名的嫌疑犯。 第31章 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还会在什么地方出现?希马尔苦苦地思索着。 希马尔想到,既然梅根是死在乘车途中,那么凶手应该就在与她一起乘坐这趟列车的乘客之中。所以他又找到了法国铁路系统,请他们向警方提供了事发当天曾用信用卡购买车票的乘客名单。但结果让他有些失望。许多乘客,包括梅根,当时都是用现金购票的。而且还有另一群人根本就不买票,他们就是所谓的“列车老鼠”——无票而混上车的人。 二、无票乘车嫌疑犯(2) ?过这次调查,希马尔上校对夜间列车上的黑暗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已?知道,不少行踪可疑的人也搭乘这些夜间列车旅行,他们当中有辍学的不良学生,也有寻找机会下手的流氓歹徒。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伤害像梅根·汤普é这样的年轻姑娘的凶犯。 ?过铁路工作人员的说明,他还了解到,在许多国家,被抓到的无票乘客必须当场购买一张车票,或者直接被赶下车。而在法国,无票乘客被抓后不但会被记录下来,还要罚款。但如果他们能出示身份证明,列车员一般是不会强迫他们下车的。 此时,找到梅根·汤普é最后一次乘车当晚与之有过接触的人和目击者已?成为了案情的关键。为了尽快破获这起谋杀案,希马尔认为必须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请广大市民和乘客积极提供线索。为此,通常不会向新闻媒体寻求帮助的法国警方发布了一条启事,寻找事发当天见过这名年轻学生的目击者。 与此同时,调查人员也开始在梅根所乘列车的同时段车上展开全面调查。他们和列车员一起询问了很多定期搭乘夜间火车的乘客,因为这些人或许见到过什么。这是件工作量很大的任务,在近两个月时间里,调查人员和列车员询问了数百名目击者,但始终没有获得任何有用的线索。希马尔对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开始产生了一丝疑问,但就在这时,他们的努力有了回报。 那天,一位年青的列车员在车厢里遇到了一个戴鸭舌帽的老年男人,他走过去有礼貌地说: “打扰您了。” 老人有些吃惊地问:“什么事?” 列车员说:“我想向您打听一下,”随后列车员拿出一张照片,“您见过这个人吗?” 老人接过照片看了看说:“是的,我见过这个姑娘。”他还说他记得梅根遇害那晚曾与一名年轻男子谈话。 列车员有些激动地请求他:“您能说详细一点吗?我们非常需要您的帮助!” 根据这位老人的叙述,希马尔重新构建了梅根遇害当晚旅行的时间线。从这个时间序列来看,梅根当晚离开宿舍后首先到达里摩日火车站,并从自动提款机里提取了2000法郎。 随后她来到售票窗口:“您好,我要买一张到巴黎的车票。” 售票员:“稍等。” 拿到票后,梅根对售票员说:“谢谢。” 售票员:“一路顺风。” 梅根拿到前往巴黎的车票后就离开了,但售票员的脑海中却清楚地记下了这个漂亮的女孩。然后,在大约凌晨2点钟的时候,她又与警方找到的另外一名证人进行了交谈,也就是那个戴鸭舌帽的老年男人。 这个老人记得那天晚上梅根身穿一件宽领白色套头毛衣,一条棕色牛仔裤,脚穿一双白色运动鞋,斜背着她的浅黄色缀花朵小挎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挺大的黑色旅行袋。他们两人都坐在月台边的长椅上等车,所以彼此之间打了个招呼: “你好。” “您好。” 过了一会儿,一名头戴棒球帽子,身穿黑色长风衣的年轻男子停下来和她搭话。梅根同样有礼貌地和他打了个招呼。这名男子顺势和梅根聊了起来。他们聊得颇为投机,老人似乎听到这名男子告诉梅根说,他来自马赛。 梅根和老人都没有想到,这名男子是一名无票乘车的乘客。 两个人正在聊着,广播里传来播音员柔和的声音:“前往巴黎的火车就要开了,请各位乘客抓紧时间检票上车。” “咱们该上车了。”梅根说了一句,随后拎起旅行袋和年轻男子一起登上了第17号车厢,两人并排坐在了一起,继续着刚刚被打断的话题。 列车于凌晨3点08分正点驶出车站。根据其他证人提供的证词,这之后不久,梅根就和坐在一起的年轻男子起身离开了17号车厢,转移到下一节车厢去了。而自从梅根·汤普é更换车厢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她。 根据证人对那名男子的描述,警方技术人员用电脑绘制了一幅模拟肖像。图片中的年轻男子相貌相当英俊,留着短短的平头,浓眉,沉陷的眼睛,鼻子挺直,嘴唇有力地紧抿着。 看着疑犯的模拟?像,希马尔上校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像上的男子使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不安情绪。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乘客在铁路上来来往往,即使有人消失不见,没有人会注意到。而这名可怕的凶手就藏在他们当中,随时准备再次出击。铁路线在法国漫长迂回,他可能在任何地方行凶作案。 三、第二具女尸(1) 法国第戎距离巴黎大约160英里。1999年12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加来至文蒂米利亚的火车在预定的线路上呼啸着驶过第戎城。 在火车上,一位中年男列车员正沿着过道核对每个包厢的乘客。夜已?深了,大部分旅客都已?进入了梦乡,中年列车员也不由得打个了呵欠。“好在也快结束了,”他心想,随后推了推身边包厢的门。门开了,他探头进去,看到一名小男孩独自在这间包厢里睡觉。孩子的父母呢?他心里有些疑惑,随即开始寻找,但他没有能找到这个孩子的父母。 他决定再到其他车厢去找找看,在离开这节车厢前,他依照惯例要去检查洗手间,看是否有无票偷乘者藏在里面。洗手间的门是关着的,他用力敲了敲,同时大声问道:“请开门,里面有人吗?”没有人应答,他推了一下,门自己打开了。地板上蜷缩着一名女子,身上有多处刀伤,人已?奄奄一息了。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法国铁路系统就发生了两起凶杀案!这似乎表明,有一个杀人狂偷偷混上了法国的夜间列车。第一位受害者是一名英国学生,她的尸体被遗弃在铁路边上。第二位受害人则是一名年轻的法国女子,身中数刀,死在列车洗手间里。 接到报案后,第戎警方火速赶来,用警戒线隔离了火车,目的是将目击者和可能的杀手留在列车上。乘警叫来了急救人员,但是受害者由于流血时间过久,已?无法抢救了。警方负责调查此案的探员皮埃尔·马尔克·帕纳齐奥请验尸官和警方技术人员前来对尸体和狭小的洗手间进行了检查,对死者的死亡?因做了初步判断。死亡的女子半躺在白色洗手槽的旁边,一头金发扎成一根马尾辫,身穿一身蓝色运动服。她的双脚是朝着哪个方向的?尸体呈什么样的姿势倒在地上?她的胳膊是合在一起的呢,还是张开的?对上述所有这些情况技术人员都进行了拍照和记录。随后他们发现死者的身上有一个钱包,小心地打开钱包后,在里面发现了死亡女子的身份证。?来这位女子名叫希尔威·巴戈,来自法国北部。 穿着黑色皮夹克的帕纳齐奥看着技术人员在现场忙碌,他30多岁,宽广的前额下是两道浓眉和一双犀利的眼睛,面色红润,平时总是带着一脸笑容。但是此时他神色凝重,因为这起案件显然不同寻常,它发生在夜晚,发生在一列火车上,发生在一个人们认为应该很安全的地方。 帕纳齐奥请列车员找来了当时车上的一部分乘客进行讯问,通过他们的描述,一个可疑的人的相貌逐渐在他脑中清晰了起来,但是这个人是??他来自何处,又要往哪里去?这些仍然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列车员提供的情况,不久,帕纳齐奥见到了那个独自一人在包厢里睡觉的小男孩,他是与希尔威·巴戈一起来旅行的。站在帕纳齐奥面前的是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身穿一件小蓝碎花棉服,一双大眼睛显得天真又可爱。他还是个孩子,这对他来说太悲惨了,帕纳齐奥难过地想。所以他不打算告诉小男孩列车上发生的可怕事件,再说小男孩的妈妈已?死了,而警方还需要从他那里获得信息,好与受害者的丈夫联系。帕纳齐奥自己也有两个与小男孩同龄的儿子,于是他就尝试着和小男孩进行交谈。 他弯下腰,轻轻地拍拍小男孩的头顶,尽量和缓地问:“嗨,小家伙,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小男孩从睡梦中醒来不久,他看着面前这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有些害怕地回答:“我的名字叫维克托·雨果。” 帕纳齐奥点点头,微笑着说:“噢,维克托·雨果,很不错的名字。那你认识希尔威·巴戈吗?” 听到熟悉的名字,小男孩点点头高兴地说:“她是我妈妈!” 帕纳齐奥一直在担心小男孩会问他“我妈妈在哪儿”,要是小男孩那样问了,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天真而信赖的眼神,他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现在由于列车已?被封锁,因此帕纳齐奥和同事们认为凶手应该还在列车上,他们希望能把他找出来。此时已?是午夜,许多乘客都已入睡,但有一位乘客前来报告说,他曾看到一个头戴棒球帽,行踪可疑的乘客。根据这位乘客报告,当时那个可疑的人情绪非常激动,他紧张不安地走来走去。看上去好像有麻烦。 帕纳齐奥立刻带领手下对整趟列车进行了彻底搜查,他们挨个包厢地核对每一个乘客,看是否有与嫌疑犯相貌相似的人。 第32章 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警方并没有找到与描述的嫌疑犯相符的乘客。 但是,一个新的发现使帕纳齐奥和同事们又振奋了起来。他们在洗手间邻近的一个包厢里发现了一个血迹斑斑的棒球帽,这说明嫌疑犯曾?到过这节包厢,而这里很可能就是他最后待过的地方。帕纳齐奥让技术人员把棒球帽带回去准备做进一步检验分析。很快,他们又在那节车厢的一扇门上发现了一片血迹??那是一个血手印。 这个血手印似乎表明,嫌疑犯已?逃离了火车。但是在一列高速奔驰的火车上,他又是在什么时候离开火车的呢??过向车上人员调查,帕纳齐奥得知这列火车在第戎进行过一次例行检修。火车在警方发现尸体5分钟之前停了下来。这说明有个人在不应该下车的时候下了车,帕纳齐奥当即认定,这个擅自下车的人肯定是一个偷乘者,而且他很可能已?是一个偷乘的惯客,因为他还知道这列火车会在那时停在第戎火车站进行检修。 三、第二具女尸(2) 就在帕纳齐奥和同事们商量下一步的行动时,一位头戴豹皮帽的中年女士找到了帕纳齐奥,说她有些情况要向警方报告。帕纳齐奥亲切地对她表示了感谢,请她尽可能详细地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说出来。这位女士声称,她也曾?看到了那名偷乘者, 她说那人看上去有点古怪,好像有什么事似的。 戴豹皮帽的女士离开后不久,这节车厢的中年列车员带着一个本子气′吁吁地走了过来,神情激动地大声说:“警察先生,我找到了那份记录!” ?来当火车因检修停了下来时,列车员也发现了这名无票偷乘者。按照规定,当列车员发现有人无票乘车的时候,就会请他出示身份证,以证实身份。当时这节车厢的列车员看到这名偷乘者正在鬼鬼祟崇地向一个小门走去,就在他背后大喊了一声:“站住!前面那位!” 这名男子的身体似乎有些僵直了,他无可奈何地停下了脚步。在列车员的要求下,他向检查员出示了一份证明,说明自己是西德·阿迈德·瑞吉à。列车员核对无误后,给他开了一张传票。听了列车员的叙述,拿着那份得来不易的记录,帕纳齐奥脸上露出了笑容。案情终于柳暗花明,他已?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希望找到的嫌疑犯。 根据那份记录的记载,第戎警方通过资料搜索了解到,西德·阿迈德·瑞吉à是一名20岁的阿尔及利亚移民,以前曾因强奸一名14岁的幼男和多次暴力抢劫而被捕入狱。在他的犯罪记录中,他?常使用一把刀子。此人于1999年6月,也就是第一起火车凶案发生的4个月之前刚刚获释。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帕纳齐奥随即向全国警方发布通告,呼吁法国的执法人员提高警惕,寻找瑞吉à。只要发现这人的行踪,立即抓捕归案。 四、搜查与甄别 布尔日宪兵队的希马尔上校也接到了通告,他还在调查两个月前的梅根·汤普é被杀案。看到通告中对瑞吉à案件的描述及警方所做的模拟?像后,希马尔上校发现第戎和沙贝涅特的这两起凶案之间存在关联。尽管受害者的死亡方式不同,但两起案件的种种吻合之处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凶手。例如,两名女子都是搭乘夜间列车;西德·阿迈德·瑞吉à的面部照片也与电脑绘制的嫌疑犯肖像非常相似。 由此,希马尔上校指出,梅根·汤普é一案的凶犯与希尔威·巴戈的尸体被发现的几分钟前因为无票乘车而被罚款的男子是同一个人。在他的d调下,布尔日法国宪兵队立刻与第戎警方取得了联系。 接到希马尔上校电话的正是调查员帕纳齐奥本人。在电话中,希马尔告诉帕纳齐奥,他看到那张电脑绘制的嫌疑犯肖像后认为有必要马上告知第戎警方,他们那里的一起凶杀案与此案有密切关联。希马尔抑制着心中的激动说:“我们对您的案件很有兴趣,因为我们掌握了此人犯有另一起凶杀案的证据。” 接连的凶杀案激起了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愤?。法国警方不得不同时对付凶手和媒体不断施加的压力。欧洲乘火车旅行的传统,以及该地区对铁路的依赖性,引起了公众空前的关注。 在梅根·汤普é案和希尔威·巴戈案的调查中,调查人员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压力,包括来自媒体的压力,来自上级的压力。媒体为公众勾勒出了这样一种恐怖的情节:一名歹徒在法国的火车上无票乘车,并将黑夜当作了自己的同盟者。得手后他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公众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对案子久久不能侦破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希马尔和帕纳齐奥的上级要求他们尽快破案,以消除公众的对立情绪。他们连日来疲于奔命,都有点承受不住了。 犯罪心理学家认为,两起案件可能都是由无票偷乘者犯下的,这一点很独特。这些无票偷乘者喜欢趁着夜色作案,因为晚上几乎没有目击者。在夜晚作案,更容易隐藏,更容易逃脱,更容易掩饰真实面目。这种犯罪行为绝不会在下午4点发生。 ?过更深入的调查,帕纳齐奥发现,瑞吉à自从离开监狱后,就一直呆在火车上,他总是四处游荡。列车员已?因为他无票乘车而对他处以了40多次罚款。现在警方已?查到了凶手的名字,帕纳齐奥和希马尔确定,此人还会再次作案。因此,将他抓捕归案就成了当务之急。共同的目标使布尔日和第戎的警方联合行动,全力追捕这名在法国铁路上屡屡作案的凶手。 很多人自发地向警方提供了大量关于瑞吉à的消息,他似乎去过很多地方。但这些消息中大部分不那么确切,有的显然是认错了人。帕纳齐奥感到,瑞吉à是一个相当老练的无票偷乘者,所以警方几乎无法查到他的下落。 但是帕纳齐奥并不感到太失望,因为他已?有了一个计划。为了追查到瑞吉à,他决定询问此人在服刑期间认识的每个人。因为一个在逃的通缉犯会到任何有同盟者的地方寻求庇护,他的亲人和所熟悉的人的住处都有可能成为他下一步的落脚地点。?过讯问,帕纳齐奥掌握了瑞吉à的父母在马赛的地址,还有他女朋友在亚眠的地址,这些都非常重要。警方随即对瑞吉à位于马赛的家以及他的女朋友在亚眠的公寓实施了严密监视。 五、锁定目标 就在此时,一向与警方关系并不融洽的媒体又捅了一个大娄子。当媒体得知警方已?有了一个嫌疑犯时,他们非常希望知道被他们称为“铁路杀手”的凶手的名字。在媒体的强烈要求下,地方官员在第戎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指出不愿公布嫌疑犯的姓名,因为担心他会闻讯而逃。但还是有人走漏了风声。 一名新闻记者公然与警方作对,他拜访了瑞吉à在马赛的家,向瑞吉à透露说他就是“铁路杀手”,大追捕行动中的主要嫌疑犯。很快,当地警方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当警方赶去追捕时,瑞吉à已?逃之夭夭。 得知这一消息后,帕纳齐奥非常担心,因为对于像瑞吉à这样凶残多变的罪犯来说,知道自己成了通缉要犯后,他只会采取两种行动:要么销声匿迹,要么再次行凶。而对他们这些追捕者来说,现在的问题更加复杂了。嫌疑犯已?被激?,他惊慌失措,到处逃窜。 受惊后的瑞吉à极有可能撤退到他最熟悉的世界——夜间火车当中,并且再次出手伤人。为了提醒公众警惕这个凶残的夜间杀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警方公布了有关瑞吉à的消息,呼吁广大市民发现疑犯的踪迹要及时与警方联系。 公众对案件的侦破热情很高,因为案件发生在火车上,因为一名年轻的女学生在案件中失去了生命,因为一个孩子在案件中失去了母亲。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到难过。有关瑞吉à的信息公布后,警方接到了数以百计的电话,报警电话成了真正的热线。 人们不仅在火车上看到了他,还在加油站、市区等等一些地方看到过他。对于公众来说,“铁路杀手”似乎无处不在。但是对警方来说,他却无影无踪。在追踪瑞吉à从巴黎北部到亚眠的活动的过程中,帕纳齐奥走访了瑞吉à的一些朋友,力图调查清楚瑞吉à在巴黎、亚眠和第戎等地的活动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帕纳齐奥感受最深的是,为了能与年轻的妇女进行交谈,他必须赢得她们的信任,必须让她们相信,瑞吉à是一个危险的人,一个嗜血的亡命徒,只要他还活着,就会有更多的人遇害。帕纳齐奥必须使她们认识到只有抓到瑞吉à才有真正的安全,也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她们及时为警方提供重要信息。 很快,他从一个消息来源得知瑞吉à在亚眠的一所公寓里租了一个房间。他立即带领手下以最快速度赶了过去,但这次他们又迟了一步:公寓里已?空空如也,至少看起来如此。[奇+書网-qisuu.] 尽管又一次让目标跑掉了,但帕纳齐奥认为瑞吉à很有可能留下了一些线索,所以他和同事们一起搜查了整个大厦,包括地下室。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在地下室的一个煤堆下面,他们又发现了一名年轻女子的尸体。 这已?是第三个受害者了,但他们还是没有追捕到瑞吉à。帕纳齐奥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但他很快就让自己重新振作了起来。凶手还逍遥法外,他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追踪下去。 ?过帕纳齐奥的申请,法国警方发布了一个全国性搜捕令,通缉20岁的西德·阿迈德·瑞吉à,此人涉嫌在法国国家铁路系统谋杀了两名女子。并且在其曾? 第33章 藏身的一座大厦地下室里发现了第三名受害人的尸体。 ?过调查,警方确认,那具女尸是失踪两个月之久,刚满20岁的雷尼·瓦瑟。瓦瑟是被人勒死的,而马赛当地警方早在瑞吉à的第一个受害者——梅根遇害两个多星期之后,就接到了雷尼·瓦瑟的失踪报告…… 帕纳齐奥抓捕瑞吉à未成功后,法国警方怀疑瑞吉à可能已?逃离法国,于是迅速与国际刑警取得了联系。这个专门负责打击国际犯罪的组织在第一时间发布了一份追捕西德·阿迈德·瑞吉à的红色通缉令。这张红色通缉令的意义在于,如果需要的话,这份通缉令将在国际范围内有效,而不仅局限于一个国家范围内。 六、媒体的捣乱 现在,一个已?产生轰动效应的故事进入了它的高潮阶段。很多家著名的报纸竞相报道了这些案件,所有人都从媒体的宣传中知道了凶手的长相,人们也都熟悉了这些关于英国女子、被害的故事。在媒体的强大作用下,所有的三个案件及其细节已?变成了尽人皆知的恐怖故事,这在乘坐夜间列车的乘客和公众之中引起了恐慌。 在这样的气氛中,整个法国的公民都迫切地想知道,这名“铁路杀手”将在何时何地再度出击。而警方需要做的是,既保持各警局之间信息交流的畅通,同时又努力平息街上的谣言。因为一次成功的追捕需要天衣无缝的合作。只有地方、整个地区以及全国的警方联合起来,才能尽早把“铁路杀手”抓捕归案。在整个法国,从沙贝涅特到第戎,从里摩日到里昂,从亚眠到马赛,每一方警力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都有自己要侦破的案件。但是瑞吉à的案件却是各地警方最优先考虑的。?过d商,各地地方官员一致同意警方监听并记录嫌疑犯有可能会与之联系的电话。 与此同时,帕纳齐奥也在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他从瑞吉à的朋友那里听说,瑞吉à还有一位关系很密切的朋友,这个女孩儿很有可能成为瑞吉à联系的对象,因此帕纳齐奥决定找到她,请她充当警方的合作者。 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帕纳齐奥顺利地找到了这个女孩儿租住的公寓,出来开门的是一个相貌普通的年轻姑娘,一头黑发整齐地扎在脑后,黑眼睛上面扫着一层μμ的眼影。 她有些狐疑地打量着帕纳齐奥:“你好,你找??” 帕纳齐奥微笑着拿出证件,“我是第戎来的警方调查员,想和您谈一谈。” 女孩儿眼中的狐疑消失了,她谨慎地对帕纳齐奥表示了欢o,并请他进屋。 与女孩面对面坐下后,帕纳齐奥并没有直接讯问她是否和瑞吉à还有联系,而是迂回地和她谈起了自己正在侦破的案件,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女孩儿专心地听着帕纳齐奥的讲述,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帕纳齐奥已?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所以在谈话快要结束时,他直率地提出,希望她能够与警方合作,共同抓捕瑞吉à。?过短暂的考虑后,女孩儿答应了。帕纳齐奥带着微微的成功喜悦离开了女孩的公寓。 很快,女孩儿就向帕纳齐奥打来了电话。她告诉帕纳齐奥,她接到了一个以一种她听不懂的语言打来的电话,而且她也不认识来电号码。只在最后听到一个男人说:“那就这样吧。” 她觉得这个声音很像瑞吉à,所以在一番考虑之后通知了帕纳齐奥。帕纳齐奥非常高兴,他对这个勇敢的姑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们一直在寻找的突破口终于出现了! 女孩儿在电话中告诉帕纳齐奥,那种她听不懂的语言听起来很像葡萄牙语,而?过对她提供的电话号码的查询,可以确定正是来自葡萄牙国内的电话。帕纳齐奥考虑,如果这个可疑电话是瑞吉à打来的,那就说明他已?逃离法国,到了葡萄牙。因此法国警方立刻与总部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国际刑警组织国家中央局取得了联系。国际刑警组织葡萄牙国家局收到这一来自法国的重要消息后,认为这是一宗非常严重的连环杀人案件,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作为国际刑警组织国家中央局负责人的路易斯·奈维斯博士同时还是葡萄牙司法行政部的调查联络人,这起案件由他负责。他的任务是,尽快追查到凶手在里斯本的下落并将其逮捕。 法国警方追踪了瑞吉à的朋友曾?接过的电话。这些电话全都打自距离里斯本12英里之遥的巴克萨·德班海à城里的一个电话亭。葡萄牙警方从法国同行的通报中已?清楚了瑞吉à的所作所为,也知道他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葡萄牙的警方人员很容易地找到了电话亭,查证了呼叫者身份证上的信息。他们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联系了法国警方,告诉法国同行这里的确有这个地方,他们提供的信息非常准确。 现在,两国的警方正在一步步地接近嫌疑犯。 七、落网葡萄牙(1) 接到葡萄牙警方的通报后,法国的调查人员飞抵葡萄牙,加入了对瑞吉à的追捕行动。 国际刑警组织的介入对法葡两国的密切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警察组织,参与案件的调查,并在各国警方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这对国际刑警组织来说非常重要。国际刑警组织国家中央局负责人伊姆霍夫认为,将这起案件报告给国际刑警组织的人应该受到表彰,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判断力。 路易斯·奈维斯博士立刻召集了众多刑侦人员与他一起火速赶往巴克萨·德班海à。他们在巴克萨·德班海à这个小城布下了天罗地网,全力搜捕瑞吉à。 具体的抓捕行动是在那个电话亭周围展开的。刑侦人员在电话亭边守株待兔几小时后,里斯本的侦探发现一名符合瑞吉à相貌描述的男子进入了旁边的邮局。他们立即对他实施了跟踪。 在实施跟踪的同时,里斯本的刑侦人员对何时将瑞吉à一举拿下进行了周密的考虑,他们担心稍不留神,瑞吉à就有可能消失。 因为远离了法国而放松了警惕性的瑞吉à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处于警方的监控之下,他仍悠然自得地站在等候服务的人群之中。里斯本的刑侦人员抓住这一时机,出其不意地发起了逮捕行动,速度惊人。 瑞吉à在毫无反抗的情况下束手就擒,他显然感到十分惊讶,可能他从没料到自己会在这里被捕。一名里斯本来的侦探将被捕的凶手与照片进行了比照,十分肯定地说:“没错,就是他,西德·阿迈德·瑞吉à!” 在一旁等候的法国侦探也证实,这名被警方拘捕的男子就是哄动了全法国的“铁路杀手”——西德·阿迈德·瑞吉à。 被捕后的瑞吉à暂时被关押在葡萄牙的监狱里,法国警方立即着手准备引渡事宜。凶手被捕的消息使帕纳齐奥和希马尔都非常兴奋,困扰了他们多时的案子终于可以结案了。下一步法国警方要做的是,开始就之前发生的三起凶杀案对西德·阿迈德·瑞吉à提起指控。 警方雇用了一位电影特技设计者瑞尼·朱利安重新构建梅根·汤普é遇害的过程。朱利安的工作非常具有创造性,他利用人体模型再现了梅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她在沙贝涅特被人从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扔下来的那一瞬间。 希马尔上校也参与了这个再现过程。在朱利安的指挥下,他们把模型放在列车的窗户上,在适当的时机把模型推下去,这个人体模型正好坠落在尸体被发现的地点。从记录可以看出,梅根坠火车一案中的所有细节都与朱利安他们再现的场景完全匹配。这样一来,警方就弄清楚了瑞吉à当晚的作案方式。他是把受害者推到窗户上,然后把她推下了火车。 在瑞吉à被捕4个月后,一家法国杂志刊登了他们在葡萄牙监狱中对瑞吉à所进行的专访。在采访文章里,瑞吉à承认自己杀害了这三名女子。他声称自己当时突然“灵光一现”,产生了杀人的欲望。 他为什么要杀人?很多读者都表示无法理解,但希马尔?过与心理学家的讨论之后认为,瑞吉à一直陷在自己那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对外部的一切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惟一令他在意的事情就是遭到拒绝。无论是?拒绝了他,都会让他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非常危险的人。希马尔想,不管他曾?怎么危险,现在他已?被四堵高高的围墙关在了监狱里,再也不能去伤害别人了。但是?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认罪伏法一个月之后,歹徒瑞吉à实施了最后一次行凶杀人。这一次,他下手的对象是他自己。 在引渡回法国接受审判的几个星期前,瑞吉à在葡萄牙的一所监狱里点燃了自己的床垫。几分钟后,他就因吸入浓烟窒息身亡。 葡萄牙警方立刻把这一突发事件通报了法国警方。在得知瑞吉à自杀身亡的消息后,希马尔和帕纳齐奥感叹说,如果瑞吉à没有死,可能在10到15天之后,他就会被引渡回法国。这是他最害怕的事情,他不愿重新回到法国的监狱。所以他宁愿选择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瑞吉à的死让他的第一个受害者梅根的家乡大为震惊。梅根的父母起初几乎无法面对这个事实。黛安·马洪侦探自从接手梅根的失踪案后一直与汤普é夫妇保持着亲密的友谊,她认为瑞吉à的自杀不失为一件好事,汤普é夫妇的反应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他们终究会恢复心理上的平衡。因为一方面,一个令人满意的审判和审判结果会给受害者的家属带来最后的几丝安慰;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他们没必要再承受一次审判的折磨,没必要?历审判带来的痛苦,凶犯的死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解脱。 第34章 在瑞吉à死讯传来的最初那些天,是她帮助梅根的家人度过了这段痛苦的时期,重新找到了平静的生活。 案件的成功侦破使帕纳齐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因为是他和同事们一起与国际刑警组织各个成员国的警方携手合作,为最终破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但想到已?死去的梅根和希尔威·巴戈,他又感到一丝无奈:那些残忍的事情不该发生在几个年轻女子的身上,虽然身为警察,他们也不可能阻止一切罪恶。 七、落网葡萄牙(2) 这些发生在法国的凶杀案件同样惊动了葡萄牙和英国,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案子也à近了两国警方之间的距离。在另一方面,这些可怕的案件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火车的安全问题上。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提高了夜间列车的安全保障,重新恢复了人们对古老的铁路运营的信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铁路杀手”和他的故事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地μ化了。对于凶手和受害者的家人来说,一切都成了往事。 梅根·汤普é的父母以女儿的名义给苏吉·à姆劳基金会捐了款,这个基金会旨在教育年轻人,在欧洲大陆之间旅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他们确信,他们女儿的悲惨死亡将唤醒人们的警惕性。 第九章致命的成见 致命的成见 1985年4月3日下午,美国弗吉尼亚州贝德福德郊区的一个小镇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一对老年夫妇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杀死在家中。由于杀人案件的发生,小镇的宁静与祥和被打破了。邻居们惊恐不安,人们议论纷纷。当地警方为了提高破案速度,选择让国际刑警组织参与到破案过程中。 随着调查的深入,案情逐步明朗。凶残的杀人犯罪嫌疑人根本不是警方?先预想的?湖大盗,而是死者的亲生女儿和他的男友。那么,本来应该成为一家人的他们为什么会结下如此深的冤仇呢?在警方逐渐拨开迷雾的一刻,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这是由一个浪漫的爱情埋下的祸根。 老年夫妇的小女儿伊丽莎白在他们眼中是掌上明珠,在他们的教导和调教下,伊丽莎白成为著名大学的高才生。但是,生性反叛的伊丽莎白早已厌倦了这种?规蹈矩的生活,她要有自己的追求。当她结识了德国驻美国外交官的儿子扬斯的时候,命运的轨迹就开始发生转变了。这一对情侣都被对方的魅力所折服。但让扬斯不能接受的是,伊丽莎白的家人对他却根本不能接受,因为他们觉得扬斯配不上伊丽莎白。在这样的背景下,伊丽莎白为了追求所谓自己的幸福,让扬斯对自己的父母下了毒手。 一、夫妇惨死家中(1) 美国弗吉尼亚州贝德福德郊区。1985年4月3日下午,天阴沉沉的,几朵黑云预示着一场雨随时可能落下。贝德福德警察局警官里奇·加德纳驾驶着自己的白色汽车在公路上疾驰。他刚刚办完了一桩公事,现在正要返回局里。 4点刚过,放在车窗下的无线电呼叫器突然响了。那刺耳的叫声使?本有些昏昏欲睡的加德纳警官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意识到这次呼叫非同寻常。一定有重大案件发生!因为按照规定,警局平时很少用无线电呼叫。为了防止被窃听,警方内部一般通过电话通报案情,只有出现严重情况时才会使用无线电呼叫。 所以他马上集中了注意力,?来局里接到了几个女人打来的报警电话,声称她们本来是要去小镇上的邻居德雷克·哈索姆夫妇家打桥牌,但她们敲门敲了很久,屋里仍然没有一丝动静。她们感觉不太对劲,所以慌慌张张地报了警。警察局调度中心命令所有部门立即对此采取行动,几位调查人员已?向那个地方赶去。 接到命令后,加德纳立即调转车头,风驰电掣地驰往呼叫通知的地点。 当加德纳赶到现场时,局里的几位调查人员已?在他之前先期到达了。加德纳把车停在几辆警车的不远处,打开车门走了出来,四处打量。这里?本是小镇一个寂静的角落,属于镇上的高价地区。警车上尖锐的警笛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警方人员在忙碌着,引来一些近邻窃窃私语地窥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出事的房屋已?被警察局先到的调查人员用黄色警戒带围了起来。加德纳仔细观察着事发的地点。这是一幢白色的木制结构二层小楼,房前一片绿色草坪,修剪的十分整齐,房后几株高大的红枫与尤加利树,长得郁郁葱葱。房子的主人显然是非常讲究生活质量的人。加德纳走上去与局里几位同事打了招呼,从他们那里得知,房主是德雷克·哈索姆和妻子南希夫妇,他们已?遇害身亡了,但公寓里面案发现场的详细情况还不得而知。 死者之一的德雷克·哈索姆退休前是一名公司?理人,管理过美国和加拿大的炼钢厂。他和妻子南希于1959年相识并结婚。另一名死者南希·哈索姆在弗吉尼亚长大,其父是一名地质学者,因为工作关系把家搬到了非洲。就是在那时,南希遇到了比她大很多的德雷克·哈索姆,并与之结了婚。 加德纳和3个同事一起从前门进了公寓,开始进行现场勘查。房子里面比外面黑沉沉的天色更加阴暗,没有亮一盏灯。他们4个人小心翼翼地往里走着,突然间,走在最前头的伊文斯警官低低地招呼了一声:“等等!” 就在公寓前门靠左面的地板上,一具男性尸体倒在那里。这应该是男主人德雷克·哈索姆。加德纳蹲下身仔细地审视着。尸体周围有很大一滩血迹,而且血液基本上已?凝固了。死者颈部地面上也有大量喷溅状血液,看来这里应该就是凶杀案发生的第一现场。往死者颈部看去,加德纳发现死者的喉咙被人切断了。除了颈部伤口之外,死者身上也被刺了很多刀。从尸体状况来看,死亡时间可能是几天之前。 这时警察局的验尸官和技术人员也已?赶到了,带着工具开始了第一现场的检验工作,加德纳和其他几个同事继续往前走。很快,他们又在厨房里发现了大量凝固的血迹,并在那里找到了南希·哈索姆的尸体。 哈索姆太太的尸体倒在凝固的血泊中,她也被残忍地切断了喉咙,而且同样身中数刀。这显然是一起恶性凶杀案件! 警方暂时查封了哈索姆夫妇的家,把他们的尸体带回了贝德福德警察局,交由验尸官和技术人员作进一步检验。加德纳被任命为哈索姆夫妇凶杀案件的负责人,这也是分配给他的第一起谋杀案。作为警探,他还是一名新手,只有6个月的调查?验。这起恶性案件对于像他这样年轻的调查人员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对案件进行大致考虑后,加德纳决定先询问一下发现尸体的几位妇女。这几位女士也都是小镇上的居民,相互之间离得不远。她们反映说,德雷克·哈索姆平时定期和她们打桥牌,他对每周的桥牌比赛非常认真,从不缺席。那天下午她们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应答,这让她们觉得很不安,所以就报了警。除此之外,她们也就说不上更多。 离开这几位女士后,加德纳又找到了被害人的邻居,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些线索。但他没有从邻居那儿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哈索姆夫妇居住的地区非常偏远,平时就少有人来,因此即使有人干了些什么也很可能不被发觉。从初步的调查来看,虽然被害人曾?和凶手进行过激烈搏斗,但没有人看到或听到任何异样情况,而且凶手几乎没有在现场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加德纳和同事们喊到非常困惑,案情似乎陷入了一团迷雾之中。 这样的一起恶性凶杀案件在这个?本十分静谧安宁的小镇上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警方已?注意了案情侦破的保密工作,但谋杀案的消息还是很快传到了媒体耳中,《罗纳科联机时报》(奇*书*网-整*理*提*供)记者特兰斯·桑缪尔很快就找到了加德纳警官,要求进行独家采访。加德纳同意了,因为桑缪尔的一番话触动了他。 一、夫妇惨死家中(2) 桑缪尔告诉他:“这个小镇平时一直很安全,邻里之间相处得也很和睦。在这样一个地方发生这样一起凶杀案,有点让人难以置信。而且凶手的作案手段如此残忍,哈索姆夫妇都被割断了喉咙,我相信这桩案子很不简单。听说在现场还没有发现什么对破案有利的线索,我想作为一个记者,我有我的?则,我会不遗余力地寻找线索。每一个人,不管是来到这里还是从这里离开的,我都会尽量从他们身上获取有用的信息。” 加德纳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详细地向桑缪尔介绍了案情的进展,获得警方许可后,桑缪尔在《罗纳科联机时报》上对此案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并呼吁所有知情者与警方合作。 向有关人员讯问完情况后,加德纳又带领贝德福德警察局的取证人员再次前往哈索姆夫妇的住所,对这座公寓的各个角落进行检查。 “伙计们,好好干吧!我们一定能再找出点儿什么!”加德纳信心十足地鼓励所有人。?过仔细查看,他们没有找到暴力闯入的迹象。屋内的器具没有遭到洗劫和损坏,南希·哈索姆的钱包里依然装满了现金。这首先就排除了抢劫杀人的可能性。 那么,凶手杀人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突然,一个取证人员招呼加德纳:“你来看看这个!” 加德纳和其他人都集中了过去。根据这个人所指,他们在餐厅里的一把椅子的装饰表面上发现了一个血手印。这是哈索姆夫妇的手印,还是凶手留下的罪证?加德纳告诉同来的人,将装饰表面和提取的血手印小心装入袋中带回局里做进一步检验。 第35章 初步检查结束后,取证人员中的一个人走过来告诉加德纳,他需要封闭公寓的门窗,然后在室内施放一种特殊的胶合剂。这种超级胶合剂含有一种名为“氰基丙烯酸酯”的成分,可以使潜在的指纹显现出来。当时警察在进行现场勘察时?常使用这种手段以提取犯罪现场留下的指纹。加德纳招呼其他所有同事退出房间,从窗外看着这个人头戴呼吸面罩,把一个装有粉白色物质的小塑料桶放在房间地板上,那些粉白色物质挥发出一缕缕的白烟。 胶合剂施放完结后,他们又使用发光氨,寻找各种隐藏的血液证据。这也是警方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氨这种特殊光源的照射下,血迹会在黑暗中显露出来。加德纳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特征。地板上的血迹呈不规则片状分布,凶手似乎在被害人死后擦过地板。 显然,凶手作案后在室内停留了一段时间,试图擦拭地板以掩盖自己的足迹,但他做得并不成功。带血的足印从德雷克的尸体旁一直延伸向了别处。 顺着这些足印加德纳他们发现,现场有一个脚印是网球鞋留下的,另外,至少有两三个其他脚印是部分光脚,或者完全光脚留下的印迹。这些脚印穿过走廊,进入卧室,最后到达了主浴室。 加德纳和同事们进入主浴室后发现,这个小小的房间内到处都是血迹,因此加德纳怀疑凶手在离开公寓前使用主浴室清洗过自己。所以他又让手下人在淋浴喷头上和水池里都喷了药剂,当然,他们也没有忘了前门外面的那块区域。 此时加德纳产生了一种直觉,他认为排水装置似乎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突然之间,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这肯定是一起重大案件,”他对自己说。能侦破这样的大案是对他能力的最好证明,他对破案充满了信心。 但实际情况并不让人乐观,?过和同事们对犯罪现场几个小时的分析,加德纳产生了更多疑问。从现场提取的证物既多又杂,他必须从中开辟出一条路径,理清头绪。而且虽然证物很多,有利用价值的却非常有限,真正的线索几乎看不到。 加德纳和贝德福德警局的同事们以前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案发时公寓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一共有几名罪犯?这些他们都不清楚。解开谜底的钥匙仍然在等待着他们去努力寻找。 二、可疑的汽车租赁d议(1) 虽然暂时没有发现能够帮助破案的线索,但加德纳和同事们一直在收集证物,然后把它们送到实验室,希望技术人员能鉴定出这些东西到底说明了什么。 位于里士满的弗吉尼亚州犯罪侦察实验室对证物进行了分析,贝德福德警察局建立了专案组,来自弗吉尼亚各地的警探都在研究犯罪现场照片。 案发现场的血迹中有一些图案,好像在暗示某种祭祀仪式,因此一部分调查人员怀疑这起凶杀是一次残忍的邪教祭祀活动。但令人疑惑的是,在这样一个安静而富足的高级住宅区,什么样的人会去做这种事情呢?还有一点,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可能,是这个社区里的某样东西触犯了什么人?加德纳感到这桩案子越发扑朔迷离了。 与此同时,闻讯而来的新闻媒体对此案进行了大量集中报道,好几份报纸在头版头条以特大号字体刊登了“两人被刺身亡,警方毫无头绪!”“‘极度恐怖’:死者的朋友感到不寒而栗”等大号字标题新闻。 嫌疑人不明!动机不明!贝德福德的居民担心他们的社区会遭到邪教杀人狂的威胁,整个社区一时间人心惶惶,笼罩在一种莫名的恐慌之中。媒体的关注和居民们的反映给加德纳和他的同事们形成了不小的压力,他们都在苦苦思索着:凶手下一步会攻击哪里?下一个目标又会是?? 虽然案件一时还毫无头绪,但德雷克夫妇的子女在复活节那天为父母举行了葬礼。送葬仪式是在小镇上的圣保罗新教圣公会教堂举行的,里奇·加德纳警官考虑,死者的葬礼安排在周末,德雷克夫妇的子女和亲友都会来到林德伯格出席父母的葬礼,这是一个和他们进行接触的机会。因此,他也以死者朋友的身份一起出席了仪式。葬礼上,神父向来宾们讲述了德雷克夫妇生前为家庭、亲友和朋友们所做过的一切,表达了大家对他们的不幸去世无比悲伤的心情。加德纳警官献上手中的一枝百合后,走上前去向死者夫妇的五个子女一一表示了同情,并希望他们能配合警方,为破案提供线索。 德雷克和前妻生了三个孩子,长子詹姆斯、次子沃尔特、三儿子罗纳德。与南希再婚后生有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维克多在新斯科舍从事法律工作,最小的女儿伊丽莎白年仅21岁,在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反射波理论。除了维克多外,伊丽莎白的几位同父异母兄弟也都是各行业的专业人士。詹姆斯是加拿大的一名工程师,沃尔特在得克萨斯从事医药业,罗纳德是一位建筑师。在加德纳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多血缘家庭。 德雷克夫妇曾先后在不同的国家居住,从事过不同的职业。因此很自然地,他们的孩子也承袭了这种生活方式。所以加德纳认为,他们需要把调查工作分开来进行,然后再把几块拼接起来。因为在当地小镇,夫妇双双惨死,现场又没有留下什么线索,算得上是非常棘手的一起案件了。再加上死者子女又住得非常分散,因此必须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考虑在内。 为了寻找破案线索,贝德福德警察局调查人员在葬礼结束后的第二天传讯了被害人的5个子女,试图通过与被害人子女的交谈,了解两位被害人生前的情况。 首先接受讯问的是死者夫妇的次子沃尔特,他说,谋杀发生时他正在得克萨斯。在讯问当中,沃尔特·哈索姆表现得非常合作,而且此后他成了警察局调查人员和死者家属之间的联络纽带。接着,詹姆斯、罗纳德和维克多也分别接受了讯问,他们也都提出了不在场的证据。 加德纳警官分别和死者的4个儿子进行了交谈后,又请最小的女儿伊丽莎白到临时讯问室来。伊丽莎白是个披着一头金发的漂亮女孩,眉眼长得颇似其母,眼角向上微挑,神情妩媚。她穿着一件黑色套装,由于悲伤,头发蓬乱,表情忧郁。 加德纳警官用温和的语气请伊丽莎白坐下,然后说:“伊丽莎白小姐,很抱歉在这个时候打扰你,希望你谅解。请你来是想问你些情况??” 伊丽莎白对加德纳的讯问表示了理解和配合。当问及她对父母遇害一事的看法时,伊丽莎白激动地说,“我爱爸爸妈妈,他们都是那么好的人,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竟然会残害他们!” 加德纳等她稍微平静后又问事发的那天她在哪里。伊丽莎白回答说,那个周末她不在贝德福德。 加德纳请她仔细回忆一下,然后详细地说明她都去了什么地方。伊丽莎白认真地回想了片刻,然后告诉加德纳: “3月30日是周末,我和我的男朋友扬斯去了华盛顿特区。3月29日星期五那天,我们在弗吉尼亚的夏洛茨维尔租了一辆汽车,然后,我们两人开着那辆车到了华盛顿特区,在那儿游览参观,度过了整个周末。” 随后她又补充说,星期六下午,他和扬斯去看了一场电影。回到旅馆后,她还在客房服务处订了晚餐。 根据伊丽莎白的叙述,她和男友于星期天夜里返回夏洛茨维尔,并为星期一的课程做准备。之后在星期三,她就听到了父母遇害的消息。 二、可疑的汽车租赁d议(2) 加德纳又问伊丽莎白,她的父母有没有和什么人结怨。伊丽莎白不太肯定地说,她父亲退休前曾?是一场劳资纠纷的中心人物。加德纳在后来核实到哈索姆先生曾?卷入新斯科舍的一场工会风波,据说当时某些人对他恨之入骨,工会和管理层的矛盾很尖锐,双方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讯问快要结束时,伊丽莎白看着加德纳,似乎还有些话要说。加德纳以一种令人放松的语气请她不要有什么顾虑,尽量把已知的情况提供出来以帮助破案。伊丽莎白犹豫不决了一阵子,最后终于开口说,她的一位哥哥和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女人订过婚,可是后来又抛弃了她,和另一个女人结了婚。她吞吞吐吐地说:“也许你们应该去看看那个女人,她精神不太正常??也可能她就是杀害我父母的凶手。” 加德纳对伊丽莎白提供的线索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希望她今后能和警方保持联系,无论发现或是想起新的线索,都及时向警方反映。 送走伊丽莎白后,加德纳和一起调查的同事们商议后决定,首先要调查伊丽莎白所说的是否真实。在银行查到的信用卡收据表明,3月29日伊丽莎白的确在夏洛茨维尔租了一辆汽车,当晚她的男友扬斯在华盛顿一家旅馆租了房间。这样看来,伊丽莎白拥有不在现场的证据。 接下来加德纳去找了伊丽莎白提到的那位曾?和她同父异母的哥哥订过婚的年轻妇女。这是一位长得很清秀的女子,身材丰满,穿着一件绿白两色条纹的开衫,大大的眼睛,涂着紫色眼影。加德纳几乎看不出她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但?过交谈后,这位女士的言行让加德纳觉得十分疑惑。 她的行为有些古怪,让加德纳和他的同事们搞不清楚她是不是厌恶与人交流。在几次交谈中,她有时候会谈到被害人及其子女的家庭,有时候什么也不说,总之,言行举止非常奇异。 但她显然还没有奇异到成为杀人凶手。?过足印比照后,这位妇女被排除在嫌疑名单之外,因为她的足印与现场的足印完全不同。 第36章 至此,?过警方讯问的所有人的嫌疑都被排除了。那么凶手究竟会是?呢?加德纳苦苦地思索着。他反复回忆与伊丽莎白的谈话,寻找可能遗漏的细节。猛然间,他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他突然想起了伊丽莎白和男友租车的那张汽车租赁d议,发现这里面存在一个无法解释的疑点:上面显示的行驶里程数比从夏洛茨维尔开到华盛顿特区应有的里程数超出了很多。他找出地图计算了一下,从夏洛茨维尔到华盛顿特区,一个来回大约是230英里。而租车d议显示,那个周末,伊丽莎白同其男友扬斯的实际驾驶里程达到669英里。他们如何解释两个数字之间的不小差距? 加德纳立即与伊丽莎白联系,征得她同意后,加德纳驱车赶往伊丽莎白的住处,就租车里程数这一疑点再次询问了她。听到加德纳的质疑,伊丽莎白显得非常镇定,她解释说,她和男友开车在华盛顿特区游玩了很多地方,后来又迷了路,当他们俩最后认清路时,发现已?把车开到了马里兰州。 加德纳从直觉上并不认为伊丽莎白是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但案件调查是有其自身的一套程序。因此他还是告诉伊丽莎白:“我们需要从你那儿采集一些样本,我们需要你的指纹和血样,还有足部印模,然后和现场的足印做一下比较,我想你不会不同意的,对吧?”伊丽莎白回答说:“我随时配合你们的检查。没有问题。” 得到了伊丽莎白许可后,加德纳和同事专门去了一趟夏洛茨维尔,采集了她的指纹,并且抽取了一小瓶她的血液。在采取足印时,和加德纳同去的犯罪取证人员在伊丽莎白脚底涂上墨水,让她从一张纸上走过去。对警方的所有要求,伊丽莎白都非常配合。 实验人员将伊丽莎白的指纹和血样与犯罪现场的取样进行了对比。她的指纹与死者家中发现的指纹相吻合,但这是情理之中的——作为家中的一分子,伊丽莎白必然会在家里各处留下不少指纹。而且与加德纳的估计相一致的是,她的血型和浴室中发现的血液血型并不相同,足印也和犯罪现场带血的足印不相吻合。而且从身体证据判断,杀死德雷克夫妇需要很强的体力,加德纳由此认为伊丽莎白不是凶手。 伊丽莎白的嫌疑彻底排除了,但那张有问题的汽车租赁d议仍然一直在加德纳的脑海里打转。这张租赁d议是一个难以解释的疑点,因此加德纳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另外一个与这张d议有关的人:伊丽莎白的男友扬斯·索尔因。 扬斯·索尔因被纳入侦察范围后,加德纳回想起那天在葬礼上,他发现扬斯·索尔因的手上贴着绷带。这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条不能忽视的线索。因此加德纳决定向他讯问几个问题。 19岁的扬斯·索尔因是在美国工作的一名德国外交官的儿子。他戴着一副方框眼镜,黑褐色卷发覆盖着额头,举目略显稚气。扬斯似乎想向警方表明他是完全无辜的,又似乎是想显示他的智商非常高,比别人都聪明,因此对于警方把他作为嫌疑人进行讯问,显得毫不在乎。 二、可疑的汽车租赁d议(3) 在讯问室里,加德纳平静地审视着扬斯,语气随意地问他,那个周末他们的车怎么会走了那么多里程。 扬斯的回答与伊丽莎白如出一辙,他声称他们迷了路,绕着华盛顿转了很久,最后到了马里兰州。 听了他的回答,加德纳目光锐利地盯着他说:“你们的方向偏出去太远了,你们多走了400多英里,一般来说这不太可能。” 被指出这一疑点后,扬斯有些慌乱,似乎无法自圆其说。但不管加德纳如何追问,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说法。 谈话在这一点上陷入僵局后,加德纳巧妙地转换了话题:“能不能提供一份血样?” 加德纳要求他和伊丽莎白一样,为警方提供血样、指纹和足印。扬斯表示他非常理解,但是他不能。他的理由是他担心这样做会连累他的父亲,因为儿子是一名杀人嫌疑犯而被驱逐出美国。 加德纳向扬斯保证,采集他的样本只是为了排除他的犯罪嫌疑,警方会非常谨慎,绝不会引起外交上的不便。但是扬斯仍然坚称自己正忙于准备考试,脱不开身。 遭到扬斯拒绝后,加德纳略微思索了一下,感到应该让扬斯·索尔因产生一些压力。于是他严肃地对扬斯说:“我想有一点您应当明白,扬斯,与警方合作是每个人义务,而你是目前极少数不愿意和我们配合,不愿意提供血样、指纹和足印的人之一。” 加德纳的心理战术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效果,扬斯犹豫了一段时间,最后同意10月16日回到贝德福德提供血样和指纹。 三、为什么要杀人(1) 加德纳认为,此案中扬斯是一个非常可疑的人物,因此取得扬斯的血样和指纹将极大地加快案子的进展,甚至有可能就此结案。他对此充满信心。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0月15日,加德纳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电话。打电话的是沃尔特·哈索姆,他说他从得克萨斯赶来探望伊丽莎白,但是伊丽莎白不见了! 这个消息使加德纳当场愣住了,当他几秒种后恢复镇定,立刻让沃尔特把整个过程??本本地讲述一遍。沃尔特显然也还没有从意外打击中完全恢复,他语句混乱地讲了起来: “我给伊丽莎白公寓打电话时,接电话的是伊丽莎白的室友。嗯??所以,我要求和伊丽莎白通话,但那位室友说:‘她不在。’嗯??我就问伊丽莎白什么时候回来,那个女孩说:‘不知道。’我问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个女孩说:‘伊丽莎白不在这儿住了,她走了,不过她给你们留了一封信。’” 意外接踵而来。接到沃尔特报案后,加德纳立即让人与扬斯·索尔因联系。不出所料,扬斯也不见了。 联系扬斯的警方人员只找到了他的室友。那位室友告诉警方人员,扬斯·索尔因也走了,但他还给调查人员留了一封信。 加德纳震惊不已,这起恶性凶杀案惟一的两名嫌疑人竟然不辞而别,案件很可能成为悬案!他连夜开车到了沃尔特所在的林德伯格,准备和沃尔特一起飞往夏洛茨维尔。见到加德纳后,沃尔特情绪激动地说,他们全家对警方和起诉方都很有意见,因为他们认为,是警方采取行动不力才使杀人凶手有机会溜走的。加德纳默默地倾听着沃尔特的抱怨,对他的失望和急迫表示了理解。 伊丽莎白不见了,扬斯也失踪了,这使加德纳和同事们更加认定,他们的追查方向是正确的,因为这对情侣显然是畏罪潜逃了。沃尔特催促警方立即动手,不要再错失机会。加德纳不得不再次仔细检查了有关细节,并试图说服沃尔特,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逮捕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在找到杀人证据之前,警方没有权力逮捕嫌疑人。 为了不遗漏任何一点线索,加德纳又驱车前往伊丽莎白所在的弗吉尼亚大学,找到了伊丽莎白的室友。 伊丽莎白的室友:“请问您有什么事?” 加德纳:“我是加德纳警官??我想看看你说过的那两封信。” 女孩礼貌地请加德纳进去,随后拿出了伊丽莎白和扬斯的信。 伊丽莎白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没有透露她和扬斯要去哪里,她只是要求他们不要去找她。扬斯留的那封信里写给加德纳的。他在信上说,那起针对哈索姆夫妇的谋杀案不是他干的,他没有杀死他们。但他和伊丽莎白决定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不得不走。他还说,对于伊丽莎白为警方提供样本这件事,他觉得非常后悔。但他并没有解释,他后悔什么。 从伊丽莎白的学校返回警局后,加德纳和同事们把目前已?掌握的全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否定了哈索姆夫妇遇害是邪教祭祀行为的观点。加德纳提出,这很有可能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案,而21岁的伊丽莎白和19岁的扬斯是重要嫌疑人。 但是这对情侣现在已?带着信用卡逃之夭夭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现在藏在世界哪个角落,因此加德纳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国际刑警组织身上。 当地报纸此前已?对哈索姆夫妇家中被杀害案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一直在追踪这起凶杀案的记者桑缪尔起初认为,不管凶手在哪儿,他们都不会走远,但正当调查一步步进入正轨时,被害人的女儿伊丽莎白及其男友突然不翼而飞。伊丽莎白和扬斯的消失不见使桑缪尔很快认识到,事实并非如此,凶手显然不打算听凭警察来把自己抓走。 两天后调查人员得到了一个坏消息,有人发现扬斯的汽车停在机场的停车场里。听到这个消息,加德纳马上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两名犯罪嫌疑人已?离开这个国家了。他立刻和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际刑警组织总部取得了联系,向他们通报,有两名涉嫌杀害父母的嫌疑人在逃。 约翰·伊姆霍夫是国际刑警组织美国分部前任领导人,他精明干练,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分部配合国际刑警组织破获了很多轰动一时的大案。 伊姆霍夫向加德纳指出,警方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逮捕伊丽莎白·哈索姆和扬斯·索尔因。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只有汽车里程数这一疑点以及两人逃走这一事实,都不是以在法庭上不足以证明他们曾?杀过人。伊姆霍夫认为,就加德纳警官已?搜集到的证据来看,还不足以下达红色通缉令。但是如果时间再充裕一些的话,加德纳就可以搜集到有关扬斯·索尔因的法庭证据、拿到逮捕令。 此时调查工作还面临另外一个难题。 第37章 要想对嫌疑人进行立案,加德纳和他的同事们还需要出示更多的间接证据。他们必须找到嫌疑人的作案动机。 “让我再想想看,”加德纳仔细地回忆起了他向伊丽莎白讯问情况时的情景: 三、为什么要杀人(2) 加德纳:“伊丽莎白,不介意的话谈谈你的家庭好吗?比如你和父母的关系之类的?” 伊丽莎白:“我非常爱我的父母,他们也非常爱我。我们家庭内部的关系很融洽。” 加德纳:“谈谈你们的车吧。那是辆挺不错的车,是你们自己买的?” 伊丽莎白:“嗯??不,那是我父母买给我的。” 加德纳:“你哥哥说,以前你曾?去英国上过学?” 伊丽莎白:“是的,我父母很关心我受的教育。他们认为英国的教育可能更传统一些,所以把我送到了英国一所寄宿学校读书。” 加德纳:“是这样的??” 伊丽莎白的话使加德纳感到,她是一个比较温顺的女孩,而且与父母的关系也不错。但是?过与伊丽莎白家人的谈话后,加德纳不无吃惊地发现,伊丽莎白并不像她第一次接受讯问时表现得那么?规蹈矩。她的同父异母哥哥沃尔特和詹姆斯对她的做法就不以为然。据沃尔特反映,伊丽莎白还没毕业就逃了学。加德纳还从她的其他家人那里了解到,她曾?接触过很多种药物,包括海洛因和迷幻药。后来,她惹上了一点麻烦,接着就离开学校,离家出走了。和她一起走的还有另一个女孩。远在弗吉尼亚的德雷克和南希得知女儿出走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她,但伊丽莎白一直杳无音信。 这样过了几个月,两个女孩突然出现在柏林的英国领事馆。但伊丽莎白的状况变得非常糟糕,她染上了毒瘾,生活一贫如洗。后来,在德雷克夫妇的安排下,伊丽莎白回到了美国。所以,伊丽莎白并不是那种安静乖巧的女孩子。当然,单凭这一点并不能认定她就是凶手或嫌疑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和当初加德纳认为的那个伊丽莎白有很大的出入。 加德纳对这一新出现的情况默默思考着:我们看到了伊丽莎白·哈索姆的两种面貌,一个是纯洁端庄的伊丽莎白,一个是吸毒成瘾的伊丽莎白,和我们打交道的究竟是哪一个呢? 从德内返回美国后,1984年秋天,哈索姆夫妇促成伊丽莎白考上了弗吉尼亚大学,她甚至赢得了一项声望很高的奖学金。但这依然是一个难以驯服的女孩,她反对父母控制她的生活。对此加德纳非常好奇,他很想知道这种敌意究竟有多深,扬斯·索尔因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于是他又来到了弗吉尼亚大学,向一些学生询问伊丽莎白的情况。他找到了一个叫米莉的女孩,和她闲聊了起来。 加德纳:“你是米莉?” 米莉:“是的。” 加德纳:“我想你可能认识伊丽莎白·哈索姆吧,能不能??” 米莉告诉加德纳,入学后不久,伊丽莎白参加了一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聚会。就是在这个聚会上,她认识了扬斯·索尔因。和伊丽莎白一样,扬斯也是在世界旅行中长大的。扬斯是一个不善交际、类似于书虫那样的男孩子。1984年秋天,当他遇到伊丽莎白·哈索姆之后,他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浪漫感觉。伊丽莎白比他大,比他老练,还带有欧洲口音,他完全被她迷住了。他爱上了伊丽莎白,而且爱得非常投入。就这样,伊丽莎白和扬斯成了一对亲密的情侣,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但德雷克夫妇不允许女儿在情感问题上自作主张,在学习上,他们是她的领路人;在爱情上,他们也要成为她的领路人。哈索姆夫妇不喜欢扬斯。 米莉:“德雷克夫妇不愿意接纳扬斯,认为他配不上他们的女儿。” 加德纳意识到,他可能已?找到这起谋杀案的动机了。 四、亡命鸳鸯(1) 扬斯·索尔因已?逃往欧洲,伊丽莎白·哈索姆也乘坐另一航班离开了美国,此时此刻,这两个杀人凶手也许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逍遥自在。但是如果他们在其他国家被捕或者被拘禁,他们的名字就会出现在国际刑警档案中,有关人员就会马上和加德纳他们取得联系。 来到欧洲后,扬斯和伊丽莎白修改了他们的护照,用假身份躲避警方的视线。假护照?过了检查人员的眼睛,轻轻松松地把他们送到了巴黎。然后,两人又乘坐火车去了布鲁塞尔和卢é堡。由于手头比较宽裕,他们在卢é堡租了一辆汽车,开往伯尔尼。 对一名逃犯来说,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他的藏身之地。扬斯和伊丽莎白的失踪使加德纳的侦破工作陷入了僵局。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便利条件帮助他们穿梭于世界各地。 离开卢é堡后,扬斯和伊丽莎白从瑞士转道保加利亚,最后来到了当时的南斯à夫联盟共和国。当他们在群山林地间行驶时,汽车突然失去了控制。他们两人都在事故中受了伤,但是为了不被警方发现,他们必须在警察赶到之前离开事故现场。所以他们放弃了撞毁的汽车,登上了去往贝尔格莱德的火车。之后又换乘另一趟火车到了奥地利。 当他们到达维也纳时,身上的现金已?用完。伊丽莎白不得不用真实姓名从信用卡中领取现金。 现在信用卡的交易信息在交易当时就会被记录下来,但是在1985年,信用卡交易信息要在交易完成四五天后才能反馈出来。所以警方并没有能够及时根据这条线索追踪到他们。 而这对情侣为了摆脱警方的追踪,也想了不少招数,欺?警方的视线。伊丽莎白在萨尔茨堡时给朋友写了一封信。她把信交给旅馆服务员,让他几天后再把信寄出去。她在信中说,她会和扬斯继续在欧洲旅行。而事实上,他们早已离开了欧洲,来到了泰国的曼谷。 在泰国,扬斯和伊丽莎白遇到了新的麻烦。由于找不到工作,伊丽莎白的信用卡也到了透支底线,所以他们不得已开始用不法手段赚取钱财。首先,他们利用当地摄影师和印刷所伪造了几套假身份证。对于这两个久?世故、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来说,在东南亚找人帮忙伪造一些旅行所需要的文件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作为一名外交官的儿子,扬斯·索尔因深谙其中之道。拿到假身份证后,扬斯和伊丽莎白用假身份证购买了旅行支票,然后向银行报告支票被盗,从而得到现金退赔。 这类方法帮助他们支撑了很长时间,在东南亚各地周游时,这对情侣的生活相当逍遥。1月8日,伊丽莎白和扬斯回到了英国。但他们很快发现,旅行支票这一招已?不能再用了。在英国,支票往来是被严密监控的。于是他们迅速改变了策略。 他们新想出的方法是,利用假身份证在伦敦所有银行都开设了账户,然后利用银行取款单和假身份证在高档消费场所购物,最后再退还物品索取现金。他们的新计策又成功了。于是这对情侣在伦敦这个熙熙攘攘的繁华大都市四处活动,寻找一个又一个能够下手的机会。 当这对情侣正在伦敦肆无忌惮地行?时,远在弗吉尼亚的贝德福德警察局的调查人员正在夜以继日地查找他们的行踪。 对于加德纳来说,这是一段非常难熬的时期。这件案子已?在他手上压了十几个月,他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在心里设想了一遍,但杀人凶手仍是杳无音讯。现在不管他走到哪儿,总能听到人们在议论这个案子。 这个月失望、下个月失望,再下个月还是失望。 加德纳面临着两大难题:第一,他们不知道嫌疑人在哪儿;第二,即使知道也无计可施,因为除了嫌疑人在逃这一事实外,他们拿不出任何证据。 在漫长的7个月里,两位年轻人成功躲过了警方的视线。在伦敦,他们像刚到这个城市时那样,继续进行诈?,也就是在一家百货商场购买商品,再到另一家商店退货并领取现金。 但在1986年5月,他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一天,他们来到了里奇蒙德时装店。这是一家高级成衣店,店内装饰高雅而华丽。他们穿着体面、气质不凡,两个人看上去绝非平庸之辈。然而,里奇蒙德时装店?验丰富的保安人员却看出了破绽:虽然两人是一起走进商店的,但却装作彼此并不认识。所以保安人员将他们扣留送往附近警局,并要求他们接受盘查。 警局侦探特里·怀特对两人进行了询问。 ?过物品检查,怀特和同事们发现他们的身份证上面写着他们是加拿大人,两人用的名字是克里斯托弗·普雷纽尔和塔à·露西纽尔。这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名字,怀特对这两人的背景毫不知情,他绝没有想到这两个看上去就像年轻的游客或者学生的人就是已?被国际刑警通缉的在逃犯。 两人都声称自己没有犯法。他们甚至允许警方搜查他们的公寓,这让怀特颇感意外。在扬斯和伊丽莎白租住的公寓里,怀特和同事们找到了好几件新买的商品,每件都有合法的商场收据。这些都没有问题,怀特不禁感到这次搜查行动是否过于草率了。 四、亡命鸳鸯(2) 但事情的发展令人意想不到。在全方位的搜查之下,一名搜查人员突然失声喊道:“怀特侦探,你看!”他的手中是一些纸和本子,这是在一个隐蔽角落找到一些私人信件、账目、几本护照和一堆支票簿。?过核对,支票上每个账户对应一家银行,上面的名字各不相同。这让怀特和搜查人员精神大振,他们开始在这些文件中仔细搜查支票诈?的证据。 ?过鉴定,警方找到了这对貌似学生的男女的真实护照。 第38章 但是护照上的扬斯·索尔因和伊丽莎白·哈索姆这两个名字对怀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 怀特把搜查到的假护照和假支票出示给扬斯和伊丽莎白看,并且讯问他们: “这些是哪儿来的?你们都用它们干什么?” 扬斯和伊丽莎白目瞪口呆,但他们仍然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随着调查的深入,怀特越来越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那些信件和账目显示,这两人曾?带着伪造的身份证,随心所欲地穿梭于欧洲和亚洲各国的城市之间。他不禁问自己,在这两个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与此同时,正在贝德福德小镇忙碌的加德纳也正加紧了与国际刑警组织的合作。这件案子就像一块大石头,每天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他把德雷克夫妇的照片贴在办公桌对面的墙上,一抬头就能够看到照片中的他们正微笑着看着他。这对夫妇的惨死使他对残忍的凶手产生了强烈的憎恶,他感到自己必须尽快找到扬斯和伊丽莎白,将他们绳之以法。 在伦敦,怀特侦探以诈?罪正式逮捕了扬斯和伊丽莎白,并且就这对情侣公寓搜查出的假护照和假支票讯问了他们。虽然这两个年轻人坚持说自己无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肯透露,但他坚信,这两个人身上一定还有某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些表明他们四处游荡行?的假护照和假支票使怀特预感到,这两个年轻人隐瞒了某些很严重的事情。他告诉一起办案的同事们说,虽然这两个年轻人没有提到任何与谋杀有关的事情,但他觉得他们可能参与了一起谋杀。所有人都同意怀特的看法,认为不能轻易让这两个可疑的年轻人离开,必须坚持不懈地追查下去,让一切水落石出。 于是怀特请档案管理人员尽快核查其他国家的通缉名录。伦敦警方立即向国际刑警组织询问,是否可以把这两个年轻人的资料拿去搜索,看看有没有哪个国家在通缉他们。怀特还把这两个人的假身份证列了一张清单,一共有15张,另外还有他们的真实身份,然后请国际刑警组织将这些资料传送到不同的国家。 利用这些资料,国际刑警追查到了扬斯和伊丽莎白前后几个月的行踪,并将资料传到了美国以及他们途?的意大利、德国、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和泰国,请这些国家的国际刑警分部配合调查工作。 资料被传送出去不久,一天早上,怀特侦探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国际刑警组织传回的文件。国际刑警组织证实了怀特的猜测,扬斯和伊丽莎白的罪行不仅仅是利用支票诈?那么简单,他们还涉嫌一起发生在美国的谋杀案。 在得知伦敦警方已?对扬斯·索尔因和伊丽莎白·哈索姆实施了逮捕之后,国际刑警组织马上和怀特取得了联系,并且告诉他们,这两个可疑的年轻人身上背负着谋杀哈索姆夫妇的重大嫌疑。很快,贝德福德警察局负责这起案件的加德纳警官也设法和怀特取得了联系。 加德纳:“你好,我是贝德福德警察局的里奇·加德纳警官。” 怀特:“你好,我是英国伦敦城市警察局的特里·怀特。” 对于加德纳来说,与怀特取得联系的那一天简直像是一个节日。在电话里,加德纳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了。这个案子他已?查了14个月,这时有人打电话告诉说,犯罪嫌疑人已?被抓到了,并有充分证据证明二人有罪在身。好消息来得太突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电话里,怀特还提醒加德纳必须尽快行动,因为扬斯和伊丽莎白目前只是因为支票诈?而被捕,这项罪名并不太重。如果他们被保释,加德纳也许永远都见不到他们了。因为一旦重获自由,这两个惯于此道的年轻人一定会故伎重施,用假身份证蒙混过关,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五、元凶归案(1) 加德纳以最快速度办理好了一切手续,5天后,他带着难以言述的急切心情飞往英国。这起案件已?拖了很长时间,现在犯罪嫌疑人已?双双被捕,对他来说,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良机。 到达伦敦后,加德纳和早已在等候的怀特见了面,随即在里奇蒙德警察局讯问室,加德纳和伊丽莎白又一次面对面坐了下来。这是他们第三次见面了,伊丽莎白已?失去了过去那种妩媚而单纯的神情,眼圈下一片重重的阴影,她显得非常憔悴。加德纳看着她,感慨万千,这样一个年轻女孩,竟然会参与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简直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伊丽莎白脸上呈现出一种无奈而又落寞的表情,她也许已?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也许杀死父母的罪行已?折磨了她很久,因此并没有等加德纳催促,她就主动开始了供述。这一次,她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全部真相。 伊丽莎白滔滔不绝地说着她对父母的做法和态度的憎恨。她似乎并不在意加德纳和怀特是不是在听,只是沉陷在往事之中,发泄似地诉说着:“在林德伯格时,爸爸妈妈就千方百计地约束我的生活。他们总在提醒我,哪些人可以交往,哪些人不可以交往。我对这个烦透了!我已?是成年人了,为什么他们总要管着我?所以有一天我就对扬斯说,我愿意和他在一起,但他首先必须让我摆脱我父母的管制。扬斯起初很犹豫,但后来他还是同意这么做了。” 伊丽莎白一口气说完了,她的脸色因冲动而变得绯红,身体仍在微微发颤。加德纳看着她,平静地说:“是你,小姐,是你在他心里埋了一颗种子,而他也愿意让它生根发芽。” “没错,是我!是我让扬斯恨上他们,是我让他去杀了他们!”伊丽莎白失控似地大喊,随即捂着脸失声痛哭。 加德纳和怀特看着这个近似于疯狂的女孩,一言不发。 过了一会儿,伊丽莎白从痛哭转为抽泣,接着慢慢平静下来。平静之后她告诉加德纳,之前她曾?对加德纳说,她和扬斯从夏洛茨维尔开车去了华盛顿特区,并在一家旅馆住了下来,这些全都是他们两人编造的谎言。事实是,扬斯并没有去看电影。他让伊丽莎白在电影院门口下了车,并让她买两张票作为他不在现场的证据。然后,他开车来到了德雷克夫妇家。 那天,伊丽莎白事先已?跟扬斯说好,路上他有4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改变主意,但他没有。他去了德雷克家,一切按计划行事:如果他们不肯成全他和伊丽莎白,他就下手。也就是说,杀死他们。 几个小时后,扬斯带着一身血迹,回到了电影院。他告诉伊丽莎白,他已?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她的父母,从此以后,他们可以永远地生活在一起了。 伊丽莎白说,听到扬斯的话她感到极度震惊,她没想到他居然真的下了手: “从那天晚上一切都变了,扬斯杀死了爸爸妈妈。因为我告诉他,他们一直想控制和约束我的生活。从我家回来后,扬斯带着我回到了马利特。从那时候起,角色转变了,扬斯成了我生活中的支配力量,成了我的主宰。我失去了父母,但是得到了扬斯,他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说完,伊丽莎白又失声痛哭。 在伦敦对伊丽莎白进行了讯问后,加德纳和国际刑警很快办理好了一切手续,将伊丽莎白引渡回美国接受审讯。1987年8月,伊丽莎白·哈索姆在陪审团面前复述了那天晚上扬斯从夏洛茨维尔回来后对她所说的话。由此,人们可以推想出那天晚上所发生的可怕事件。 和伊丽莎白在电影院分手后,扬斯径直开车去了伊丽莎白父母的住处。 他来到幽静的小镇,把车停在门前车道上,然后走上德雷克夫妇二层小楼前门的台阶,按响了门铃。来应门的是男主人德雷克。他看到扬斯,先是有些意外,随后就语气冷μ地招呼道: “是你。” 扬斯似乎并未注意到德雷克的态度,他有些急迫地说:“我想和你们谈谈。” 虽然并不欢o扬斯的造访,但考虑到他毕竟是女儿现在的男朋友,德雷克先生还是请他进去了。 扬斯进屋后发现餐桌上还摆着±盘,当时德雷克夫妇刚刚吃完晚饭,南希正在收拾餐桌。扬斯进屋后南希又重新摆好了餐具,请扬斯吃了些东西, 匆匆忙忙吃完饭后,扬斯和德雷克夫妇开始聊天,他很快把话题引向他和伊丽莎白的关系。他说: “你们知道我爱你们的女儿,请你们允许我和她约会,我希望能在将来某个时候和她结婚。” 没想到德雷克的语气非常强硬,他说:“不行,你配不上我女儿,我有足够的力量把你赶出这个国家。我可以把你踢出大学。” 听到德雷克的威胁,扬斯气得脸色通红,他突然冲过去将德雷克摔倒在地,然后掏出刀子割断了他的喉咙。鲜血喷溅而出,南希似乎被吓呆了,竟然没有逃跑或是惊叫。已?失去理智的扬斯接着又冲向了哈索姆太太?? 听了伊丽莎白的供述,陪审团认定:扬斯·索尔因就是杀害哈索姆夫妇的元凶。他必须回到美国接受审判和惩罚。 五、元凶归案(2) 1989年8月,扬斯被引渡回美国弗吉尼亚。在审判中,他百般狡辩,试图将谋杀罪行转移到伊丽莎白身上。他矢口否认了伊丽莎白的证词,说他本人并不在犯罪现场,是伊丽莎白杀了她的父母又想嫁祸于他。但是,事实是不容混淆的,犯罪现场收集到的血液和足印样本说明了一切。 扬斯的足印和调查人员在犯罪现场找到的血脚印正好符合,他的o型血液也和哈索姆夫妇浴室中的血液完全吻合。 陪审团做出了最后的裁决。 1987年,伊丽莎白·哈索姆被判d助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90年监禁。 第39章 1990年,扬斯·索尔因被判两项一级谋杀罪名成立。鉴于和英国政府达成的d议,美国检察官没有将他判处死刑。扬斯·索尔因被判终生监禁,服刑于弗吉尼亚监狱。听到审判后,扬斯面色惨白,低下了他那颗罪恶的头?。 这对情侣将在监狱的冰冷铁窗下,共同度过他们的余生。 第十章信仰的背叛 信仰的背叛 在全球,每天都会发生警察与毒品贩子的殊死较量。有很多人,在这战斗中牺牲,也有很多人成长为英雄,另一些人,在长时间的与毒品犯罪分子的交往中,慢慢地放弃自己的道德操守,沦为毒贩。 这是发生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美国dea特工沦为逃犯的故事。在成为逃犯之前他是一名出色的武术冠军,他参加过越南战争,并在不久成为一名优秀的特工。他在同事眼中近乎完美,英俊、乐观、办事果断、勇猛而又不失智慧;他在毒贩心中,是一个英雄,他无所畏惧,总是在毒贩交易时出现,并给他们以沉重打击。 但是,在美丽的光环下面,他心中的贪婪和欲望已?变得不可战胜,道德和法律在他内心已?毫无意义,渴望奢侈豪华的生活让他变得胆大妄为。他开始盗窃没收的现金和毒品,dea的证据室也成为他下手的目标。他一边是特工,一边还?营庞大的毒品销售网络。他将大量的黑钱存入国外,他将巨额现金从一个银行倒入另一个银行,和警察玩起了捉迷藏。在七年时间内,他积累了巨额财富,也积累了大多的犯罪记录。 最终,贪婪和自以为是葬送了他,为了区区两百美元,他露出了马脚,被国际刑警送进了监狱。他,一个前特工,曾?以抓捕毒贩为荣,却最终和毒贩关在了一起。 这就是背叛者的下场。 一、毒品之祸 20世纪80年代初,洛杉矶的缉毒警官们在缉毒战场的第一线发动了一场殊死较量。那时候国际贩毒日渐猖獗,东南亚、哥伦比亚的毒品大量涌入美国。毒品充斥市场,吸毒贩毒活动猖獗。美国警方开始在贩毒活动的东部地区实施重点打击。由于东部佛罗里达州的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毒品卡特尔改变了运毒的方向。他们?由墨西哥,将毒品运往加州。毒品交易开始转向西海岸。但是美国和墨西哥的漫长国界线给缉毒带来了重重困难。 吉姆·维特恩是洛杉矶县治安署的缉毒警官。他说,在洛杉矶,可卡因泛滥,街头和娱乐场所随处可见吸毒者,一些毒贩公然在大街上、在宾馆、在学校进行交易。治安署每年都要执行大约10万次逮捕行动,其中有18000-20000次属于缉毒行动。在20世纪80年代,治安署没收的现金比以前都多。那段时间治安署没收了大量的现金和毒品。 当时,缉毒是危险的,毒贩时刻准备着保护他们的不义之财。他们装备有大量的武器。但是,毒品贩子很聪明,轻易不会向警察开枪。只有警方开枪,他们才拼死挣扎。因此,警方与毒贩时刻剑拔弩张,很多警察因此牺牲,而对毒贩的打击也很惨痛,卡特尔贩毒组织在美国的地下销售网络多次被警方摧毁。 当地警方势单力薄,dea积极为他们提供援助。他们抽调很多人员加强地方警察势力,一部分人充实到正常的巡逻和缉毒排查工作中,一部分以便衣身份潜入到地下充当卧底。dea特工达尼尔·加西亚也工作在战斗前线。他是一名?验丰富的警察,最初任职pd,后来在1978年调到了dea。他在dea充当了一名卧底,为警方收集毒贩情报,并在适当时机对毒贩以重重打击。 加西亚出生在纽约市,后来随家人移居洛杉矶,他是在那里上的高中。在越南战争期间,他参了军,服役三年。离开军队后,他返回洛杉矶,上了大学。在上大学期间,他迷上了武术,师从影星及武术冠军查克·诺里斯。达尼尔刻苦训练,他?常在武术比赛中获胜,并且最终在长岛的国际比赛中赢得冠军。小有名气的加西亚和他的老师一样,出演了几部电影,其中包括李小龙的巅峰之作《龙争虎斗》。后来,他成了一名警察,喜好竞争的天性使他干得十分出色。 加西亚和两位同事关系密切:他们是爱德华·威廉斯和布莱恩·哈特福德。这三个人每天都奋战在缉毒前线,不让毒品泛滥街头。在dea内部他们是公认的最佳搭档,工作富有效率和激情,但是总能精诚合作出色完成任务。 加西亚的朋友兼同事、缉毒警官维克托·格里洛仍在为fbi秘密工作。他说加西亚一个很有感染力,而且总是信心十足的人。正是由于他这种性格,大家都很喜欢他,而且也很容易受他的感染。他总能让周围的人感到非常愉快,非常乐观。有他在,大家的心情都会好一些。 曾任美国助理检察官的特里·鲍沃斯和加西亚一起共过事。他对加西亚印象深刻。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果敢,非常有能力的人。是一名很能干的特工,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作为一名卧底,他把街头工作做得非常好,破获了很多案件。能做到他那么出色已?非常不易,因为缉毒警官中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认为缉毒行为无疑是在“螳臂当车”。有些人因此灰心丧气,愤世嫉俗,有些人甚至背叛警方,卷进了犯罪旋涡。加西亚不是,他总是乐观而又积极地工作,鼓励整个团队。 二、加西亚的背叛(1) 在洛杉矶,有的人极其富有,有的人极其贫穷,加西亚不得不忍受这样的贫富悬殊。加西亚内心深处并不是一个荣誉感非常强的人,那是别人对他的看法。他?常在执法时接触到大量现金,他要不断和欲望作战。他?常看见那些犯罪分子出手豪绰、一掷千金,而他现在还住公寓,他每年的薪水不到4万美元,为此,他颇为不平。他认为自己每天提着脑袋拼命工作,得到的报酬并不平等,薪水低廉的dea无法为他提供他想要的生活。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他对工作越来越不满足,他不甘心只做一名优秀的警察。加西亚想过好的生活,他需要找到一条捷径,过上奢侈的生活。 他已?不再死守自己的道德操守,长时间卧底生活,已?让他的道德观念开始变得模糊。他没有必要再自我约束,每天和欲望战斗,这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他需要的是改变生活,他想,我每天都提着脑袋在前线拼命,但是我的薪水却不高,这太不公平了。要是我从一包没收来的现金中拿走几美元,?会知道呢,这又算得了什么?加西亚开始偷拿现金。他认为这种额外收入是他应得的,是对他所从事的危险工作的补偿。 为了实施他的计划,他找来他的朋友威廉斯和哈特福德做帮手。他们的计划一直进行得非常顺利,他们总是利用参加行动的机会,将一部分没收犯罪分子的钱款藏入自己的腰包。他们总是三人联手行动,有人放哨,有人收钱,分工明确。而当时的大环境是,20世纪80年代,由于毒品交易获利丰厚,警察贪污的现象异常严重,加西亚和他的同伙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他们在dea内部从事非法活动,而这家机构一直被蒙在鼓里。加西亚觉得自己足够的聪明和有能力,应该得到升迁,至少应该提高他的薪水。但是在工作几年后,他对这家机构丧失信心,于是,他渐渐变得他不太尊重为他支付薪水的这个机构。他发现在那些管理薄弱的地方,他能够非常轻易地实现自己的计划。既然有漏洞,又何必不利用呢? 这种状况滋生了加西亚的欲望,在这种小偷小摸中他已?没法得到满足。他需要得到更多的钱,而且他们完全有这个机会。他们在一次搜捕贩毒分子的过程中,加西亚偷偷地将一小包可卡因藏在口袋里,这一切简直是神不知鬼不觉,没有人怀疑一个出色的执法人员会干顺手牵羊的事。这三名特工很快发现偷窃毒品和偷拿现金一样轻而易举。 每偷窃一次,加西亚的胆子就会变得更大。1983年1月,加西亚和他的同伙从dea没收来的物品中窃取了一磅重的可卡因。足足一大包,如果被抓住可能要判几十年,但是加西亚已?变得毫不畏惧。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掩盖罪行,他们用上了多年来在打击贩毒时学到的专门技巧。作为一名卧底警察,他对毒贩们在街头用的种种手法一清二楚。街头毒贩们?常把苏打混进他们的可卡因里,以增加货物的重量。加西亚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在他们的公寓里,他们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当时,他们三个都非常紧张,负责放哨的威廉斯和哈特福德盯着加西亚。加西亚在细心的操作,他从证据袋里倒出可卡因,然后用苏打代替。他在袋子里留下刚刚够用的可卡因,为了确保不出现闪失,加西亚用天平进行了准确的称重,然后给证据袋贴上标签。从外表上,和最初没什么两样。这样,dea在检查证据袋时,就不会发现有什么异常,就不会知道加西亚偷拿了毒品。 加西亚的方法得逞了。dea警官从未注意到证据袋里的毒品已?被做了手脚。在最初的两年里,加西亚共偷拿了10次毒品,价值将近30万美元。 加西亚并没有收手,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非常善于抓住漏洞,并利用这些漏洞。他一边在调查毒品,一边私扣毒品,保证毒品的来源不断。后来,加西亚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他利用平常监视贩毒嫌疑人的便利,找到他们窝藏毒品的地点。然后,他在dea有所行动前,抢先拿走毒品。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策略。 dea的很多次行动都扑空,没有找到毒品。 第40章 ?会想到是他们捷足先登?加西亚利用没收来的毒品赚钱,他断定毒品走私贩不会告发这种事。既然没有人报告,当然就神不知鬼不觉了。加西亚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他躲在自己的徽章后面,以免受到毒贩们的报复。同时,他又隐藏在警察内部,以免受到警方的怀疑。 加西亚一直没有露出马脚。几个月后,哈特福德、威廉斯和加西亚开办了他们自己的毒品公司。这是一家地下毒品公司,没有什么长期贩毒的背景,也不跟任何生产毒品的组织产生联系,他们的来源毫无考证,所以警方根本就没法发现。 加西亚现在已?有足够的可卡因来源,他有一个现成的市场,只需找到合适的销售商就行。加西亚清楚到哪里去找他们。因为毒品缉查人员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销售毒品的渠道,因为在整个工作当中,他们一直都要和毒品贩子们打交道。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缉毒人员,必须打进毒品组织的内部,变成圈内人。加西亚利用了这一点,他开始利用自己的调查对象,让他们到街上销售他的毒品。 二、加西亚的背叛(2) 加西亚和他的同伙建立了一个销售网络,堪与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个贩毒团伙匹敌。他的生意很好,简直好得出奇。但是,他们一直在暗处,就在警察内部,在一个非常危险而又安全的地方。加西亚和他的同伙赚了几百万美元。这可能是他们当警察一辈子的收入。 但是,赚的钱太多了,渐渐地,钱就不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是最重要的东西,反而成了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合法地隐藏这笔钱。如果往一个银行账户里存入太多的钱,就会引起政府的注意,所以必须想办法处理现金。这样一来,钱就变成了麻烦的东西。加西亚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藏好他所有的钱。他一直很有女人缘,于是他让自己的情人——法律秘书温迪·贝德福德帮他洗钱。 温迪·贝德福德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他深爱着加西亚,觉得他有一股军人的气质而又绝顶聪明,但她不知道现在加西亚早已?有了妻子和孩子。加西亚正式利用了这个姑娘的单纯,他让温迪·贝德福德帮他购买了9900美元的银行支票,这个数字是精心选择的。法律规定:如果超出1万美元,银行就要向政府汇报。温迪·贝德福德给他干了很多次,干得非常出色,没有让银行产生任何怀疑。加西亚收集到足够多的支票后,就开始寻找一个能够隐藏大笔现金,同时又不会被警方发现的地方。 加西亚想到了瑞士,那里被称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天堂。很多的贪污腐败分子、贩毒分子都在瑞士秘密开立账户,这里极其安全,银行业既发达又谨慎。谨慎正是达尼尔·加西亚这样的客户看重的。1983年,这三个人来到苏黎世。加西亚、哈特福德和威廉斯,每人都开了秘密的个人银行账户。第一笔存款,加西亚交付了12张银行支票,共计10万美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但是对加西亚来说,这才刚刚开始。 加西亚一直鄙视dea这个机构,认为他们管理漏洞百出,里面的人员有很多缺点:缺乏智谋、?验不足、工作效率低等等。这些人根本不足以和犯罪分子较量,他把毒品猖獗的一部分?因归咎于警方不力。他开始打起了dea的主意,他知道该如何利用dea的漏洞。 加西亚想到了dea证据室。证据室里面有很多没收来的可卡因毒品,这些毒品都被当作证据存放在这里。以前行动查获的毒品,加西亚都必须先放在这里,因此他们进出这个证据室非常容易。惟一的问题就是,进出必须进行登记和签名,这是一道手续。但是对加西亚来说,这个手续简直是一个形式,毫无实质意义。他准备对证据室下手。 看门的是一个老头儿。加西亚若无其事地对看门的老头儿说:“我想取一个包。”看门的老头儿认识这个特工:“小伙子,进去拿吧。”老头儿说道,加西亚进了证据室,先找到那个包,然后偷了一包一公斤的可卡因放在背袋里,走出证据室。看门老头叫儿住他:“小伙子,等等。”加西亚有点紧张望着老头儿,老头儿乐呵呵地说:“你还没有办完手续,你还需要签名。”加西亚逃过一劫,他的身份又一次帮了他。1984年,加西亚从dea偷走了大量的毒品。每次一公斤。他认为,dea永远也不会发现毒品失踪了。因为每天有那么多人进出证据室,?会知道是他。 1985年,dea由于工作需要把加西亚从洛杉矶调到了底特律,但是他拒绝前往。加西亚牢骚满腹,开始在机构大放厥词,痛陈对dea的不满。加西亚之所以不想去底特律,是因为在洛杉矶有他的毒品网络,他走了,这块利润将不复存在。面对毫无组织纪律的加西亚,dea毅然决定解雇了他。加西亚恶人先告状,控诉dea歧视他。这个数年来一直从dea偷东西的人,厚颜无耻地诬告自己的工作单位。加西亚打赢了官司,dea被迫让他复职。这次成功使他胆量大增。 在这之前,加西亚已?进行了种种的犯罪,但是警察的外衣帮助了他,以至于没有任何人对他产生怀疑。他偷执法时缴获的现金和毒品,他去dea内部的证据室偷窃作为证据的毒品,他去瑞士洗钱,他还建立自己的规模庞大的毒品销售网络。这一切,都逃避了警方的视线。他背叛了dea,但是却以dea的身份犯下种种罪行。?会怀疑自己人呢?加西亚就是利用这一点,胆大妄为而又天衣无缝的实施他的计划。他的计划一次次地得手,以至于他根本就不把警方放在眼里,在他的眼中,警方是一伙吃干饭的窝囊废,毫无智慧可言。 以上就是自以为是的加西亚犯的罪行,他的背叛没有留下一点证据。他把所有的人蒙在鼓里,在这过程中,他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他的品质恶劣到极点。 三、天机泄露 1984年10月,dea证据室报告说,有1公斤海洛因不翼而飞。这让dea内部目瞪口呆,有人竟然打起了dea的主意。显然这是内部人员所为。dea首先查问了证据保管员,但是他声称签名的确都是自己的签名,但是对这件事毫不知情。从登记表上看,有许多特工都曾进入证据室,其中包括达尼尔·加西亚。dea展开了内部调查工作,包括用测谎仪检测一些嫌疑人。几名特工拒绝接受检测。加西亚就是其中之一。 在美国,公民有权利不接受测谎仪的检测,显然,没有人愿意被迫接受测谎,所以加西亚走开了。他非常不尊重内部事务工作人员。因为他根本就通不过。 1985年,用测谎仪没有查出结果后,dea开始调查曾?进入证据室的所有人,包括布莱恩·哈特福德和达尼尔·加西亚,但是加西亚毫不畏惧。贪婪让他更加无所顾忌。他认为,dea是不会发现他的犯罪活动的。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出色侦探,这种调查迟早会以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 过于自信的加西亚并没有因为内部调查而有所收敛,他仍然做着不法的勾当。1985年11月,在监视了一系列毒品隐匿处之后,他们准备采取行动。他们瞄准了洛杉矶一个最大毒贩的藏毒窝点。那是在一个郊区的一栋平房里。三人相信此次出击将满载而归。干了这把大的,他们就可以收山,移民国外,过上富翁的舒适生活。行动前,他们穿上dea的衣服,荷枪实弹地开始接近目标,口中大喊:“我们是dea!dea!dea,举起手来!” 但是在屋里面空无一人。桌子上、墙角落里堆着大量的毒品,一包一包地垒叠着。“我们发财了!我们发财了!”三人有点喜出望外,这是他们迄今见着的最大一笔毒品。加西亚清点了毒品数量,他们共找到400磅可卡因,黑市零售价值大约为1800万美元。这是在洛杉矶捣毁的最大的藏匿点之一。这次行动的收获让他们着实一惊,在收到情报之前,他有一种预感会是很多,有可能是10包或是20包,但是绝没有想到会有400磅,这简直是在做梦。“赶快把他们装起来!哈特福德,你拿着枪去门口,防止别人进来。”加西亚吩咐着,他和威廉斯将钱迅速地装进旅行袋。他们干得非常漂亮,毒贩没有突然出现,他们悄无声息地就将400磅毒品据为己有。 他们没有召开记者招待会,也没有和市长合影。实际上,加西亚根本就没有通报这次出击。dea对这件事一无所知。加西亚私吞了所有可卡因。为了藏匿几百万美元的利润,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国外。三人的非法所得都直接进入了他们在欧洲的秘密账户。加西亚和他的同伙存入的全是现金。 这是一次完美行动,他们满以为会高枕无忧,没人会怀疑他们。正当这三个人自以为无人能够妨°他们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1986年,洛杉矶县治安署的治安人员在大街上逮捕了两名毒贩。毒贩们招供了一些情况,令人吃惊。在审问过程中,他们供出了他们的毒品来源。其中一个供货者是一名执法人员,他的名字叫布莱恩·哈特福德。 四、目标出现 调查人员把这个名字输入资料库,查出哈特福德是一名dea特工,在洛杉矶工作。他们还查找了哈特福德所有朋友的信息,知道他和达尼尔·加西亚以及爱德华·威廉斯关系密切。 dea很快知道了情况,开始采取行动,秘密监视这三个人。他们必须极其慎重地选择由?来负责调查。因为调查自己人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41章 调查小组的人必须严格地进行筛选,如果他们与被调查对象是很好的朋友,如果让这些人参与进来,他们有时会°于情面,拖延调查时间。 dea发现,加西亚的寓所位于洛杉矶,就在dea总部附近。调查人员知道哈特福德是这里的常客。他们询问了公寓大楼里的一个职员,她告诉调查人员,加西亚一直都用现金支付房租。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越来越觉得,加西亚有问题。他的公寓似乎不是他的主要住处。他们获悉,1987年,加西亚在南加州惟一的郊区——兰乔帕雷斯韦尔德为家人新建了一幢房子,那幢房子非常美丽,在当时可能值50万美元。加西亚的朋友,维克托·格里洛缉毒警官还去过这个房子进行参观,他还曾对加西亚开玩笑地说:“最好不要让你的同事来这里,他们会纳闷你哪儿来这么多钱。” 其中一个疑问是他极其富有,这难以解释。他拥有一幢大房子,一辆新汽车,甚至还有一艘船。以特工的薪水,他买不起这些。80年代初期,dea特工一年的薪水可能在四万到五万美元之间。他的钱是哪儿来的?dea走访了加西亚的朋友,他们提供,加西亚曾?对他们说,他从一个死亡的亲戚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钱,用来做了预付款,其余的钱是他借的。警方调查了加西亚的那些亲戚,没有人证实一个死亡的亲戚给加西亚继承过大笔钱。 警方赶紧调查了和加西亚关系密切的人,希望找到可以起诉他的线索。他们发现,这位英俊的dea特工擅长在家庭和在工作中过一种双重生活,不过,调查人员并不清楚他的妻子和情人是否知道他的非法活动。他们接触了加西亚的情人,也就是那个法律秘书,他对加西亚只字不提,总是说:“这是我的隐私,我无权告诉你。” 调查他的侦探没有看到他和任何毒贩会面。于是,警方对加西亚的电话记录进行了24小时的监控,从那些电话记录中他们找到一条信息,加西亚?常拨打纽约的一个电话号码。dea联系了电话局,请求他们提供帮助,查找到这个电话号码的真实身份。电话局马上告知他们,这个电话号码是霍华德·卡尔乔的。霍华德·卡尔乔?他曾是dea的调查对象,现在成了有名的毒贩。终于露出马脚了,警方简直是喜出望外。 调查人员马不停蹄地赶到纽约,在卡尔乔的住所他们堵住了他。dea审问了卡尔乔,“你认识爱德华·威廉斯吗?”卡尔乔冷静地说:“不认识。”“那你认识加西亚吗?”卡尔乔依然回答不认识。卡尔乔顽固声称自己不认识加西亚、哈特福德和威廉斯。案情似乎又要陷入僵局,出于怀疑,侦探搜查了他的住所。警方并没有找到可疑的线索,但是放在茶几上的一些卡尔乔随意写在地址簿上的字母和数字引起了调查人员的兴趣。 这些字母和数字是什么意思呢?是银行名称和银行账号,还是代表某个人的身份?警方?过仔细核对发现,这些数字好象是一个电话号码,有点像是洛杉矶的电话。他们联系通讯公司以确定电话号码的户主,好消息马上传过来,电话号码是加西亚的。然后警方发现,这几个毫无规律的字母就是加西亚的名字的首写字母。面对铁证,卡尔乔和他的女朋友只有坦白。整个案子豁然开朗。 dea的调查人员得知,在前一天晚上,卡尔乔的住所收到了很多包裹。他们查到,包裹寄自洛杉矶的某个地方。寄件人是加西亚和他的同谋布莱恩·哈特福德。霍华德·卡尔乔对dea说,加西亚和他的同谋把毒品装在包裹里,在晚上托运给他。卡尔乔负责销售这些毒品,然后把赚到的钱在晚上运回加州。整个流程虽然很简单,但是效率极高。卡尔乔晚上收到的物品正是警方逮捕那些害群之马所需要的证据。 五、收网行动 加西亚和他的同伙暂时还没有得到消息。dea计划同时拘留这三个人。对加西亚及其同伙调查三年之后,1988年11月22日,警方开始采取行动。布莱恩·哈特福德在自家门外被捕,他没有反抗网。爱德华·威廉斯也落网了。和他的同伙一样,他没有拒捕。 最后,警方包围了达尼尔·加西亚的家。他是这个团伙的首领,他是一个聪明的家伙,有枪也懂武术,追捕并非易事,他随时有可能反抗。警方慢慢地向他住所靠近。 dea警官轻轻地敲门:“达尼尔在家吗?“ 他的妻子打开门,看到外面已?被警察包围有点惊慌:“他不在。” “这是搜查证。” “你们现在不能进去。” “对不起。我们必须进去。”警方冲进门去。 警官没有发现任何有助于他们找到这个嫌疑犯的东西,只看到了一些记录他奢侈生活的照片。达尼尔·加西亚,这个曾?是dea特工的毒贩子,消失了。 1988年11月,涉嫌贩卖毒品的联邦特工达尼尔·加西亚,在即将被捕前的几个小时神秘失踪。他是如何得到消息的?除非内部有人通风报信,否则,他是不可能知道dea要去逮捕他的。这个人一定在警方内部,dea开始在警察内部调查所有和加西亚接触的人,他们从加西亚的朋友口中得知,他还有一个在洛杉矶县法院工作的情人。 警方找到了她的情人。这个漂亮的女人显得并不慌乱,面对警察她极其自信,她承认自己看见了逮捕加西亚的命令,并且通知了他。但是她现在不知道加西亚在哪里。“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和我联系。这是我的名片。”警官留下了联系方式,但是他们知道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最让警方失望的是,作为一个案子的起诉人,拥有了充分的证据,却找不到被告。被告逃之夭夭,逍遥法外,警方却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他们满心欢喜,以为案件已?告破,一切行动将结束,但是加西亚跑了,他们必须找到他,这个案件才能算是成功。等待他们的是一场充满智慧的的追捕与逃跑的较量,加西亚这个狡猾的家伙不会坐以待毙。直面交锋才刚刚开始。 几个月后,洛杉矶的联邦大陪审团签发了三份延期起诉书。洛杉矶县指控加西亚犯有26条罪状,包括合谋、拥有、并贩卖毒品、滥持多种货币以及偷税。警方向全国发了通缉令,并悬赏2万美元缉拿加西亚。但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没有人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达尼尔·加西亚是一个很有手段的逃犯,接下来他会怎么做呢?警方相信,他终归也会露出马脚。 dea继续监视这名逃跑特工的家。但是加西亚始终没有回来。dea深入调查加西亚的个人背景以及他的熟人。他们继续查找,询问任何可能知道他逃亡地点的人。但是没有人见过他,也没有人听到过他的消息。 在加西亚消失两个月之后,警方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人在一家好莱坞俱乐部看到过他。急于在这件案子上有所突破的联邦和地方执法人员全面出击,搜查街头和空中。这次,他们绝不让他再次逃脱。报警人员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他说,加西亚来过这里看影片,他开的是vip的包房。警方开始疏散人员,对包房进行包围。但是当他们踢开门强攻进去,屋里已?空无一人。他爬出了窗子,跳到了后面的一个空草地,然后迅速地穿进一条偏僻的小道逃跑了。这已?是两个月以来第二次发现加西亚的消息,两次的结果都是逃跑。1989年6月,加西亚仍然在逃。dea严密监视着他的妻子安妮塔和12岁的孩子。但是,不久,他们同样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他们全家都不见了,dea怀疑,加西亚和家人已?逃出了美国。如果是这样,那抓捕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六、无处可逃(1) dea举行了内部讨论会。加西亚的马脚已?开始露出来,如果加西亚贩毒的话,那么这些毒品从何而来?是不是证据室的毒品就是其所为?从哪里能找到证据,证据室没有监视器,又不能进行测谎。还有,如果他从别处贩毒,那么他的上家是??显然这些疑问暂时都无法得到解决。内部会议气氛凝重。特里·鲍沃斯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为什么不从他的?济状况着手呢?当某人从事一种能够获得大量现金的犯罪活动时,他必须洗钱。如果他有同谋,不管是配偶,还是情人,洗钱通常会更容易。如果他逃到国外,我们只需要监视他的资金流向,就会查出他现在在哪儿。”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策略。会议决定,调查加西亚资金的流向。 现在,加西亚已?通过贩毒拥有了巨额资金,这是逃命的本钱。现在这年月,只要愿意出钱,就可以非常迅速,非常轻松地到达全球的任何地方。警方要想在这场追捕战中取得主动,他们必须切断加西亚的?济链,要么找着他的钱,要么想办法让他的钱没法用。这样加西亚就会变得非常被动,他就会犯错误。 调查?济情况是警方往往无策时找到线索的救命稻草,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济贯穿于生活的始终。警方明白这一点,钱的流向是犯罪分子永远也没法控制的,只要他生活。 于是,警方调整思路。为了阻止他继续逃跑,调查人员要找到加西亚藏匿现金的地点,然后没收现金。dea调查了他的?济情况。根据加西亚的文件,他曾从一个意大利商人那里借了一笔款,用来购买豪宅。他们通过国际刑警找到了这个意大利商人。但是意大利商人说:“我不认识这个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我没有看见过这份文件和签名。他们是假的。”意大利商人没说假话,警方通过鉴定,他们很快发现这笔贷款是假的。 第42章 加西亚伪造了文件,掩盖他用黑钱买房子的事实。 那么,加西亚买房子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警方找到了房产公司,房产公司配合警方检查了交付资金的账户。这笔资金的真正来源:1987年5月,瑞士的一家银行电汇过来42万美元。dea马上联系瑞士方面,希望能查到那家银行,并d助找到加西亚在瑞士的所有账户。但是当他们找到那家银行时,一切都太晚了。加西亚已?结清了账户。 这并不是一个什么坏消息,至少证明加西亚已?离开了美国,并在欧洲露面。他将钱取走,肯定还会将钱存进去。那他就还会出现。 dea继续寻找线索,追查加西亚的财政记录。他们发现,他在卢é堡还有一个银行账户。警方估计加西亚很有可能隐藏在卢é堡,他们再次向向国际刑警求助。国际刑警组织的网络四通八达。当他们发布一个消息以后,所有成员国都会知道。而且那些国家大都会通过有效的途径发布这个消息。这样一来,住在旅馆里的人,跨越国界的人,以及从事金融活动的人,都会被输入资料库,以便比较。这正是dea所希望的。 卢é堡这个小国位于法国和德国之间,虽然它的国土面积很小,但它却是一个?济大国。这个国家的战略位置和银行业中心的地位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罪犯首选的落脚点。在这里,国际刑警组织和当地警方办理着大量案件。dea联系了在卢é堡的国际刑警组织工作人员皮埃尔·科南,请他d助寻找达尼尔·加西亚。 当皮埃尔·科南接到这个任务时,他已?知道加西亚的危险性。他身为特工,受过专门的训练,而且还很有能力,知道怎样躲过警方的追捕。和这类犯罪分子打交道,需要更加聪明和谨慎,否则永远只能跟着犯罪分子的屁股走,还有可能牺牲。 科南来到签发支票的那家银行。但是这次,他们又晚了。加西亚已?结清账户。银行?理还清楚地记得当天的情形。他向警方描述说,加西亚只身一人来取钱,而且全部需要现金,他当时就纳闷:他需要这么多现金干什么?更让他吃惊的是,他把那些现金放进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里,足足有300多万美元。满满的一袋子,他就那样若无其事地提着,好像一点也不担心被抢劫。在走之前加西亚还问银行?理:“你们的服务太热情了,你愿意和我一起出去吗?我想让你看看我的车。”他欣然答应了。他猜想,他开的一定是一辆法à利跑车。因为他那么富有,但是到了银行门口,他并没有发现什么豪华汽车,只看到角落里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加西亚很得意地对他说:“这就是我的车。” ?理被这个人搞得摸不着头脑,他从来没有听说一个拥有几百万美元的富翁,用一个不起眼的塑料袋装钱,骑一辆租来的自行车,这听起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所以,银行?理对他的印象格外深刻,他还无意中看到了自行车车罩上有一家旅馆的租用标签。 1989年6月,逃犯达尼尔·加西亚在卢é堡露面,然后携带一个装有300万美元的塑料袋迅速消失。国际刑警认为,如果加西亚现在仍在卢é堡,那就是他们找到他的最好机会。加西亚是一个狡猾的人,但是对他来说,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无论到哪儿,他都是外来客。他是美国人,所以在这里会显得更突出。国际刑警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六、无处可逃(2) 科南根据银行?理提供的加西亚骑的自行车,是租用一家旅馆的线索,追踪到了附近的一家旅馆。工作人员很快认出了加西亚:“他?常来这里住宿。听口音好像是北美人,但是现在已?不在这里了。”“他住在哪个房间?”服务员把他带到了他以前住的房间。“他以前使用过这里的电话吗?”科南问服务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好像使用过。”在服务员的帮助下,科南查了加西亚的房间通话记录,这些记录中加西亚曾?与卢é堡的一家旅行社进行过通话。 国际刑警约翰·伊姆霍夫想,很可能加西亚是想通过旅行社逃到国外。他们马上去了那家旅行社。他们掏出加西亚的照片请求旅行社工作人员辨认。旅行社里的一位年轻女士想起了加西亚。她认出他是旅行社的一个客户,曾?有两三次坐飞机从卢é堡去巴黎。“如果他再次出现,请你跟我联系。”约翰·伊姆霍夫和科南留下了联系方式。他没法追查到有关加西亚的更多信息,只得寄希望于他再次露面。但可以肯定,他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已?锁定在法国和卢é堡,有可能他在法国有熟人。 科南再次把注意力转移到钱上。科南想,加西亚取了300万美元会干什么?他会藏起来吗?在卢é堡他人生地不熟,这个可能性并不大,关键是他没有稳定的身份居住下来。钱很有可能还在卢é堡,科南推测,如果某人取出300多万美元的现金,然后装在一个塑料袋里,骑着一辆自行车离开,他肯定不会走太远。他肯定是把钱存到另外一家银行的账户里了。 他们调查了这个地区的银行,但是一无所获。加西亚没有开新的账户。那么他把钱弄到哪里去了?洛杉矶警方采用了一个追捕逃犯的常用方法希望来获得线索:在追踪一个逃犯的时候,了解他的个人爱好,或者是喜欢的运动,通常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这可能让你有机会找到他的下落。达尼尔·加西亚特别喜欢到现场观看国际汽车大奖赛。他买过从卢é堡到法国的机票,他会不会去观看法国的国际汽车大奖赛呢? 这场比赛于7月在马赛附近举行,数千名国际汽车大奖赛的爱好者慕名前来。但是要在法国国际汽车大奖赛的现场找到某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在这里,罪犯很难被发现,也极易逃脱。dea和国际刑警组织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查看了全国的旅客登记簿和预订记录,全面搜寻达尼尔·加西亚。 1989年7月3日,巴黎,距离大赛开始不到一周。d助dea和国际刑警组织的法国警方非常幸运,他们在查看住宿登记簿时,发现加西亚的妻子和儿子在巴黎的一家旅馆登记住宿。也许加西亚是来这个国家看比赛的。他们派人监视他的妻子,等待加西亚露面。警方已?在法国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着加西亚来。警方等着瓮中捉鳖。 但是,就在法国警方注意这名逃犯的妻子时,加西亚在距离他们不到200英里的卢é堡犯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错误。加西亚曾?预订了一张去巴黎的往返飞机票,而且还付了钱,但是后来他没有使用。所以,这家旅行社应该退给他200美元。加西亚毫无警觉地来到这家旅行社,接待她的还是那位女士。他对那位女士说,他想要回他的钱。真令人难以置信,这个藏有几百万美元的人会为了这么一点小钱去冒险。这位女士非常冷静地和加西亚周旋,然后对加西亚说:“你等等,我去给你拿钱。”她一走进房间就给警方打了电话。她对科南说,加西亚现在在旅行社,马上就会离开,请警方快点赶来。科南让她尽量拖延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拖住这个在逃犯。 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警方必须尽快赶到现场。科南和他的搭档马上拿了枪,然后就跳上汽车。7个多月以来,达尼尔·加西亚一直在逃避法律的制裁。现在,科南终于有机会抓获这名危险的罪犯了。但是他们没有后援,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一名无辜的女性就可能变成人质,甚至更糟。 警方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抓捕过国际逃犯达尼尔·加西亚。但是现在两个人对付这名前缉毒警官,皮埃尔·科南有些担心。当时的形势非常??非常微妙,而且他们不知道他带了武器没有,但是已?想不了这么多了。 他们慢慢地走进那间办公室,加西亚正毫无察觉地坐在椅子上,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末日已?来临。科南拔出了枪,大声叫道:“站住,不许动!“加西亚马上反应过来,拔腿就跑,他刚推开一间门,他突然发现,有两把马格南左轮手枪对准了他的头部。他不得不举手投降。 加西亚就这样落入法网,意料之外而又在意料之中。他之所以落入法网,是因为他太贪婪了,竟然为了200美元重返这家旅行社。他之所以落入法网,是因为他太自以为是了,取走300万美元用塑料袋装,骑一辆租来的自行车运。他的贪婪和自以为是葬送了他。做了七年的非法毒品交易,潜逃7个月之后,达尼尔·加西亚终于被关进了监狱。 但是现在,警方有了一个新的担忧:怎样把加西亚引渡回美国。dea和司法部的玛丽·乔·格罗特à斯取得联系。她?常同国际刑警合作,专门研究如何把罪犯从欧洲引渡回美国。她仔细研究了《卢é堡条约》,要知道,美国方面已?很长时间没有使用过它。那是一个很有些年头的条约,里面甚至没有临时逮捕请求。这意味着卢é堡政府不能为了引渡而拘留加西亚。格罗特à斯并不想就此放弃,她对卢é堡当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条约太陈旧了,而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个非常坏的人,一个臭名昭著的逃犯。难道我们任他逍遥法外?” 六、无处可逃(3) 卢é堡警方找出了当地的一条法律:如果格罗特à斯提出申请,并且提供证明加西亚有罪的证据,他们就可以拘留加西亚30天。由于法律的不同,美国方面找到了罪犯,但是却不能把他带回去。有时候,这只是暂时性的,而有时候,就是不能把这个人带回去,如找不到证据时。格罗特à斯感觉非常难受,她非常害怕这里面会有什么变化。 第43章 毕竟,30天总比一天也没有强,于是美国警方提出了申请。接下来就是必须要在30天内找到犯罪证据,尤其是要找到钱的下落。如果找不到他的钱,到第30天他就会获释。无论他做了什么,卢é堡警方都别无选择。他们的法律不允许他们拘留他更长时间。 为了把加西亚引渡回美国,警官们现在必须把这个案子呈交给卢é堡法庭。加西亚被指控犯有贩毒、洗钱和逃税方面的26条罪状。但是调查人员还有一个问题,他们没有找到他藏匿的巨额现金。加西亚有可能再次逍遥法外,国际刑警和dea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们必须找到钱,别无他法。显然,狡猾的加西亚不会坦白钱的下落,他在和警方较量心理战,他抱有侥幸心理,只要躲过这30天,他将变成自由人。 在美国警方努力争取引渡的时候,科南密切留意着监狱里的加西亚。他希望加西亚能够露出马脚。加西亚的妻子?常来探视他。但她不是惟一的探视者。在他被捕后不久,大约是两天以后,他的妻子来看他。又过了一天,他的情人随后也来了。她们一个是上午来的,一个是在下午。显然,这两个人都很爱达尼尔·加西亚。至少,她们爱他的300万美元。科南试图利用这一点,找到他藏起来的那些钱。 科南对加西亚的情人和妻子进行了监视,希望其中一个女人能把他们引向那300万美元。但是监视不起作用。她们都没有进银行,也没有做任何可疑的事情。皮埃尔·科南怀疑加西亚的妻子可能知道自己正受到监视。也许是探监时,加西亚教过她怎样发现自己被监视了。所以,警方的跟踪毫无用处,往往在跟踪她半个小时以后,就不得不放弃。 科南和他的小组没有放弃查找钱的下落,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加西亚留下的文件上。警方分析了他所有的文件材料。加西亚有满满两手提箱那么多的文件。仔细检查手提箱之后,科南发现了一条新的线索。在加西亚的一些文件里有一个数字。警方请来数字专家,对这些数字进行破译。数字专家很快查到了卢é堡的一家银行。警方马上调查这家银行加西亚的账户,这家银行里没有用达尼尔·加西亚这个名字。他们调出银行记录,找到了加西亚用化名开的一个账户,里面?先存有近300万美元。但是现在,这个账户也空了。不过,银行?理说,这个钱被一个女人取了,她是凭借一份委托书取走的。根据银行?理的描述,他们确定此人就是加西亚夫人。调查进一步显示,加西亚夫人取走了他们在这家银行里的所有存款的时间是在加西亚被捕两天后。 这是一条喜讯,他们还有充足的时间,30天还没到,目标已?锁定在了加西亚夫人身上。 警方信心备增。一方面,警方向卢é堡的银行发出通知,请他们留意在加西亚被捕期间开立或者结清的任何账户。消息反馈回来,几家银行都有符合这个条件的户主。加西亚的妻子往账户里存了款。她和加西亚的情人都以不同的名字开了几个账户。加西亚把钱给了她,让她保管。科南和国际刑警终于找到了这300万美元的下落,他们对这些存款进行了冻结。现在,dea完全可以让加西亚离开这个国家了,他们有证据让他在美国的监狱蹲很长时间。 另一方面,警方开始逮捕加西亚的妻子安妮塔。警方在一家宾馆发现,安妮塔正和和她的新情人约会。加西亚刚入狱,并将300万美元让她保管,他的妻子就另寻新欢,聪明的加西亚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警方将他们两人的银行账户予以查封。 卢é堡警方以使用假护照罪监禁了加西亚6个月。之后不久,dea和美国司法部共同以拥有毒品和贩卖毒品等六条罪状,终于把达尼尔·加西亚带回了美国。 在洛杉矶,布莱恩·哈特福德和爱德华·威廉斯承认他们犯有贩卖毒品罪。哈特福德被判处10年监禁,威廉斯5年,因为他们在法庭上作了不利于加西亚的证明。卢é堡警方判处加西亚的妻子4年监禁,他的情人被判监禁3年。这两个女人都在保释后逃走,至今不知去向。1991年11月15日,达尼尔·加西亚在美国接受审判。他的朋友,fbi卧底维克托·格里洛作了不利于他的证明。在法庭上,他说:我在许多审判中作过证。但是,这是我第一次不得不揭穿一个朋友的底细,可这样做是正确的。显然,他的所作所为已?玷污了我们的友情。作为一名执法警官,我有义务证实或者否认对一个人的指控,无论他是我的朋友还是敌人,我都要一视同仁。 加西亚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这是对他罪行的惩罚。1991年4月16日,达尼尔·加西亚被判犯有销售可卡因和海洛因,以及通过欧洲银行洗几百万美元黑钱的罪行。他被罚款160万美元,并被判处80年监禁。在几年当中,加西亚和他的同伙背叛了他们的徽章,利用职务之便掩盖他们的毒品交易行为。 六、无处可逃(4) 不过最后,贪婪还是让他们栽了跟头。现在,dea、国际刑警和卢é堡警方把他们关进了监狱。现在,这三个人同他们自己几年前逮捕的毒贩们关押在一起。 附录:国际刑警组织182个成员国名单 afghanistan阿富汗|albania阿尔巴尼亚|algeria阿尔及利亚|andorra安道尔共和国|ang安哥à|antigua&barbuda安提瓜和巴布达|argentina阿根廷|armenia亚美尼亚|aruba阿鲁巴|australia澳大利亚|austria奥地利|azerbaijan阿塞拜疆 bahamas巴哈马|bahrain巴林|bandesh孟加à国|barbados巴巴多斯|bruslithuania立陶宛|belgium比利时|belize伯利兹|benin贝宁|bolivia玻利维亚|bosnia-herzegovina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botswana博茨瓦纳|brazil巴西|brunei文莱|bulgaria保加利亚|burkina-faso布基纳法索|burundi布隆迪 cambodia柬埔寨|cameroon喀麦隆|canada加拿大|capeverde佛得角|centrfricanrepublic中非共和国|chad乍得|chile智利|china中国|colombia哥伦比亚|oros科摩罗|congo刚果|congo(democraticrep.)刚果民主共和国|costarica哥斯达黎加|coted’ivoire科特迪瓦|croatia克罗地亚|cuba古巴|cyprus塞浦路斯|czechrepublic捷克共和国 denmark丹麦|djibouti吉布提|dominica多米尼加|dominicanrepublic多米尼加共和国 ecuador厄瓜多尔|egypt埃及|elsalvador萨尔瓦多|equatorialguinea赤道几内亚|eritrea厄立特里亚|estonia爱沙尼亚|ethiopia埃塞俄比亚 fiji斐济|find芬兰|formeryugovrepublicofmacedonia前南斯à夫|france法国 gabon加蓬|gambia冈比亚|georgia格鲁吉亚共和国|germany德国|ghana加纳|greece希腊|grenada格林纳达|guatem危地马à|guinea几内亚|guineabissau几内亚比绍|guyana圭亚那 haiti海地|honduras洪都à斯|hungary匈牙利 id冰岛|india印度|indonesia印度尼西亚|iran伊朗|iraq伊à克|irnd爱尔兰|israel以色列|italy意大利 jamaica牙买加|japan日本|jordan约旦 kazakhstan哈萨克斯坦共和国|kenya肯尼亚|korea(rep.of)朝鲜|kuwait科威特|kirgizstan吉尔吉斯斯坦 madagascar马达加斯加|mwi马à维|mysia马来西亚|maldives马尔代夫|mali马里|malta马耳他|marshallinds马绍尔群岛共和国|mauritania毛利塔尼亚|mauritius毛里求斯|mexico墨西哥|moldova摩尔多瓦|monaco摩纳哥|mongolia蒙古|o摩洛哥|mozambique莫桑比克|myanmar缅甸 namibia纳米比亚|nauru瑙鲁|nepal尼泊尔|hends荷兰|hendsantilles荷属安地列斯群岛|newzend新西兰|nicaragua尼加à瓜|niger尼日尔|nigeria尼日利亚|norway挪威 oman阿曼 pakistan巴基斯坦|panama巴拿马|papuanewguinea巴布亚新几内亚|paraguay巴à圭|peru秘鲁|philippines菲律宾共和国|pnd波兰|portugal葡萄牙 qatar卡塔尔 romania罗马尼亚|russiae俄罗斯|rwanda卢旺达 stkitts&nevis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stlucia圣卢西亚|stvincent&thegrenadines圣文é特和格林纳丁斯|saotome&principe圣多美和普林西比|saudiarabia沙特阿à伯|senegal塞内加尔|serbia&montenegro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seychelles塞舌尔|sierraleone塞à利昂|singapore新加坡|slovakia斯洛伐克|slovenia斯洛文尼亚|somalia索马里|southafrica南非|spain西班牙|srnka斯里兰卡|sudan苏丹|suriname荷属圭亚那|swaznd斯威士兰|sweden瑞典|switzend瑞士|syria叙利亚 tajikistan塔吉克斯坦|tanzania坦桑尼亚|thand泰国|timor-leste东帝汶|togo多哥|tonga汤加|trinidad&tobago特立尼达和多巴哥|tunisia突尼斯|turkey土耳其 uganda乌干达|ukrainia乌克兰|unitedarabemirates阿à伯联合酋长国|unitedkingdom大不列颠联合王国|unitedstates美国|uruguay乌à圭|uzbekstan乌兹别克斯坦 venezu委内瑞à|vietnam越南 yemen也门共和国 zambia赞比亚|zimbabwe津巴布韦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奇书网--isuu.